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仲柏,在读本科生。
目的 调查分析武警某部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性质、特点及原因,为减少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提出科学建议和合理依据。方法 以武警部队某中队为训练伤的研究基地,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系统调研了该中队2014-12至2015-08新兵军事训练伤的损伤特征及原因,提出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 该中队战士急性训练损伤为88.33%,慢性损伤为11.67%;其中轻伤多见,占56.67%;腰部损伤为25.49%,居损伤部位第一位;损伤类型则以软组织损伤最常见,为86.20%;技术因素是导致训练伤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 军事训练伤发生率高,应积极做好有针对性的预防,可以大幅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病率。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s of military training injury in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scientific organization of troops training.Methods Using epidemiological study, the investigation of training injury was carried out from December 2014 to August 2015.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training injury was 100%. Acute injury was 88.33% and chronic injury was 11.67%. The injury degree was mostly minor injuries, 56.67%. Additionly, the first of the injury site was the waist (25.49%). Furthermore, soft tissue injury was the first common type of training injury, accouting for 86.20%. And we found the main causes of training injury was the technical factors.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 military training injury is high, and active targeted pre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ilitary training injury.
军事训练伤已成为影响军队战斗力的重大问题。对军事训练伤的损伤特征、致因、预防措施等进行系统研究显得极为迫切。笔者有针对性地将武警部队某部某中队作为训练伤的研究基地, 系统调研了军事训练伤的损伤特征、损伤原因及损伤预防现状, 同时, 结合军事训练项目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提出了一些针对的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本研究结果将为提高训练科目的科学性, 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武警某部基层中队2014年新入伍战士60名, 均为男性, 年龄18~24岁, 平均(19.38± 1.58)岁。调查时间为2014-12至2015-08。
发放统一自制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年龄、身高、体重、不同科目训练中损伤发生分布、损伤类别发生分布、训练伤的损伤部位分布、训练伤的损伤原因分布。问卷调查采取现场收发方式, 共发放70份, 回收有效问卷为60份, 有效率为86%。调查问卷根据巴比的观点, 本问卷能够满足调查的需要[1]。训练伤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2]。
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核查、修正、归档, 以保证资料尽可能完整和高质量。
BMI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即身体质量指数, 评价标准:< 18.5为过轻; 18.5~24.99为正常; 25~27.99为过重; 28~32为肥胖; > 32为非常肥胖。85%被调查战士的BMI值在标准范围内, 3.33%战士的BMI指数低于18.5, 6.67%战士为过重, 1.67%战士为肥胖。另外, 3.33%战士为非常肥胖, 符合被调查的要求。
按受伤战士损伤的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是指一次或一瞬间的(突然)暴力而造成的损伤。如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等。慢性损伤是指长时间的疲劳或者某个动作不当造成疲劳积累性的损伤, 发生缓慢, 积劳成疾。例如, 腰肌劳损、肩袖损伤等。此次调查结果表明, 急性损伤是目前军事训练伤的主要损伤类型, 占88.33%, 慢性损伤占11.67%。
