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missions
作者简介:刘丽燕,硕士,主治中医师。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慢性合并症中最严重的一种, 以微血管病变而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为主要临床特征[1, 2]。现代医学认为, DN的发生与高血糖控制不理想、高血压等因素相关, 是全身微血管病变集中在肾脏的局部表现[3, 4]。近期研究发现, 微血管病变中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参与了促进血管生成、稳定等作用, 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调节新生血管的形成, 并与血管生成素存在互补作用[5]。中医学理论则指出, DN是由于禀赋不足、肾精虚亏、燥热伤肾、肾络不畅, 病至后期, 肾腑虚废、功能衰竭所致[6]。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辅助治疗对DN微血管病变中高表达因子的影响。
选择2015-01至2017-05于我院内分泌代谢科治疗的81例DN患者, 均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糖尿病及其肾病诊断[7]。患者及家属同意本研究, 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2)患有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疾病; (3)患有精神障碍疾病[8]。脱漏标准:患者资料不全或观察期失联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综合治疗, 观察组41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 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注: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 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 |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控制血糖、降血脂, 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降血压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笔者自拟汤剂(人参10 g, 麦冬、山药、黄芪各8 g, 生地、玄参、天花粉、石膏、知母、丹皮、赤芍、竹叶各5 g), 500 ml水煎浓缩至100 ml, 每日2剂口服。两组共治疗8周。
1.2.2 观察指标 测量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8周后血清血管生成素(Ang)及其受体(Ti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
1.2.3 检验方法 患者清晨空腹, 统一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置于KA-2440型血液离心机(上海创盟生物科技公司)2000 r/min, 离心15 min, 将分离的血清取出放置在冷藏环境中保存。Ang、Tie-2和VEGF均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 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 阳性反应以细胞中出现棕黄色反应为准, 计算其含量水平。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 计量数据采用
两组治疗前Ang、Tie-2、VEG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后4周和8周, 两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Ang、Tie-2、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2)。
注: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 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 与治疗前比较, ①P< 0.05; 与对照组比较, ②P< 0.05 |
微血管病变在糖尿病并发症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其中以DN最严重且常见[9]。研究认为,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在高血糖状态下会发生各种病变, 肾脏发生病理性改变, DN患者病理检查表现为肾体积增大及滤过率增高, 其中终末期的DN患者多表现为肾脏纤维化或体积缩小, 晚期肾小管发生严重萎缩, 最终导致所有肾动脉硬化, 这也成为糖尿病患者最终肾衰竭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0]。众多血管生成因子参与了DN的微血管病变的发展过程, 微血管病变与Ang、Tie-2和VEGF的表达密切相关, 这些因子的高表达提示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有效的调节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Ang是新生血管形成中一种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 主要通过内皮细胞或旁内皮细胞表达, 在受到血管生长等特殊刺激下, Ang大量释放并与其受体Tie-2 结合发挥作用, 主要可促进血管新芽生长, 重塑血管。而VEGF作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既能单纯刺激血管生长, 又可与Ang协作促进体内血管的生长。临床可通过这些因子水平的控制情况而判断DN患者的疗效。
西医治疗DN, 主要采用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等措施, 中医治疗DN采取辩证论治, 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机用药。本研究采用笔者自拟中药汤剂, 在治疗后4周和8周检测的Ang、Tie-2及VEGF表达水平均低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这是由于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具有益气养阴、温肾固精、化瘀通络的功效, 能够纠正体内的糖、血脂代谢紊乱并改善血液微循环, 从而对微血管病变相关的细胞因子起到有效的下调作用。
综上所述, 中药治疗DN患者, 可明显调节Ang、Tie-2和VEGF水平的表达, 有利于控制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