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金刚联合针灸治疗老年认知障碍61例
徐媛
450053,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作者简介:徐 媛,硕士,副主任医师。

关键词: 老年认知障碍; 美金刚; 三焦针法
中图分类号:R745.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群平均寿命相应延长, 老年认知障碍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也大大增高。认知障碍不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存质量, 而且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临床目前对于老年认知障碍的治疗主要是治疗原发病、口服促智药物、行为疗法等, 疗程长, 效果显现缓慢。笔者旨在分析美金刚药物联合中医针灸疗法能否有效改善老年认知障碍, 分享临床治疗效果, 以期为老年认知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方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3-06至2016-07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 性别不限; 年龄70~85岁, 平均(74.62± 6.43)岁, 取得受试者法定监护人同意并在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受试者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标准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Ⅴ , DSM Ⅴ )中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排除:(1)血管性痴呆; (2)癫癎; (3)长期应用精神类药物导致无法准确评价认知功能者; (4)严重的躯体疾病; (5)美金刚过敏者; (6)血凝功能异常, 存在出血倾向者。

治疗期间服药依从性差、违反治疗方案的受试者予以剔除。按上述条件共入组61例。采用随机、单盲两组平行对照研究, 观察组(美金刚联合针灸治疗组)30例, 男16例, 女14例, 年龄63~78岁, 平均年龄(71.38± 5.50)岁; 受教育程度:大/中专毕业9例, 初/高中毕业17例, 小学毕业3例, 文盲1例。对照组(美金刚治疗组)31例, 男15例, 女16例, 年龄61~79岁, 平均年龄(72.62± 6.43)岁; 受教育程度:大/中专毕业11例, 初高中毕业14例, 小学毕业5例, 文盲1例。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服用治疗认知障碍药物美金刚片(商品名为“ 易倍申” , 丹麦灵北制药公司H.Lundbeck A/S生产, 批号:610481) 10 mg/片; 用药方法为口服, 美金刚片第1周5 mg/d, 每周增加5 mg/d, 4周之后按20 mg/d维持服用。观察组在口服美金刚片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中医“ 三焦针法” 针灸治疗。取穴:膻中、中脘、气海、外关、血海、足三里。膻中针尖向上斜刺0. 5寸, 中脘和气海均直刺1~1. 5寸, 血海直刺1寸, 行外关直刺0.5~0. 81寸, 足三里直刺1~1.5寸, 得气后行捻转、提插补法, 留针30 min, 1次/d。并施以辨证配穴:肾精不足取关元; 痰浊壅盛取丰隆; 瘀血痹阻取膈俞; 肝阳亢盛取太冲; 火热内盛取内庭。4周为1疗程, 共针灸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两组分别于开始治疗前和治疗8周时给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 并行心电图、血常规、血液生化学检查, 其中观察组筛查时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安全性指标:心电图、血常规、血液生化学检查和生命体征等评定不良反应。主要疗效指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 次要疗效指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9.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x̅± s表示, 两独立样本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 定性指标采用χ 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结果

1.5.1 安全性分析 研究中全体受试者无明确不良事件发生, 两组受试者的血常规、血液生化学检查等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5.2 疗效分析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MMSE和ADL评分明显改善(P< 0.05), 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 表1)。

表1 两组老年认知障碍治疗前后MMSE和ADL评分比较( x̅± s; 分)
2 讨 论

近年来,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剧, 认知障碍已成为继心脏病、肿瘤、脑卒中后第四位威胁老年健康的疾病[1, 2]。研究证实, 与认知功能下降相关的危险因素很多, 归结起来主要有衰老、基因和环境因素。由于我国的认知障碍发病率较高, 不论是整个社会还是单个家庭都将面临巨大挑战[3, 4]。目前关于老年认知障碍的诊疗却很难有突破性进展, 药物对该类疾病的临床疗效有限, 仅对早中期及部分晚期患者有改善症状及控制病情的作用[5, 6] 。因此积极探讨新的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和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认知障碍在中医学属于痴呆、呆证范畴。中医学认为, 痴呆是以呆傻愚笨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而其病因大体可概括为髓海不足、脾肾亏虚、气滞血瘀、痰浊阻窍等[7]。《内经》云:“ 气化于人, 关乎寿夭” , 三焦为气化之总司、气机升降之枢纽, 三焦气化失常, 气血津液化生不足及升降出入不畅, 而生诸邪, 损伤脑络发为痴呆。近年不少医家以此中医理论为指导, 结合现代中西医对衰老的认识, 通过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提出“ 三焦气化失常— — 衰老” 相关学说[8], 进而提出从调理三焦气化的角度延缓衰老和治疗痴呆。我科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师在临床治疗老年认知障碍的过程中, 探索在应用促智药物美金刚治疗的基础上, 施以“ 三焦针法” 及辨证配穴, 取得了确切疗效。美金刚联合中医三焦针法针灸治疗能部分抑制认知功能障碍进展, 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情绪的效果, 进而提高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减轻照料者的负担。

