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属于医院感染高危群体[1]。为了保证抗生素选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逐渐降低耐药发生率, 笔者以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500例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明确其感染致病菌分布特点, 掌握其抗生素使用情况。
2013-07至2015-08, 我院呼吸内科收治500例感染患者, 男300例, 女200例, 最小18岁、最大92岁, 平均(54.3± 10.4)岁, 普通病房患者40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100例; 疾病类型:肺炎210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26例、气质管哮喘合并感染107例、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57例。送检呼吸道分泌物标本1498例, 其中痰标本1236例,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262例, 分离培养菌株450株。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 利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 鉴定菌株, 并借助K-B法行药敏试验。同时, 统计抗生素的限定日计量与用药频数。
观察呼吸内科感染致病菌检出率及其对抗生素耐药率[2]。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500例, 送检标本1498例, 分离培养菌株450株, 检出率为30.04%(450/1498), 其中革兰阴性菌400株, 革兰阳性菌50株, 两者所占比重分别为88.89%与11.11%(表1)。
本组450株致病菌, 革兰阴性菌耐药率< 30%的有头孢吡肟、头孢哌酮, 耐药率在40%~50%的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他唑巴坦, 革兰阳性菌耐药率< 10%的有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表2)。
主要以头孢类、喹诺酮、内酰胺酶抑制剂类等为主, 基本符合呼吸内科感染致病菌药敏结果, 但在用量方面, 与2013-2014年相比, 2014-2015年抗生素用药剂量与数量明显增多, 造成此情况的原因主要为住院人数增多、感染致病菌检出例数增加、用药不合理等(表3)。
呼吸内科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有细菌、真菌、衣原体及病毒等,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细菌[3]。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患者而言, 其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性存在差异,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并保证临床用药治疗的有效性, 国内外学者均十分关注感染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来自呼吸内科普通病房与重症监护病房, 其疾病类型主要有肺炎、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等, 送检标本1498例, 分离培养菌株450株, 检出率为30.04%。本研究检出率偏低, 原因有:(1)与选取标本前患者已服用抗生素药物有关, 相关学者[4]经研究指出, 患者未服用抗生素的病原菌检出率为69.5%高于患者服用抗生素的检出率42.4%, 差异显著。(2)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不具备典型性, 经常规检查手段, 难以准确检出。(3)痰标本不符合检验要求, 在痰液采集与输送环节受到干扰, 从而降低了痰菌阳性率。当前, 临床上主要利用自然咳痰法, 留取痰标本, 对其进行培养应满足以下要求:漱口、晨痰、深咳及1 h内送检, 但检查实践中, 由于患者依从性较差、送检时间较长, 从而降低了标本质量[5]。(4)实验环境、条件及人员的限制。当前, 常见的实验问题有接种标本缺少及时性与合理性、培养环境缺乏科学性与有效性。在此情况下, 为了突出病原学检查的重要性, 使其指导临床诊治, 相关工作人员应明确病原学检查的积极意义, 同时各科室应协调配合, 不断创新标本留取、送检与检验手段, 从而保证病原菌检出率的不断提高[6]。
本研究结果为呼吸内科感染致病菌中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重较高, 为88.89%, 而革兰阳性菌仅占11.11%。国内外学者经研究明确了革兰阴性杆菌在呼吸道感染中的主体地位, 其成因主要为呼吸内科患者的呼吸道分泌功能及纤毛运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弱, 难以及时排出痰液, 并且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气管插管等长期使用。本研究对我院呼吸内科感染的革兰阴性菌进行了统计, 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产气肠杆菌等所占比重较高, 与国内其他学者报道一致。有研究以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研究显示患者革兰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重高于其他病原菌。呼吸内科感染具有高发性, 真菌检出率相对较高, 为了保证治疗效果, 缓解患者身心压力, 应加强病原菌检查[7]。
本研究结果为革兰阴性菌对大部分常规抗生素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其中耐药率< 30%的有头孢吡肟、头孢哌酮, 耐药率在40%~50%的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他唑巴坦, 而革兰阳性菌耐药率< 10%的仅有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同时, 抗生素主要以头孢类、喹诺酮、内酰胺酶抑制剂类等为主, 根据统计结果可知, 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及数量均有所增多。此结果与国内外其他学者报道一致。有研究指出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内酰胺酶抑制剂类的耐药率均相对低, 因此, 临床上此类药物使用频率相对较高[8]。通过不同时间对比可知, 近几年, 抗生素使用剂量与数量均呈上升趋势, 其原因主要为住院人数增多及药物滥用情况严重。当前, 临床上滥用抗生素影响了治疗效果, 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因此, 在实践中医院及其工作人员应结合相关规定, 注重抗生素临床应用的监测与评估, 同时应积极完善抗生素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在各措施全面落实基础上, 临床用药治疗的成效才能够更加显著, 耐药发生率也将得到有效的控制。
综上所述, 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呼吸内科感染致病菌分布特点, 同时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在此基础上, 为其提供合理、规范的临床用药。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