运动损伤程度是指运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受伤后能按计划进行训练的称为“ 轻伤” ; 受伤后不能按训练计划进行训练, 需停止患部练习或减少患部活动的称为“ 中伤” ; 需停止训练进行治疗(如:需住院治疗)的称为“ 重伤” 。对损伤程度进行分析有利于训练计划的制定与修改, 这正是运动损伤程度评判标准的特殊之处, 区别于其他损伤。调查结果发现, 在部队战士训练伤发生中, 轻伤占56.67%, 中伤占38.33%, 重伤占5.00%。
依据调查要求, 将损伤的分类依据之一确定为损伤部位, 以便在训练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本部位的训练, 从而增强易伤部位的抗损伤能力。具体的损伤部位构成比分别为:头部0.98%, 颈部11.76%, 腰部25.49%, 背部0.98%, 肘关节14.22%, 腕关节5.88%, 指掌关节0.98%, 肩关节2.45%, 髋关节9.31%, 膝关节16.67%, 踝关节10.29%, 足趾关节0.98%。
按照损伤的类型将训练伤分为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损伤以及器官的损伤。软组织损伤指软组织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 或长期慢性劳损引起的一大类创伤综合征。骨关节损伤主要包括骨折、关节脱位、关节扭伤。器官损伤主要包括脑、五官、胸腔和腹腔内脏等的损伤。调查结果显示, 软组织损伤占86.20%, 骨关节损伤占10.34%, 器官损伤占3.45%。
因技术因素所导致训练伤的发生占55.10%, 居第1位, 心理因素占29.25%, 居第2位, 环境因素等其他因素占了15.65%。
军事训练损伤是当前武警官兵军事训练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武警某部战士军事训练中训练伤发生率高于国内文献[3-5] 。急性损伤是目前军事训练伤的主要损伤类型(88.33%), 急性损伤的高发生率也反映出战士们在训练过程中是否能够熟练掌握训练动作要领的重要性。损伤程度以轻伤为主, 表明大多数战士所受到的训练伤在短期内可以得到相应的恢复。腰部是最多发的损伤部位; 软组织损伤占第1位86.20%, 明显高于骨关节损伤10.34%和器官损伤3.45%。本调查训练伤上述特点表明, 只要科学制定训练计划, 做好预防工作, 可以大幅度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此次调查训练伤发生率如此高, 技术因素是主要原因, 训练组织不严密、纪律松懈、教育不到位、违反训练操作规程又得不到及时纠正, 可能是该中队训练伤发生率高于其他文献报道的主要原因, 应该引起重视。部分单位领导不能按要求将开训前的4学时训练防护知识编入训练计划或执行不好, 只要求训练的进度和结果, 而忽视了对训练伤的防护; 指挥人员对训练组织的经验不足, 不能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区别对待的原则施训, 使有些战士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跟不上训练科目的技术要求, 并且训练后放松运动不到位, 带病训练未采取措施控制病情等。所以严格执行《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 在训练前, 结合训练实际, 周密地制定好训练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因素也是在平时训练中最能够有效控制的, 我们可以对运动员进行预防性训练, 以提高内在抗损伤能力。
战士的心理素质也是导致其训练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战士刚来部队或者新兵刚刚下连步入自己所在的中队, 他们虽然没有器质性的疾病, 但对周围环境还没有熟悉, 心理及生理压力大, 而战士的耐受能力较弱。且自我防护意识差, 往往也可以导致训练伤的发生。适当地对受训战士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他们克服训练的恐惧, 帮助他们去适应训练的科目、强度、频率等, 让他们能够毫无压力地投入到训练当中去, 从而减少损伤的发生[6, 7, 8]。
虽然环境因素等其他因素在所致原因中占的比例不是很高, 但我们也绝不能忽视, 尤其像某些受力点在地面的训练科目如器械、摔勤等, 对训练环境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 在训练前必须要进行检查同时也要对训练的器械进行检查。训练环境不单单是指训练场地, 它还与组训班长的方法息息相关, 如果组训班长组织训练的方法不当, 就会导致战士在一个比较压抑的训练环境下进行训练, 训练伤的发生也会随之增加。
当前, 部队各级都在强调正规化建设,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问题更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加强战斗班战士训练队伍的建设, 提高科学训练水平。组训领导及班长, 在科学训练的手段方面也应该更加完善。加强组训班长与受训战士的交流, 培养良好的沟通气氛, 增强战士的训练心理, 提高防伤的积极性。加强健康教育以及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 让受训战士掌握损伤的预防措施与技能, 以增强训练中防伤控伤的自觉自主性。充分利用训练康复机构, 加强与该支队卫生队的沟通, 及时为受伤的战士做好康复工作。
笔者呼吁争取早日为基层部队官兵建立“ 军队基层官兵电子健康管理信息平台” , 这将成为未来军事训练提质增效升级的“ 新引擎” 。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