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红梅,博士,主治医师
目的 分析“9·3阅兵”驻训期间参阅外军疾病谱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今后承担类似大型外军卫勤保障任务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北京某驻训基地外军就诊病历资料,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驻训期间门、急诊就诊外军共计298人次,训练现场医疗处置患者47人次;内、外、专科就诊人数持平;呼吸系统疾病(74例)、外伤(40例)和训练伤(35例)例数较多,单病种发病最多的依次是上呼吸道感染(56例)、皮肤擦伤/水泡(33例)、骨关节疼痛/扭伤(12例)和肌肉疼痛/拉伤/劳损(12例);气候和国家所处温度带是疾病的影响因素之一。结论 分析外军在我国驻训期间的疾病谱及相关影响因素,对今后在类似大型外军卫勤保障任务中合理抽组人员及配置医疗资源有重要意义。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ease spectrum of and related factors concerningthe soldiers from 17 foreign countries when they were trained in Beijing for the military parad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large-scale foreign military medical services in the future.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0), data on foreign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and clinical departments of the training base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with Excel.Results 298 foreign soldiers visited a clinic doctor during the training , and 47 ones were treated by a doctor on the training base. The numbers of patients treated by doctors of internal medicine, surgeons and those of special departments were similar. Clinical cases of respiratory disease (74 cases), wound (40 cases) and training trauma (35 cases) far outnumbered other cases.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56 cases), skin abrasion or blister (33 cases), joint pain or sprain (12 cases), and muscle strain (12 cases) were more common single diseases. Climate and temperature zones might have been the related factors.Conclusion Analysis of the disease spectrum and related factors of foreign soldiers during training in China may contribute to rational alloc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and a higher level of treatment in future tasks.
2015年“ 9· 3阅兵” 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 期间来自17国的外国军队和中国军队一起接受了检阅。这是我国建国以来首次有大量外国军人在北京驻扎训练, 对我国的卫勤保障能力是一个考验[1]。为了给今后再次承接类似大量外军卫勤保障任务提供借鉴和帮助, 以便合理抽组和配置医疗力量, 笔者收集了外军驻训期间门、急诊的病历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
收集2015-08-22至2015-09-05北京某驻地参加阅兵的17国外军的一般资料, 共计952人, 其中方队11个, 代表队6个。驻地门、急诊共接诊外军患者298人次, 其中初诊263人次, 复诊35人次; 训练场、演习现场和阅兵现场共处置伤病员47人次。开展手术2人次, CT检查3人次, 医疗后送2人次。
