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表观健康人群血糖、血脂和血清蛋白含量随年龄变化的趋势,为参考范围的建立和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募集表观健康体检志愿者4041名, 收集年龄和性别信息,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GLU)、血脂(TC、HDLc、LDLc、TG)、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分析这些指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结果 血糖、血脂和血清蛋白随年龄呈递增或递减的单向变化趋势( P<0.01)。GLU(5.05±0.43) mmol/L、TC(4.39±0.6)mmol/L、LDLc(2.39±0.51)mmol/L和TG(0.79±0.34) mmol/L血清含量随年龄递增,HDLc(1.52±0.3)mmol/L、TP(74.03±3.81)g/L和ALB(47.79±2.86)g/L随年龄递减,Cox-Stuart.趋势检验发现这种随年龄单调变化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血糖、血脂和血清蛋白在表观健康人群中具有增龄现象,提示临床建立参考范围时应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对糖尿病、冠心病和其他老年性慢性疾病应监测血糖、血脂和血清蛋白的改变,以便进行早防早诊早治。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atterns of change of serum glucose, lipid and protein with age in apparently healthy populations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ference range and disease prevention.Methods A total of 4041 apparently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recruited along with information on their age and gender. Serum levels of glucose, lipid (TC, HDLc, LDLc, TG) and protein (TP, ALB) were detected with an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indexes and age were explored.Results Serum glucose, lipid and protein levels increased or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age( P<0.01). Among these indexes, serum levels of GLU (5.05±0.43) mmol/L, TC (4.39±0.6) mmol/L, LDLc (2.39±0.51) mmol/L and TG (0.79±0.34)mmol/L increased, but HDLc (1.52±0.3)mmol/L, TP (74.03±3.81)g/L and ALB (47.79±2.86)g/L decreased with age, respectively. Trend analysis with the Cox-Stuart test in R showed that the monotonic trend of change with age was very significant ( P<0.01).Conclusions Serum levels of glucose, lipid and protein vary with age, suggesting that the influence of age ha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the clinical reference range. For patients of diabetes, coronary heart diseases and other senile chronic diseases, these tests should be conducted regularly to prevent, diagnose and treat diseases as soon as possible.
全球糖尿病发生率高达8.3%[1], 中国成年人群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1.6%, 糖尿病前期状态比例更高达50.1%[2]。近30年, 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 糖尿病总患病率还在增高, 老年人群增加更快[3] , 血糖(glucose, GLU)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心脑血管疾病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已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的重要病因[4]。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5], 目前血脂异常比率已高达40.4%[6]。白蛋白可以作为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 临床上使用血清白蛋白评估老年患者病情, 判断预后。2015年,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成人营养不良率为6.0%[7]。可见, 血糖、血脂和血清蛋白的异常是许多慢性疾病的潜在原因。血脂主要由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组成。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的含量可反映体内血脂水平。血清蛋白主要包括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和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血糖、血脂和血清蛋白在人体内的含量并非是恒定不变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发生动态改变。因此, 观察表观健康人群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 可以为参考范围的建立和慢性疾病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有助于了解随着年龄的增加, 人体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状态的渐变转换过程。
