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赫男,本科学历,护师。
因牙周疾病和龋齿就诊的老年人, 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较高, 存在一定的拔牙风险, 可出现血压升高、体温异常、出血等不良事件[1, 2]。因而, 如何更有效、安全、快速拔除患牙, 是老年患者拔牙的重要问题。我院于2014-02至2016-02对老年拔牙患者采取优质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
75例随机分为普通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其中普通护理组37例, 男24例, 女13例, 年龄61~85岁, 平均(67.73± 5.28)岁。体重最低42~82 kg, 平均(63.74± 1.38)kg。其中, 因重度牙周炎所致松动牙20例, 无法保留的残根12例, 无法保留的残冠5例。合并高血压18例, 合并糖尿病15例, 合并心脏病16例。优质护理组38例, 男25例, 女13例, 年龄62~84岁, 平均(67.58± 5.17)岁。体重41~83 kg, 平均(63.63± 1.91)kg。其中, 因重度牙周炎所致松动牙21例, 无法保留的残根11例, 无法保留的残冠6例。合并高血压18例, 合并糖尿病16例, 合并心脏病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普通护理组实施常规拔牙护理, 优质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拔牙护理。(1)术前护理:了解患者病史, 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发病情况, 抗凝药使用情况等, 并做好术前准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耐心倾听患者疑问, 做好解释工作, 以建立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积极配合[3, 4]。告知患者术前应避免空腹, 对有感染症状者术前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术前备好心电监护仪、拔牙包、麻醉药物、氧气装置、缝合包等, 调节室内温湿度。(2)术中护理:为患者取半卧位, 对有心血管疾病者术前5 min连接好心电监护仪。配合医师抽取麻醉药物, 对手术室灯光进行调节, 确保术野清晰。严密监测心电监护仪结果, 注意观察脉搏、呼吸的变化; 在电刀切除软组织前, 先告知患者电刀可产生烧焦样异味, 减少其不必要的恐慌; 在高速涡轮机使用时, 嘱患者不能转动头部。在拔牙过程若患者稍有不适, 可适当休息1~2 min后继续操作, 或在拔牙对侧放置咬合垫, 提升其舒适度。术中可配合心理暗示, 如“ 您有不舒服的地方可随时告诉我” 、“ 坚持一会, 马上好了” 等, 以舒缓患者紧张情绪, 减轻其焦虑感。还可通过轻拍患者肩部等方式给予鼓励。(3)术后护理:术后用碘仿纱条或明胶海绵填塞创口, 加压咬紧棉球, 预防感染和出血, 跟患者交代拔牙后注意事项, 并观察40 min, 无异常和不适后可离开[5, 6]。
评价:(1)拔牙护理满意率:问卷在拔牙完成后发放给患者或家属填写, 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接待态度、宣教工作, 拔牙过程的操作熟练度、拔牙并发症的整体满意度等, 调查表满分为10分, 得分≥ 9分:非常满意; 7~8分:比较满意; < 7分: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 100%[7]。(2)拔牙依从性:拔牙依从性主要评价患者拔牙前准备、拔牙中配合、拔牙后遵医行为等, 每一项总分100分, 分数越高, 依从性越高。
应用SPSS 11.0软件, 计数资料行χ 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优质护理组拔牙护理满意率(97.5%)高于普通护理组(8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658, P< 0.05)。
拔牙为门诊小型手术, 但老年拔牙患者较为特殊, 存在自身局限性, 导致手术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方面, 老年患者机体衰退, 对拔牙以及拔牙麻醉的耐受性降低, 可导致全身性疾病发病风险增加; 另一方面, 老年患者对拔牙手术具有恐惧感, 术前可存在明显焦虑心理, 不利于其拔牙依从性的提高, 从而增加了拔牙过程的难度和潜在风险, 拔牙和麻醉时间过长也可导致患者心率、血压升高, 引发不良事件[8]。本研究表明, 术前做好患者机体状况评估, 并给予合理干预, 控制血压和血糖平稳, 可降低拔牙风险; 术中加强护理, 可提高患者对各项操作的依从性, 有助于缩短拔牙和麻醉时间, 减少潜在风险; 术后加强护理, 可提高患者对拔牙后注意事项的认知, 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表明, 优质护理组患者拔牙护理满意率、拔牙依从性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 优质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患者拔牙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值得推广。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