依据相关保密要求, 对参阅国家分别以代号代替, 6个代表队国家分别以符号Ⅰ ~Ⅵ 代替, 11个方队国家分别以字母A~K代替。收集整理外国军人在门、急诊就诊的病历资料, 以及现场处置时的登记资料,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2]。内科重点统计呼吸、消化、心内、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 外科重点统计外伤、训练伤、普通外科、神经外科等系统疾病, 专科重点统计耳鼻喉科、口腔、眼科、皮肤科疾病, 只统计初诊患者, 单病种统计第一诊断及第二诊断疾病。
由于外军官兵进驻时间不同, 驻训天数15~22 d(表1), 年龄最小为20.00岁(H国), 最大为52.14岁(Ⅳ 国)。以各国家到达驻训基地的总人数为分母, 门、急诊就诊人数为分子, 计算出各国家就诊比, 可见6个代表队中Ⅴ (400.00%)、Ⅱ (125.00%)、Ⅳ (114.29%)3国的就诊比例相对较高, 而方队中B(69.88%)和D(62.65%)国家的就诊比例相对较高。各国家就诊内、外、专科的人次, 内、外、专科就诊总人数相近, 内科就诊人数最多的是D国, 外科和专科就诊最多的是B国; 就诊总人数最多的依次是B(58人次)、D(52人次)和G(34人次)国(表1)。
将门、急诊所有初诊外军患者的就诊病例进行分类, 内科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分类, 外科按外伤、训练伤、普通外科、神经外科等系统进行分类, 将就诊例数相对较多的6个系统(呼吸、外伤、训练伤、消化、神经内、心血管系统)按就诊时间顺序进行归纳(表2), 可见就诊例数相对较多的呼吸系统疾病(74例)、外伤(40例)和训练伤(35例)在08-20至08-25期间就诊较为集中, 08-21就诊人数达到高峰。
将门急诊就诊例数较多的前11位单病种列出(表3), 可见发病最多的依次是上呼吸道感染(56例)、皮肤擦伤/水泡(33例)、骨关节疼痛/扭伤(12例)和肌肉疼痛/拉伤/劳损(12例), 其他还包括软组织损伤、龋齿、发热等疾病。
整理训练场和阅兵排演时现场救治的病历记录资料, 并进行归纳, 见表4, 可见训练现场就诊的疾病以外伤居多, 尤其是足部擦伤和水泡, 占48.94%, 其次为中暑(9例, 占19.15%), 还有少数锐器伤等突发情况出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 外军在我国进行短期驻训尚属首次, 尚无国外军队在我国训练期间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报道, 类似外军保障任务中如何合理抽组医务人员及科学配置医疗资源也尚处于摸索阶段。笔者收集了2015年北京阅兵前后17国外军在北京某训练基地训练期间基地门、急诊和训练现场的相关病历资料, 整理和初步分析了外军在驻训期间的疾病谱, 并简单分析其原因。
3.1.1 就诊率 我们将来京外军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代表队国家, 人数较少, 二是方队国家, 每个国家均在80~86人之间, 人数较多, 发病存在聚集性的可能。虽然平均就诊率为27.63%, 但代表队国家的军人就诊比例相对更高, 与其人数较少有直接关系, 不具有流行病学趋势。方队国家中, 2个国家(B和D)就诊人数明显较多, 就诊比例均超过60%; 而有些国家(如F和J)由于配备了自己的队医, 就诊比例相对较低, 存在发病但未就诊的情况。就诊比例较高的国家, 内、外科和专科就诊的人数也相对较多。
3.1.2 就诊时间分布 驻训期间, 门急诊就诊人数的高峰集中在中间一段时间(8-20至8-25), 考虑其原因有:驻训初期外军尚未完全到达, 基地外军人数较少; 中间一段时间正是外军训练进入紧张训练阶段, 训练强度大, 每日训练时间长; 训练后期至正式阅兵前一段时间, 进入休整和保存实力阶段, 各国降低训练强度, 同时各国士兵对周围环境相对熟悉, 因此发病数量减少。
3.1.3 就诊科室分布 从就诊病种科室来看, 内科、外科、专科合计就诊人数持恒, 各占1/3左右, 提示在外军驻训期间对耳鼻喉、眼科、口腔和皮肤科等专科医疗资源需求较大, 因此在保障内外科常见病种的医疗资源配置的同时, 应当重视专科医务人员和医疗资源的配置。
3.1.4 疾病系统分布 就诊的疾病系统中, 呼吸系统、外伤、训练伤、消化系统疾病是较为常见的疾病系统, 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最多, 而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老年疾病较少, 与参阅外军多数为年轻士兵有关, 只有个别年龄相对较大的高级军官才出现高血压等疾病。
