作者简介:陈爱秋,大专学历,副主任护师。
沉浸体验是一种积极体验, 可以使个体从中获得满足感, 促进自我价值感的提升。高血压是中青年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 近年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1], 对大众健康危害巨大。将沉浸体验与慢性疾病控制相结合, 给予患者本人积极的心理暗示, 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积极主动性, 沉浸体验水平的提高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血压, 为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沉浸体验水平的影响。
选取2013-02至2014-02就诊于我院急诊科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男60例, 女40例; 年龄18~59岁, 平均(41.8± 1.8)岁; 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学历32例, 专科学历37例, 初、高中学历31例。实验组:男62例, 女38例; 年龄18~58岁, 平均(40.3± 1.7)岁; 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学历30例, 专科学历41例, 初、高中学历29例。两组在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水平、高血压病史、口服降压药、婚姻状况及费用支付方式等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 具有可比性。
符合1999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年龄18~59岁, 认知能力正常, 生活可自理, 知情同意自愿参加, 无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 无合并严重的其他疾病、精神性疾病等, 无中途放弃现象, 无因身体条件变化不宜继续随访情况。
对照组及实验组均加强护理干预, 包括生活方式的指导干预、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服药指导, 从多个方面加强健康教育, 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病的预防措施, 掌握正确的血压监测、健康饮食、遵嘱服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辅导、保证睡眠、适当运动[2]; 鼓励其写健康笔记, 建立健康管理朋友圈, 将自我管理体会发到朋友圈共享, 医护人员及时对其健康行为给予评价, 不断强化患者对自身健康的主动管理, 促使患者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暗示、自我监督, 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 建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同时积极地体验, 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病友, 共同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
1.4.1 沉浸体验评分 (1)调查工具:沉浸体验心理量表采用袁庆华等[3]《中文版沉浸体验量表》。(2)调查方法: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前、后10个月利用随访时间由专人向参与研究的高血压患者解释本问卷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征得患者本人认可后填写调查问卷并回收; 所有调查问卷均采用无记名方式登记; 干预前后总计发放沉浸体验调查问卷200份, 有效回收200份。
1.4.2 护理前后血压水平 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干预前后分别行血压测量, 规律服药, 测量血压前静坐5 min, 测量2次, 记录收缩压及舒张压。
1.4.3 心理状况 (1)焦虑状况评价: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状况进行评估, SAS量表主要包括20个项目, 而且每个小项目均按照1~4分进行评价, 将每个小项目得分加和得到初始分值, 然后初始分值乘以1.25作为焦虑最后得分, 50分作为临界值, 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虑程度越大。(2)抑郁状况评价:同样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状况进行评价, SDS量表主要包括20个项目, 而且每个小项目也按照1~4分进行评价, 将每个小项目得分加和得到初始分值, 然后初始分值乘以1.25作为焦虑最后得分, 53分作为临界值, 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程度越大。
1.4.4 生活质量评分方法 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该量表主要包括36个子项目, 主要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及精神健康(MH)8个维度, 前面4个维度反映生理健康的状况, 后面4个维度反映心理健康的状况。量表计分方法:SF-36根据各个子项目的权重, 得到分量表的初始积分, 然后应用极差变换的方法将各个领域的初始分值转换为0~100范围内的标准分值, 也就是S=(X-Min)× 100/R。上式中, S为标准化分值, X为初始分值, Min为得分最小值, R为得分极差(得分最大值-得分最小值)。分值越高, 则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F-36生活量表中PF、BP、GH、SF、RE及MH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 0.05), 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生活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沉浸体验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Csikszentimihalyi等提出, 袁庆华等[3]修订的《中文版沉浸体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因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精神状态及遗传因素的影响, 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面临巨大挑战[4], 大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较差, 不能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的长期性及复杂性, 不能有效地调整饮食、生活习惯及心理状态[5、6], 导致并发症出现得过早、过重。
笔者将高血压患者的沉浸体验与疾病控制相结合, 通过护理干预措施, 提高患者的沉浸体验, 进而使得高血压患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乐观的参与到血压的自我控制中来, 从而更有效的控制血压。研究结果显示, 在护理干预前观察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的沉浸体验评分相比较, 血压水平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两组护理干预前血压水平、沉浸体验水平具有可比性;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沉浸体验评分高于对照组, 且实验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 说明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沉浸体验, 患者通过沉浸体验可以在高血压控制过程中实现高度关注, 将行动与意识进一步融合, 确立更加清晰的目标, 寻求挑战与技能的平衡, 实现自我享受, 从而激发内在动机, 进一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加深对疾病本身的认识, 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7, 8], 这些积极情绪, 激励患者持续不断地追求血压目标, 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进一步改善健康状态。由表3及生活质量的比较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 此结果说明,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 这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临床价值。
高血压病时刻威胁着中青年人群的健康, 对该类人群来说由疾病引发的压力和对疾病的管理带来的挑战, 很多研究者的焦点放在焦虑抑郁与应对措施上, 而忽略了应对挑战时获得的积极体验及这种体验对他们自身的有利影响。本研究调查得知: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沉浸体验得分, 将沉浸体验与慢性疾病控制相结合, 随着沉浸体验水平的提高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血压, 进而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 降低并发症, 对高血压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