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2至2014-02收治的191例接受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前后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结果 患者出院前CD19+-CD25+(0.91%±0.29%)、CD19+-CD25-(10.74%±2.33%)较入院后(1.36%±0.58%,12.27%±4.01%)显著降低( P<0.05),其总淋巴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入院后及出院前IgA、IgG、IgM及C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1例均获得有效随访,其中2例死亡,均因肺部感染。ADL分级:Ⅰ级43例,Ⅱ级101例,Ⅲ级35例,Ⅳ级7例,Ⅴ级3例,有效率94.7%(179/189)。结论 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体液免疫紊乱状态,但对其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无明显影响。
Objective To analyze ultra early transsylvian fissure in the effect o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basal ganglia.Methods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an ultra early transsylvian fissur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basal ganglia patients in this hospital from 2012 February to 2014 year in February 191 cases was carried out. The change in B lymphocyte, immunoglobulin and complement level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as observed.Results The patients before discharge CD19+-CD25+(0.91%±0.29%), CD19+-CD25-(10.74%±2.33%)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admission ( P<0.05), the total number of lymphocyte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fore and after the IgA, IgG, IgM and C3 level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191 patients obtained effective follow-up, 2 patients died, all becaus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ADL grade: Ⅰ grade 43 cases, Ⅱ grade 101 cases, 35 cases of grade Ⅲ, 7 cases of grade IV, 3 cases of grade V, with an efficiency of 94.7% (179/189).Conclusions Ultra early transsylvian approa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umoral immune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basal ganglia, bu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mmunoglobulin and complement level,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focus on immunoglobulin and complement levels of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非创伤性脑出血病因, 由于血压长期处于高水平导致脑内小动脉发生病变, 血管无法承受巨大压力即造成脑出血的发生[1]。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但对其具体机制鲜有研究。有报道指出, 脑出血患者伴有体液免疫紊乱状态, 而抑制体液免疫的激活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提示对患者免疫功能的保护可能是该术式良好疗效的基础[2]。为探讨该术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笔者对我院接受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选取我院2012-02至2014-02收治的191例接受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 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 确诊依据参考文献[3]。其中男107例, 女84例, 年龄42~77岁, 平均(61.4± 9.2)岁, 发病至手术时间52 min~6 h, 平均(1.3± 0.4)h, 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13分, 平均(10.1± 2.7)分, 血肿量32~74 ml, 平均(49.4± 8.2)ml。血肿分型:Ⅰ 型(血肿局限)56例, Ⅱ 型(侵犯内囊前肢)28例, Ⅲ 型(侵犯内囊前肢合并脑室出血、侵犯内囊后肢)41例, Ⅳ 型(侵犯内囊前肢合并后肢、侵犯内囊前后肢合并脑室出血)49例, Ⅴ 型(侵犯丘脑)17例。
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取侧卧位, 偏向健侧卧, 固定头部后, 自血肿侧翼点入路, 首先开启骨窗, 无脑疝患者骨窗面积约为4 cm× 4 cm, 有脑疝患者骨窗面积约为8 cm× 8 cm, 骨窗打开后, 滴注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 显微直视下将侧裂池打开, 锐性分离侧裂, 向两侧血管置入脑棉加以保护; 沿蛛网膜间隙走行对动、静脉血管进行牵引分离, 使岛叶显露, 并将其切除; 岛叶切除后即见血肿腔, 使用负压吸引将血凝块吸出, 血肿清除过程中持续使用0.9%生理盐水冲洗术腔, 保证血肿吸出率在80%以上[4], 并对其他出血点采用小功率电凝止血; 留置硬膜外引流管, 减张缝合硬膜, 还纳骨瓣后结束手术。术后行防治感染、脱水、镇静等常规支持治疗, 并于24 h后复查头颅CT。
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分别抽取其静脉血4 ml, 分成2份, 其中1份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全自动细胞计数仪对B淋巴细胞(CD19+-CD25+、CD19+-CD25-)、总淋巴细胞数进行检测, 另1份采用散射比浊法对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补体(C3)进行检测。并对其入院时、出院前免疫水平进行比较。
对两组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 记录其病死情况, 并按照日常生活能力(ADL)评级记录手术效果[5]:Ⅰ 级, 日常生活完全恢复; Ⅱ 级, 日常生活部分恢复; Ⅲ 级, 经人协助可完成日常活动; Ⅳ 级, 意识清晰但无活动能力; Ⅴ 级, 植物生存。Ⅰ ~Ⅲ 级为效果良好, Ⅳ 、Ⅴ 级为效果较差。
采用SPSS15.0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191例均获得有效随访, 其中2例死亡, 均因肺部感染。ADL分级:Ⅰ 级43例, Ⅱ 级101例, Ⅲ 级35例, Ⅳ 级7例, Ⅴ 级3例, 有效率94.7%(179/189)。
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且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常侵犯基底节区壳核、丘脑, 由于患者自身高血压状态, 加速了血肿组织的增大, 使得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发生更早, 导致预后较差。研究发现,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血肿扩大时间一般为发病6 h以内, 发病6 h后血肿不会继续增大, 但会导致周围组织迅速水肿、坏死甚至继发出血[6], 因此, 在发病7 h以内的超早期手术治疗是降低神经损伤的关键。
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已在临床应用数年, 其疗效获得了广泛认可[7], 本研究亦发现其有效率达到94.7%。多数学者均认为, 经外侧裂入路良好的血肿清除效果和超早期手术在遏制病情加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近年来有研究指出, 脑出血恢复期的毒性生物活性物质积累和炎性介质对脑组织的损伤是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8]; 因此, 探究手术方法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助于指导更为合适的术式选择。
本研究选取191例接受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在淋巴细胞水平的观察中, 我们发现, 患者出院前CD19+-CD25+、CD19+-CD25-较入院后显著降低, 而总淋巴细胞数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患者发病后体液免疫功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与Arima等[9]研究结果一致, 其机制可能为:脑出血致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发生应激性改变, 随着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的加剧, 下丘脑和交感神经受到刺激, 其免疫调控作用遭到破坏, 导致机体体液免疫出现紊乱, 从而导致B淋巴细胞表达异常, 突出的表现为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CD19的明显活化和活化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25的显著增加。而活化的B淋巴细胞具有较强的分泌功能, 且主要分泌免疫球蛋白和补体, 但本研究发现患者入院后及出院前IgA、IgG、IgM及C3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对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紊乱未能进行有效纠正, 其原因可能为:脑组织结构的破坏使得交感神经路径紊乱, 导致脂-胆固醇脂、嗜蛋白的分泌不受控制, 而脂-胆固醇脂、嗜蛋白分泌增多是促使免疫球蛋白合成的重要因素[10]。同时, 脑出血导致的局部大量白细胞聚积对血流量造成了影响, 使得局部蛋白酶、氧自由基等细胞毒性物质对组织造成了严重损伤, 因此, 在术中及时应用抗白细胞黏附药物有望维持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的稳定, 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体液免疫紊乱状态, 但对其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无明显影响, 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 应关注对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的改善, 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