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于晓明,本科学历,主治医师。
为提高应急卫勤保障分队跨区机动卫勤保障能力, 某部组织应急卫勤分队进行快速机动保障, 在平均海拔4700 m以上高原寒区, 历时30 d, 往返行程约5000 km, 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锻炼检验了应急卫勤保障分队长途机动和自我保障能力。
针对任务地域海拔高、机动距离远、地方资源有限等特点加强保障效能。(1)饮食, 依托炊事餐车、炊事帐篷等全程实施自我保障, 在缺少专职炊事员的情况下, 发挥官兵特长, 驾驶士官一兵多用, 医疗队员轮流帮厨; (2)宿营, 配备防寒睡袋, 全程依托卫勤宿营车和班用帐篷组织休整; (3)运输, 认真组织车辆检修, 科学配备油料补给, 行进途中将汽修员编配在尾车, 确保车辆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检修; (4)通信, 所有车辆、小组配备对讲机, 将车载中继电台配备在车队中央, 单独前出时增配卫星电话; (5)安全, 每车指定干部带车, 队长、副队长全程控制车距、车速。驾驶员按标准携带警械防护器材, 增强自卫能力。中途休整时, 派出人员进行安全警戒。
针对任务部队人数、驻地海拔高度、饮食饮水卫生和患病特点等搞好平、战保障。结合野外驻训保障任务特点需求, 始终坚持按战斗力标准强能力, 按正规化标准抓管理, 按照野战营区标准规范救护所设置, 利用评比、参观等形式规范内务秩序、正规四军样子。定期组织战救技能比武, 搞好防疫消杀、水质监测作业, 指派骨干讲解突发疾病抢救指南、发放高原病防治手册, 指导部队进行水质净化和营区消毒, 为任务官兵进行全面体检, 为患有高原性疾病的官兵进行高压氧治疗, 到海拔5600 m执勤点巡诊激励士气。
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维稳任务特殊政治要求, 灵活机动地开展维稳群众工作, 采取综合宣教、免费体检、现场诊治、发放药品和赠送慰问品等不同方式, 力所能及地为任务地域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将地方维稳力量纳入服务范围, 为爱国僧侣进行义诊, 沿途救治患病游客, 入村入户给行动不便的群众体检治疗。做到医疗队到哪里, 政策宣传就到哪里, 为民服务就到哪里, 形象宣传就到哪里。
应急卫勤分队成建制远离后方基地独立在高原寒区遂行保障任务, 受地理、交通、天候影响, 受公共资源和可用条件限制, 突发情况多, 不确定因素大, 自我保障难, 会遇到很多不可预知的困难[1, 2]。结合任务体会, 我们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1)特种车辆。由于高原地区地形复杂, 道路崎岖, 沟壑密布, 跨区机动有时会翻越多座海拔5000 m以上的高山, 且路况较差, 部分桥梁和涵洞限重限高。诸如野战救护车、手术检验方舱、卫勤宿营车等特种车辆因车重大、重心高、配件缺等原因, 在长途机动过程中容易发生故障。远程会诊车受山地沟壑影响难以发挥最佳效能。卫生防疫车受高海拔低气压超低温环境影响容易冻裂喷雾管, 气压低容易发生喷雾面积和强度减弱[3]。(2)后勤装备。野外水源主要为冰雪融水及山泉水, 水质硬度高, 容易被牲畜尸体和粪便污染, 医疗分队应具备较强的水质净化和消毒能力, 仅靠净水泡腾片难以满足官兵日常用水。高原地区缺氧严重, 在无大型制氧设备的前提下, 靠车载氧气瓶仅能缓解急性高原病缺氧症状, 难以大面积对有高原反应的官兵进行保障。跨区机动主要以自我保障为主, 救护所运输车、炊事车和发电机燃油需求大, 仅靠分队自身油料保障难以全负载运行。(3)医疗设备。放射及生化检验设备便携性差, 高寒野外条件下精密性容易受到影响。检验设备多采用干式检测法, 试剂效期短、补充难、准确度较低。麻醉精神类药品的野外保障和安全管理难度大[4]。卫生帐篷展开慢、占地广, 在长途机动中难以快速发挥保障效能。