针灸治疗痴呆的历史源远流长, 可以体针、头针、耳针、灸法等方法达醒脑开窍、益髓增智之功。有学者研究表明“ 益气调血, 扶本培元” 针刺法可提高额叶、颞叶及皮质下丘脑、尾状核、海马和扣带回的葡萄糖代谢水平, 为其改善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9]。本研究选取穴位足三里, 属于胃经合穴, 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等功效, 可治疗一切脾胃之疾; 中脘位于中焦部位, 能够调理气血生化之源, 可调畅五脏之气机, 从而改善本病之气血亏虚; 血海可益气统血、活血化瘀, 为“ 三阴并行, 通血之要路” ; 膻中为宗气所聚, 气海为元气生发之所, 秉“ 用针之要、理气为先” 之法, 整体配穴以膻中、中脘、和气海调上中下三焦之气; 以中脘、足三里和血海调益脾胃, 补先天后天, 扶本培元; 以血海行气活血, 化痰除瘀; 以外关通调三焦之气, 共奏益气调血、扶本培元之功, 从而达到改善智能、延缓衰老的作用。

美金刚是美国和欧洲第一个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药物[10], 临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认知障碍。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 NMDA)受体是谷氨酸受体亚型, 广泛参与大脑的功能, 包括突出传递和记忆形成等[11]。美金刚为非竞争性的NMDA受体拮抗药, 作用于大脑中的谷酰系统, 减缓神经退化过程, 调控兴奋性递质, 临床疗效确切。此外, 美金刚在德国应用已经超过20年, 从未有对其安全性产生质疑的事件[12]。本研究受试者在临床治疗和观察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提示美金刚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针灸是我国的医疗特色, 在辅助治疗各类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灸治疗具有安全可靠, 操作简单, 成本低廉的特点, 且由于我国老年人对中医传统文化观念的认同, 老年人群的针灸治疗依从性相对较高。本研究探索了在应用美金刚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证明美金刚药物联合中医三焦针法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对认知相关领域的治疗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 张 楠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陈俊抛, 林煜. 痴呆治疗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 139-140. [本文引用:1]
[2] 王荫华. 神经心理评估在临床痴呆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0, 17(6): 399-401. [本文引用:1]
[3] 贾建平. 临床痴呆病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 151-152. [本文引用:1]
[4] 刘爽, 张玉莲, 周震. 老年性痴呆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10): 1455-1456. [本文引用:1]
[5] 王志稳, 肖顺贞. 痴呆患者居家生活环境现状及照顾者态度的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 2008 , 43(10): 915-917. [本文引用:1]
[6] 贾建平. 神经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19-222. [本文引用:1]
[7] 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180-185. [本文引用:1]
[8] 韩景献. “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相关论[J]. 中医杂志, 2008, 49(3): 200-202, 220. [本文引用:1]
[9] 陈艳霞, 戴东, 于涛, . “益气调血, 扶本培元”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J]. 中医杂志, 2011, 52(13): 1124-1127. [本文引用:1]
[10] Farlow M R, Graham S M, Alva G. Memant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tolerability and safety data from clinical trials[J]. Drug Safety, 2008, 31(7): 577. [本文引用:1]
[11] Johnson J W, Kotermanski S 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memantine[J]. Current Opin Pharmaco, 2006, 6(1): 61-67. [本文引用:1]
[12] Reisberg B, Doody R, Stoffler A, et al. Memantine in moderate to severe Alzheimer's disease[J]. N Engl J Med, 2003, 348(14): 1333-1341.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