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部新兵腰椎先天性变异78例X线检查分析
涂致远1, 陈贞庚2, 肖建坤2
1. 350003 福州,武警福建总队医院 院办
2. 350003 福州,武警福建总队医院 外二科
3. 350003 福州,武警福建总队医院 影像科

作者简介:涂致远,硕士,副主任医师。

关键词: 腰椎; X线摄影; 腰腿痛; 诊断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2.13

腰骶椎常见的先天性变异包括移行椎、峡部不连、隐性裂、滑脱等, 在健康人群中有一定的发生率。在胚胎期脊柱发育中, 脊柱骨骺开始分节和融合, 椎体和椎板的形态和数目定下来, 在这一过程产生障碍, 可引起多种多样的腰骶椎先天性变异[1]。环境因素、维生素缺乏、基因因素、化学和有毒物质等因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均可导致腰骶椎先天变异[2, 3]。部队新兵征集对象虽来源于适龄健康人群, 但因腰骶椎先天变异在一般情况下并无明显症状体征, 且目前国防部《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并未将其列为体检不合格排除标准, 故腰骶椎先天异常在入伍新兵中仍然有一定的检出率, 文献[4]报道可达20%。从各种文献资料综合分析以及临床实践表明, 腰骶椎先天性异常是诱发或引发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笔者抽查某部2015年入伍新兵, 调查其腰骶椎先天性变异的发生率, 追踪研究该异常人群腰腿痛发病率、病种与X线片健康人群的对比关系, 为部队腰腿痛伤病诊治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抽查某部2015年度新兵308名, 均为男性, 年龄18~22岁, 平均18.9岁; 均无腰腿痛病史, 入伍体检及入伍后复检均符合《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

1.2 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800 mA X光机(AX60 MIR200), 所有病例均采用电视透视下最佳位置点片, 摄取其腰椎X线正侧位片, 对于峡部不连者加摄双侧斜位片, 并经传送至PACS系统处理后打印成胶片进行分析诊断。为减少系统性误差, 对腰骶椎先天变异的X线片判读和分析由同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科医师进行。

1.3 结果

308名新兵中共检出腰骶椎先天性变异者78例, 其中隐性脊柱裂者51例, 移行椎28例, 峡部裂2例, 隐性脊柱裂与移行椎均有者3例。脊柱先天变异的发生率为25.32%。

2 讨 论

腰腿痛是部队伤病员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也是影响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黄子康等[5]研究证实, 在30岁以下腰痛解放军军人患者中, X线片显示存在先天变异的可达34.03%, 占该年龄组X线阳性检出的第一位, 较健康人群检出率明显偏高。国内外相关研究证实, 腰骶部先天性变异, 特别是移行椎与腰腿痛发病率有明显相关性, 原因可能是结构异常导致的生物力学改变, 使各结构的应力分布和腰椎活动度发生改变, 进而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 但对于具体的生物力学影响存在一定争议[6, 7, 8, 9]。从本次检查结果可见, 因腰骶椎先天变异在一般情况下并无明显症状体征, 且目前国防部《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并未将其列为体检不合格排除标准, 故腰骶椎先天异常在入伍新兵中仍然有一定的检出率, 为25%。

腰腿痛的发生、发展与腰骶椎先天性变异密切相关, 且可影响到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的方方面面。作为承担处突和执勤任务的部队, 腰腿痛是部队常见病和多发病, 也是影响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对该疾病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 可能将影响部队新兵体检标准的改良, 且对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和预防疾病、选改士官、人才培养等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这可从该病对运动员和艺术类人才培养的影响可以得到映照[10, 11]。目前, 在空军飞行员招飞体检中已将腰椎X线片检查列入筛选指标[12]

Panjabi创建了三个相互依赖的亚系统生物力学模型:(1)被动的骨骼和韧带支撑系统; (2)主动的肌肉运动系统; (3)中枢神经控制系统。这个生物力学模型可以指导基层一线部队的训练及康复。三个亚系统相互依赖, 互为补偿。可以通过训练深层肌肉以稳定脊柱运动的节段, 再通过腰椎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以达到代偿脊柱生物力学的稳定, 从而减少腰骶椎先天性变异部队人员的腰腿痛发病率[13]

在进一步研究中, 笔者将追踪腰骶先天异常新兵群体腰腿痛发病率、病种与X线片健康新兵群体的对比关系; 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查找腰腿痛的发病因素, 以及与部队训练方式存在的相关性; 以及对士兵训练及执勤、单兵战斗素质生成的影响程度; 对选改士官、考学、残疾评定的干扰和影响范围, 从而对新兵体检标准、训练计划制定及选改士官体检标准修订提供参考。本研究对提高部队训练伤病的防治水平和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并将为部队执行任务提供良好的健康保障, 对降低部队伤病率, 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积极的意义。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田伟. 积水潭实用骨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550. [本文引用:1]
[2] De Wals P, Tairou F, Van Allen MI, et al. Reduction in neural-tube defects after folic acid fortification in Canada[J]. N Engl J Med, 2007, 357(2): 135-142. [本文引用:1]
[3] Sparrow D B, Guillén-Navarro E, Fatkin D, et al. Mutation of Hairy-and -Enhancer-of-Split-7 in humans causes spondylocostal dysostosis[J]. Hum Mol Genet, 2008, 17(23): 3761-3766. [本文引用:1]
[4] 万向荣, 程国勤. 某部新兵腰椎X线平片检查结果分析[J]. 人民军医, 2007, 50(2): 71. [本文引用:1]
[5] 黄子康, 杨悦. 989例军人腰痛的影像学特点分析[J]. 西南军医, 2005, 7(3): 39-40. [本文引用:1]
[6] Taskaynatan M A, Izci Y, Ozgul A, et 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ngenital lumbosacral malformations in young male population with prolonged low back pain[J]. Spine. 2005, 30(8): 210-213. [本文引用:1]
[7] K. Murtaugh, W. F. Kean. The clinical assessment of transitional vertebrae and back pain[J]. Inflammopharmacology, 2008, 16: 278-283. [本文引用:1]
[8] 孔德茂, 陈伯华, 胡有谷, . 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J].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 5: 412-421. [本文引用:1]
[9] 党礌, 陈仲强, 刘晓光, . 青少年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分析——腰椎过度承载及腰骶部骨与关节形态变异在发病中的意义[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5, 25(11): 991-996. [本文引用:1]
[10] 余绍淼, 杨威斌. 先天性隐性腰骶裂对选拔和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影响的追踪观察[J]. 浙江体育科学, 2009, 31(5): 75-76. [本文引用:1]
[11] 蒋伟忠. 隐性骶椎裂对艺术类男生成材的影响[J]. 中国校医, 2002, 16(1): 28-29. [本文引用:1]
[12] 朱岳龙, 朱巧枝, 刘进, , 空军招飞体检脊柱影像学检查152例淘汰原因分析[J]. 空军医学杂志, 2015, 31(4): 214-217. [本文引用:1]
[13] 洪毅, 蒋协远, 曲铁兵, . 临床骨科康复学-基于循证医学方法[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5: 565-572.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