收集我院2012-01至2016-12进行健康体检的表观健康人群, 查询性别、年龄、血糖、血脂和血清蛋白含量等信息。表观健康定义为各项化验指标均未达到医学决定水平且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排除标准:(1)患有慢性疾病如肾脏疾病, 肝脏疾病, 心脏病, 糖尿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正在服用降血糖或血脂的药物; (3)孕妇。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日立7600-120), GLU检测试剂由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TC和TG检测试剂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LDLc和HDLc检测试剂由Kyowa Medex有限公司提供, ALB和TP检测试剂由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空腹静脉取血5 ml, 静置待血凝后, 3000 r/min, 10 min分离血清, GLU采用己糖激酶法、TC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HDLc采用化学修饰酶法、LDLc采用匀相测定法、TG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白蛋白采用溴甲酚绿法、总蛋白采用双缩脲比色法。
采用R语言(version 3.3.2)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描述, 使用lattice包绘制箱体图, 并用Cox-Stuart法进行数据趋势性检验, 以P< 0.05作为显著性趋势的判定标准。
本研究共收集4041名表观健康体检者, 年龄20~55岁, 平均27岁(表1)。其中男1001名, 占24.85%; 女3037名, 占75.15%。男女性别比例较常规人群1:1的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1), 男女人群间年龄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1)。
本研究首次在中国人群中系统地描述了三大物质(血糖、血脂和血清蛋白)随年龄变化的规律, 发现三者均存在增龄现象, 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出递增或递减的变化趋势。GLU、TC、LDLc和TG血清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HDLc、TP和ALB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葡萄糖是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的能量来源, 须维持恒定才能保障机体组织的正常运转, 短期内血糖含量会处于动态平衡, 长期会随年龄发生改变。一项针对1.6万中国健康人群体检数据显示, 血糖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且与糖尿病的发病率一致[8]。另有研究也提示, 60岁后糖尿病发病率随龄增加而增加, 70岁后趋于平缓, 但总患病率仍持续增高[3]。多个独立人群相互验证了血糖增龄现象, 与我们的结果一致。同样, 参与能量代谢和激素合成的血脂也存在增龄现象, 在多个独立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一项超5 000人的多中心队列研究发现TC血清含量和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随年龄而增加[9], 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 20~60岁人群血脂异常比率随年龄增加[9], 我们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血脂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我们的发现可以部分解释心血管发病率随着年龄逐渐升高的现象[10]。血清白蛋白由肝脏合成, 参与机体营养、物质运输和维持胶体渗透压, 在抗感染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多篇报道提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与总蛋白水平变化一致[11, 12, 13]。可见, 随着年龄增加, 机体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力逐渐衰减, 这可能是许多老年慢性疾病的潜在病因。
导致体内三大物质(血糖、血脂和血清蛋白)存在增龄现象的原因十分复杂, 与遗传, 环境, 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14]。其可能原因是:(1)胰岛素抵抗, 随着年龄增大和活动量减少, 会发生向心性肥胖, 使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减少, 降低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产生胰岛素抵抗[15]; (2)胰岛β 细胞凋亡, 随年龄增长, β 细胞凋亡增加, 同时, 慢性血糖升高对胰岛的β 细胞也有毒害作用[16]。机体糖耐量能力下调导致糖代谢紊乱也可使血脂继发性升高, 此外, 血脂增龄还可能与机体胆固醇合成、降解和转运能力降低相关, 人类机体脂代谢平衡随年龄增加逐渐失衡, 导致血脂含量随年龄渐变。血清白蛋白是评价机体营养状态的指标, 其含量与年龄呈负相关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增加, 人体消化吸收能力减弱, 白蛋白合成减少; 且随着年龄增长, 营养不良性疾病、慢性疾病等对白蛋白消耗增多, 最终导致蛋白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还有素食比例升高, 这些都可能是白蛋白与年龄变化呈负相关的原因[11]。蛋白含量的降低, 使机体更容易出现疲劳和抵抗力下降等症状, 严重时会导致营养不良性水肿。
老年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 通常在疾病早期没有典型的“ 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 的症状, 所以很难在早期确诊和进行治疗, 使疾病迅速发展。老年糖尿病患者可并发多种慢性疾病, 导致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增高。因此, 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才是早防早治的根本。另有研究显示, 对存在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单纯控制血糖可能得不到心血管获益, 而综合防治心血管多危险因素则可能获益[3]。血糖、血脂和血清蛋白三者可相互转换, 随着年龄增加, 蛋白和糖更多的转换成脂肪, 推动平衡向脂肪储备增多方向移动, 导致人群肥胖比例增大, 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通过健康查体, 监测血糖、血脂和血清蛋白的动态变化, 掌握其基线水平可为正确评估疾病状态提供有益的参考对照。本研究提示, 糖、血脂和血清蛋白与年龄相关, 但目前国内针对这些指标的检测仅给出了一个固定的参考范围, 显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如能按年龄阶段给出参考范围或是依据健康人群聚类范围判断检测值是否正常, 可能更合理一些。
首先, 我们的研究结果来自于单中心表观健康体检人群, 在人群选择上存在偏倚的可能, 但文献调研显示其他独立人群的观察结果与我们的一致,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人群研究的缺陷。另外, 本研究的性别比例失衡, 女性多于男性, 会造成统计结果更偏向女性, 后期应增大男性体检者的比例。
综上所述, 血糖、血脂和血清蛋白含量随年龄呈现递增或递减的变化, 故制定临床参考范围时应考虑年龄的影响。应对表观健康人群, 特别是老年人定期监测血糖、血脂和血清蛋白的含量, 及早发现疾病线索, 降低或延缓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为疾病的早防早治提供依据。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