(1)语言关。藏区遂行任务, 必须加强与地方群众的情感沟通, 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医疗队的特殊维稳功能。只有通过提高医护人员藏语交流能力, 增加少数民族干部比例, 才能有效解决语言障碍影响。(2)体能关。高寒缺氧环境, 对卫勤队员体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玉树等高原地震救援经验来看, 平原地区救援人员进入高原极易发生各种高原反应, 如头晕、心悸、胃肠道反应、鼻出血等, 甚至发生急性高原脑水肿、肺水肿[5]。队员能否满足作战需求, 能否适应高原环境, 能否独立承担体能事务是影响任务完成的巨大考验。(3)防护关。维稳执勤一线, 卫勤分队自我安全防护至关重要, 分队何种情况与部队编组、何种情况申请随卫、何种情况自带防护小组、何种情况配备非杀伤性武器等问题要有前瞻部署, 特别是高原地区山高路险、气候多变, 对驾驶人员的驾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技能关。由于分队编组人员有限, 因此队员是否具备一专多能素质, 队伍组成人员结构是否合理, 能否达到精兵精装精训的要求至关重要。行政干部、驾驶员、炊事员、修理员要具备一定的战救技能, 达到一兵多用要求。加强复杂条件下适应性训练以及夜训盲训是提升卫勤保障效能的有力举措[6]。
(1)一是超前的整合协同。跨区机动保障, 必须提前掌握基层卫生力量, 整合调动基层部队医疗资源, 达到分摊运力, 降低成本的目的。(2)顺畅的警地协调。掌握驻地和沿途的医疗资源情报, 借助地方医疗设备、药品储备和特殊专业完成保障任务。比如可以利用地方现成的营房、药店、医院完成医疗物资补给、消毒器械的更新。(3)多样的功能延伸。发挥卫生战地学校和培训基地的延伸功能, 根据前期任务重、后期任务轻的特点开展基层卫生力量就地轮训, 发挥文化教学队、文艺宣传队等维稳拓展功能。
(1)增强医疗保障能力, 扩大基础知识培训和通用技能训练的覆盖面, 队员扎实开展战救五项技能达标及日常藏语普及活动, 严格落实行政干部卫勤指挥能力集训; (2)抓好人员和装备的模块化编组, 重点关注急救、内外科、眼科、烧伤、皮肤等专业技术人员, 配备装备维修、卫生防疫、心理防护和车辆修理等专业人才[7]; (3)提升仪器装备的小型化和高原适应性, 对放射、检验、特检等设备努力做到小型化, 对远程会诊车、防疫车、高原增压增氧车等特种车辆努力提升高原适应性。
(1)定期组织实战背景下处突维稳、灾害救援、驻训保障等卫勤训练, 适时开展跨区巡诊, 积极与军地医疗机构联合开展灾害救援和跨区机动演练。(2)积极探索开展野战条件下医疗培训、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的创新载体, 对任务中基层卫生人员集中开展新业务、新技能和新装备使用培训。防病小分队采取办板报、发手册、保健讲座、训练伤防护示教等方式提高官兵自我防病能力。(3)规范运用心理测查、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专业化手段做好心理疾患预防。
(1)针对卫生帐篷展开慢、方舱医院成本高等不足, 对运兵宿营车进行适当改装, 以车代库、降低成本, 实现随时展开、快速展开、就地展开的目标; (2)针对高原野外维稳驻训吃水难、吸氧难等实际问题, 应用反渗透等技术研发简易实用的高原野外净水装备, 用好高原增压增氧车, 加装制氧模块, 扩大氧气保障覆盖面, 减少氧气携带量; (3)优化单兵携行装具和军医背囊, 努力做到仪器设备的小型化、模块化, 确保在车辆难以通行的情况下, 能将仪器设备背负前行, 提高实战保障效能。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作者已声明无竞争性利益关系。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