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万娟, 朱战涛, 王紫云, 柳石磊, 崔晓莉, 尹重阳, 马伏英. 麻疹合并心肌炎1例[J]. 武警医学, 2017,28(3): 289-290
Permissions
Copyright©2017, 《武警医学》编辑部
麻疹合并心肌炎1例
万娟, 朱战涛, 王紫云, 柳石磊, 崔晓莉, 尹重阳, 马伏英
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通讯作者:马伏英,E-mail:lsmfy2013@163.com

作者简介:万 娟,本科学历,主治医师。

关键词: 麻疹; 心肌炎
中图分类号:R511.1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 主要症状有发热、卡他症状、眼结膜炎等, 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口腔麻疹黏膜斑为特征。本病传染性强, 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麻疹疫苗地区易发生流行[1]。自1965年我国广泛开展疫苗接种以来, 其发病率显著下降, 但近几年来人群流动幅度大, 麻疹免疫接种缺失或漏种, 又未补种, 某些成人麻疹抗体水平下降或消失, 麻疹散发病例和不典型病例增多。麻疹易并发喉-支气管炎、肺炎、合并心肌炎及脑炎重症病例时有发生。因此, 应及早发现散发病例, 防止麻疹暴发, 警惕麻疹并发症重症病例的发生, 给予及时治疗, 以降低病死率。

    1 病例报告

    患者, 男, 22岁, 因发热3 d, 皮疹1 d, 考虑麻疹, 于2015-04-17来我院首诊。初步诊查后, 由患者单位陪同人员送回其单位门诊部隔离治疗, 笔者随患者至其单位继续对其进行治疗。隔离当天, 体温38.5 ℃, 心率90次/min, 呼吸18次/min, 神志清, 精神可, 头颈、躯干可见充血性斑丘疹, 疹间皮肤正常, 咽部充血, 未见口腔柯氏斑, 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双肺呼吸音清, 心率90次/min, 律齐。辅助检查:麻疹IgM(+), 麻疹核酸检测(+)。给予口服双黄连口服液、退热等治疗, 4月20日发热、咳嗽等症状较前好转, 体温下降, 波动在37.4 ℃~38.5 ℃之间, 当日夜间出现胸闷不适、头晕, 查体:体温38.4 ℃, 血压108/64 mmHg, 精神差, 心率52次/min, 心音遥远,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双肺呼吸音清。立即给予心电监护,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50次/min, ST-T改变, 立即给予患者卧床休息, 间断吸氧, 静滴大剂量维生素C等治疗。30 min后出现胸闷憋气, 极度乏力, 意识尚清, 脉搏细弱40次/min, 血压74/48 mmHg, 全身湿冷, 考虑心源性休克, 立即给予阿托品0.5 mg静点, 心率逐渐上升, 波动在74~78次/min, 约10 min后心率下降至36次/min, 给予0.1%的肾上腺素0.5 mg皮下注射, 心率升至82次/min, 血压恢复正常。立即转入本院治疗。入院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减低, 二、三尖瓣少量反流, 心脏射血分数37%, 血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27.09 ng/ml(0~6.73 ng/ml), 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0.445 ng/ml(< 0.014 ng/ml), B型钠酸肽(BNP)797.1 pg/ml(0~300 pg/ml), 考虑患者麻疹合并重症心肌炎, 心功能不全, 给予1-6二磷酸果糖、大剂量维生素C、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等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病房保持绝对安静。经上述抢救治疗后, 4月22日生命体征平稳, 体温正常, 心率维持在60~65次/min, 复查CK-MB 6.59 ng/ml, HS-CtnT 0.244 ng/ml, 继续给予营养心肌等治疗。4月24日复查CK-MB 1.87 ng/ml, HS-CtnT 0.108 ng/ml, 心脏超声检查见右心室舒张功能减低, 收缩功能正常, 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三尖瓣、肺动脉瓣反流(少量), 心脏射血分数58%。经营养心肌及静脉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后, 病情逐渐好转, 各项检验指标均趋于正常, 复查麻疹核酸阴性。5月7日病情平稳, 精神状态佳, 复查各项指标正常, 痊愈出院。

    2 讨 论

    麻疹合并心肌炎多发生在出疹后4~6 d。该病无明显特异性, 诊断时应结合临床表现、CK-MB、HS-CtnT、BNP、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进行综合分析。该患者符合重症心肌炎的临床诊断[2, 3]。

    麻疹心肌炎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心内膜巨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病毒复制及其介导的免疫反应均可造成心肌细胞的损伤[4]。重症麻疹因高热、中毒症状严重可影响心肌功能, 尤其伴营养不良及并发肺炎时所引致的衰竭状态, 可造成缺氧、低血糖、维生素不足及电解质紊乱, 从而造成心肌细胞损伤。临床表现为气促缺氧明显, 发绀、四肢厥冷、心率快、心音减弱、肝脏增大、心电图有心肌炎表现; 重症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病情危重[1, 3]。