3.1.5 单病种分布 单病种就诊最多的疾病分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外伤、骨关节疼痛/扭伤、肌肉疼痛/拉伤/劳损、软组织损伤、龋齿、发热、急性咽喉炎、腰腿疼等。上呼吸道感染数量最多(56例), 且在8-21、8-22、8-25发病较多, 与这段时间集中两次模拟演习、训练强度突然加大、过度疲劳有关。另有8例发热患者, 经化验血常规、咽拭子检查, 证明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胃肠疾病在此次外军驻训期间发病并不算多见, 仅有6例胃肠炎, 其中4例有腹泻现象。考虑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 中方高度重视, 加强了餐饮保障, 针对各国不同饮食特点和风俗, 配备了特色餐饮, 最大程度上减少了饮食不习惯的现象; 另一方面, 中方严格把控餐饮卫生, 专门渠道采购新鲜菜品, 杜绝了一切可能出现的不良卫生情况。这是与国内其他集训或野外训练时出现的疾病情况不同的一点[3, 4]。
外科疾病中就诊例数最多的是外伤, 主要集中在足部皮肤擦伤或水泡, 尤其在两次模拟演习后就诊人数明显增多, 某些方队新发军鞋不合脚是造成足部皮肤擦伤的主要原因。国内仅在新兵集训时多见皮肤软组织损伤的病例[5]。训练伤仍是部队军人存在的较多见的问题, 前11位单病种中有5种为训练伤, 长期高强度、超负荷的训练是其主要致伤原因[3, 6], 而此次外军中有1例由于长时间坐飞机致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加重而出现活动受限, 此例患者也是驻地首次使用CT设备检查的病例。
3.1.6 疾病与温度带的关系 气候特点在疾病的发生中占有重要作用。我国华北地区处在温带气候, 来京17国中9个国家来自热带(2个国家跨越亚热带), 8个国家来自温带(其中1个国家跨越亚寒带)。从本文结果可见,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疾病在热带国家中发病较多, 考虑与气候相关, 北京气温相对比热带国家温度低, 空气湿度较小, 对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均会有一定影响。分析单病种发病情况时发现,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和扁桃腺炎的患者的热带国家较温带国家例数要多。但发热患者全部出现在温带国家, 而且8例中有7例来自1个国家, 考虑是由于集体住宿、相互传染造成, 而与气候关系不大。此外, 耳鼻喉科和眼科疾病在温带国家的军人更多, 尤其是过敏性鼻炎和结膜炎, 与北京气候炎热、干燥及进驻军人经常使用空调有关。
3.2.1 卫勤保障特点 保障对象来自多个国家, 各国家气候、风俗、饮食、宗教信仰、国家经济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等各有差异, 事先要充分了解保障对象的以上情况, 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 且驻训时间较长, 前后持续20余天, 所需保障人员较多, 住宿设施、饮食卫生、环境配置、安保以及语言沟通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尤其在语言沟通方面, 许多国家是非英语国家, 患者就诊时涉及较多医学专业术语, 难以通过翻译准确表达。
3.2.2 建议 (1)医疗专业和人员抽组上要尽量覆盖各专业学科, 如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皮肤科、发热门诊、影像科以及检验科, 要配备专科设备和仪器。(2)训练基地门诊部一般难以配备大型医疗和检查设备, 如CT、磁共振等检查设备, 在无法实现仪器配置的情况下, 要积极做好外送检查的联络工作。本次保障任务中2人次外送磁共振检查, 3人次启用驻地某方舱医院CT检查舱, 及时对患者进行了诊治。(3)驻训基地应当具备一定手术治疗装备。此次驻训期间出现2例甲沟炎手术治疗, 以及1例训练现场锐器伤患者, 门急诊处置室配备了缝合包及消毒器械, 确保患者受到及时治疗。(4)制定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并严格落实。针对任务的特殊性, 制定了相应的医疗安全核心制度, 如首诊负责制度、交接班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查对制度, 以及针对本次任务的特殊性, 制定了外军门急诊就诊流程和病患、翻译、医师三方签字的病例书写制度, 并模拟现场抢救和医疗后送流程, 确保各环节顺畅进行。
综上所述, 此次多国外军北京阅兵首次对我们的卫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挑战。通过对保障对象的充分分析, 合理确定了卫勤保障成员、任务及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 合理抽组卫勤保障人员及配置医疗资源, 圆满完成了此次卫勤保障任务。对今后再次承担类似外军保障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