    以综合治疗为主。对麻疹病毒至今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物, 故治疗重点在加强护理、对症处理和防治并发症。中药治疗麻疹至今已取得一定疗效, 有清热解毒和抗炎、抗病毒的作用, 且不良反应较少[5]。针对心肌炎的治疗以减轻心脏负担, 促进心肌细胞代谢, 增加心肌供血供氧为主, 积极有效地改善心肌功能, 有利于病情恢复。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降低心肌耗氧, 改善心肌的代谢功能, 促进受损的心肌细胞恢复。早期大量应用维生素C, 可以清除氧自由基, 保护心肌细胞, 有效防止患者心肌细胞进一步受损, 避免心源性休克, 对心肌的炎性病变有明显的改善效果[6]。合并心力衰竭时应及时控制, 但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须谨慎, 同时应用利尿药[3]。激素治疗主要用于重症患者, 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和水肿、消除变态反应、减轻毒素影响心肌, 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7]。有研究表明, 早期发现、及早诊治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重症心肌炎患者临床康复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减少心脏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降低病死率[8]。本例在发病早期即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 明显改善了预后。根据本例诊治体会, 麻疹患者在出疹第1天体温达高峰, 随后体温逐渐下降, 一般情况好转; 麻疹合并心肌炎多发生在出疹后4~6 d, 临床医师易产生麻痹意识, 出现漏诊情况。因此, 对于麻疹合并心肌炎者, 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早发现合并症并及时处理, 切勿因暂时性的体温下降而忽视病情变化, 以免导致严重并发症, 出现严重后果。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文献列表
    • 原文顺序
    • 文献年度倒序
    •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1] 陈灏珠, 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423-428. [本文引用:2]
    [2] 王琳凌. 50例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治疗分析[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4, 22(2): 34. [本文引用:1]
    [3] 陈灏珠, 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1618-1621. [本文引用:3]
    [4] 文贤毅. 34例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13): 128-129. [本文引用:1]
    [5] 魏民, 李颖. 中医药治疗麻疹并肺炎的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18): 130-131. [本文引用:1]
    [6] 刘贻平.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J]. 吉林医学, 2014, 35(3): 548. [本文引用:1]
    [7] 卫亚丽, 赵玉英, 丁超, 等. 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10): 153-154. [本文引用:1]
    [8] 王志松, 惠杰, 罗刚. 急性重症心肌炎药物及机械循环支持治疗效果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 2013, 4(1): 22-24. [本文引用:1]
    2
    2009
    0.0
    0.0
    ... 本病传染性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麻疹疫苗地区易发生流行[1] ...
    ... 重症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病情危重[1,3] ...
    1
    2014
    0.0
    0.0
    王琳凌. 50例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治疗分析[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4, 22(2): 34.
    目的:分析重症心肌炎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重症心肌炎患者50例,入选病例均接受吸氧、心电监护、抗病毒、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入选病例重症心肌炎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治疗后,重症心肌炎患者活动能力、生活感受、健康感受、家庭支持、日常生活情况、总分分别为(1.36±0.21)分、(1.42±0.30)分、(1.36±0.26)分、(1.83±0.22)分、(1.62±0.22)分、(9.58±1.03)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重症心肌炎,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 该患者符合重症心肌炎的临床诊断[2,3] ...
    3
    2009
    0.0
    0.0
    ... 该患者符合重症心肌炎的临床诊断[2,3] ...
    ... 重症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病情危重[1,3] ...
    ... 合并心力衰竭时应及时控制,但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须谨慎,同时应用利尿药[3] ...
    1
    2014
    0.0
    0.0
    文贤毅. 34例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13): 128-129.
    摘 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本院34例重症心肌炎患者,对其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常规检查、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临床诊断和观察后,34例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心率失常等;34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2例,有效20例,无效1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4.1%;在生存质量评估方面,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生存治疗明显优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治疗,应采取早期综合治疗措施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和处理,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 麻疹心肌炎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心内膜巨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病毒复制及其介导的免疫反应均可造成心肌细胞的损伤[4] ...
    1
    2014
    0.0
    0.0
    魏民, 李颖. 中医药治疗麻疹并肺炎的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18): 130-131.
    ... 中药治疗麻疹至今已取得一定疗效,有清热解毒和抗炎、抗病毒的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5] ...
    1
    2014
    0.0
    0.0
    ... 早期大量应用维生素C,可以清除氧自由基,保护心肌细胞,有效防止患者心肌细胞进一步受损,避免心源性休克,对心肌的炎性病变有明显的改善效果[6] ...
    1
    2015
    0.0
    0.0
    卫亚丽, 赵玉英, 丁超, 等. 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10): 153-154.
    ... 激素治疗主要用于重症患者,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和水肿、消除变态反应、减轻毒素影响心肌,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7] ...
    1
    2013
    0.0
    0.0
    王志松, 惠杰, 罗刚. 急性重症心肌炎药物及机械循环支持治疗效果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 2013, 4(1): 22-24.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心肌炎药物及机械循环支持治疗效果及观测指标。方法在31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男12例、女19例共分为2组,即药物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组(药物可控组n=14)和药物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组(药物不可控组n=17),排除冠心病、糖尿病及慢性肾病等。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心超检查等19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药物可控组共14例,药物不可控组共17例,药物不可控组使用机械循环支持后存活10例,死亡7例。两组在血压、晕厥发生率、室速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及白细胞计数五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如存在低血压、有晕厥及室速史,有左室射血分数低及高白细胞计数等,应积极进行机械循环支持治疗。
    ... 有研究表明,早期发现、及早诊治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重症心肌炎患者临床康复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减少心脏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降低病死率[8] ...
    麻疹合并心肌炎1例
    [万娟, 朱战涛, 王紫云, 柳石磊, 崔晓莉, 尹重阳, 马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