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脱适应( deacclimatization to high altitude, DAHA) 是指平原人移居高原生活一段时间后, 机体在功能和结构上发生一系列改变以适应高原环境; 当他们再返回平原时, 又逐渐消除对高原低氧环境所获得的适应改变, 而重新适应平原环境的代偿调节过程[1, 2]。高原脱习服症不但影响从高原返回平原者的健康, 而且还影响其心理状况[3, 4]。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原驻训官兵4个月返回平原驻地后的脱适应效果。
随机选取2014-07至2014-11某部参加高原驻训士兵100名, 均为男性, 年龄17~28岁, 均出生于平原地区, 参加驻训前体检健康, 无精神类、神经类疾病, 以及睡眠障碍性疾病等; 高原驻训时间120 d, 驻训地海拔4300 m, 进驻高原前3~5日嘱全体官兵口服统一配发的红景天胶囊, 到达驻训地一周后停药, 驻训期间正常完成日常训练和生活, 不予其他干预直至驻训结束, 采取机动3900 m、2800 m阶梯下降并铁路输送返回驻地。采取阶梯式下降返回平原后仍不予其他干预, 通过正常的一日生活和训练, 进行高原脱适应, 于高原驻训返回平原驻地后分别于第3、10、20天进行问卷调查, 并对其进行前后对照研究。
(1)近期从高原返回平原; (2)出现头昏、疲倦、乏力、嗜睡、失眠、心慌、胸闷、食欲减退、全身不适、记忆力减退等; 或同时伴有头昏、乏力、嗜睡、全身不适等3种以上症状; (3)排除心、肺、脑、肾等器质性疾病; (4)经短期休整或对症治疗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2, 5]。
参照文献[3], 由研究小组负责发放《高原脱习服症状调查表》, 该量表与军人常模进行对比研究, 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映度, 能够全面具体的反映个体健康状况的变化, 应用此调查表研究不同人群的自测健康的影响因素。此表涉及14类症状, 并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为有症状但不影响日常工作(计1分); 中度为有症状需治疗, 但不影响日常工作(计2分); 重度为症状较重需治疗休息(计3分)。主要是反映从高原返回平原后身体的各种不适应。测评前组织人员进行培训, 熟悉调查方法、内容及问卷中所包含的术语; 使用统一指导语, 按要求采用团体自我评估方法进行, 由官兵现场填写。测评期间, 驻训返回平原士兵保持正常一日生活制度。为确保其客观性和准确性, 要求测试者结合自己真实情况采用无记名集体统一填写调查表, 根据实际情况自己作答, 不与人交流, 并当场收回调查表。
分别于返回平原3、10、20 d时, 对驻训返回士兵主观的高原脱适应症状进行量表调查分析。调查量表主要对疲乏、头晕、嗜睡、心慌、失眠、浮肿、胸闷、纳差、眩晕、便秘、腹泻、精力不集中、昏昏沉沉、手足麻木等14项指标进行调研, 用来衡量每名战士的脱适应症状程度。本调查量表旨在初步判定高原驻训官兵健康水平、有效防治高原驻训后返回平原所引起的各类疾病, 并为建立急进、急出高原驻训常规化训练提供一定依据。
高原驻训结束返回平原, 由专人负责进行量表的发放和收集整理, 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原始数据录入, 症状评分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的LSD(L)检验,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测量相关数据的前后变化,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所调查的100例高原返回平原士兵症状反应人数在10 d时增加, 这与作战部队驻训后返回营区工作性质相关, 随着脱习服时间延长, 工作趋于恢复正常, 各项指标人数相应减少(表1)。
官兵返回后10 d与3 d相比, 疲劳、头昏、精力不集中、失眠、胸闷、眩晕症状加重,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官兵返回20 d与10 d加重症状比较均缓解, 且具统计学意义(P< 0.05)。纳差、便秘、昏昏沉沉且手足麻木和腹泻不同时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2)。
近年来, 我军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实践日益增多, 环境复杂多变要求官兵具备过硬心理素质[6], 高原官兵面临驻训时的高原反应和返回平原后的脱适应反应的双重干扰[7]。目前, 国内外研究重点仍放在初次进驻高原时的适应和世居高原返回平原的脱习服上, 对短期驻训后返回平原的脱适应研究有限。目前报道有关疗养院结合各种疗养因子对其长期驻守官兵返回平原后进行脱适应及耐缺氧训练并收到良好效果[8]。因此, 探索和评估高原驻训官兵返回平原后脱适应效果, 并为制定针对驻训官兵系统、完善的脱适应措施奠定基础。
高原脱适应症是再返回平原时, 之前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所获得的适应性改变必须重新进行调整以适应平原环境的变化, 由于个体差异所表现的脱适应症的症状也多种多样[9]。高原脱适应症不仅影响到他们返回平原后的健康水平, 也影响到部队从高原下撤到平原后的连续作战能力, 轻者对患者没有显著影响, 不需治疗, 可以自愈; 重者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工作、生活, 需要对症治疗。提高认识, 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 强调阶梯式下降返回平原, 即使海拔高度降低或已到平原, 也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以减缓机体血氧含量的急骤变化而使机体较好的适应[10]。广大科研工作者对世居和驻守官兵进行了大量的脱适应研究, 复方党参胶囊、新复方党参片、复方红景天胶囊和埃他卡林等, 可有效减轻脱适应症的症状[11, 12, 13]; 有报道使用高压氧治疗可迅速提高机体血氧张力和血氧含量、改善长期低氧导致的中枢疲劳和脑细胞损伤肢体运动能力、并有助于记忆力的恢复[14, 15, 16, 17]; 以及近年来各大疗养院均担负了高原特勤疗养任务, 官兵自到达疗养地后, 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自然疗养因子、高压氧、物理疗法、景观疗法、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和合理膳食等疗养措施, 全身心彻底的放松, 以达到快速脱适应目的[8], 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本次研究14项脱适应症状中, 官兵驻训结束采取阶梯式下降返回平原, 考虑驻训时间较守防时间短, 适应能力较守防官兵快, 未进行其他脱习服干预, 通过观察官兵自身变化, 为下一步制定针对短期驻训部队返回平原后脱习服策略提供依据。官兵返回3 d到10 d有症状的官兵较多, 以10 d症状为重, 随脱习服时间的延长有症状的官兵减少, 主要表现在疲乏、头昏、嗜睡、精力不集中、心慌、失眠、浮肿、胸闷、眩晕, 据了解官兵返回营区的前10多天, 人员和物资均处于修整中, 疲劳程度相对加大, 返回途中相当于一个短暂的修整期, 返回后工作头绪多, 新兵训练未结束, 人员少; 加之各种装备整治和检查工作; 同时面临老兵复退、士官套改, 人员思想波动大、情绪不稳定, 与周其全等[3]试验认为疲乏、头昏、嗜睡症状除受海拔高度影响外, 其他症状明显受劳动强度影响, 有一致性, 随着时间的延长, 少数官兵疲乏、头昏、嗜睡、精力不集中、心慌、失眠等症状好转, 但症状依然存在, 相对高原特勤疗养人员疲乏、头晕、嗜睡等症状缓解不明显, 进行高原特勤疗养官兵在疗养出院时症状消失, 且与时间正相关, 而驻训返回未进行干预, 且日常工作压力大, 症状缓解慢, 是否属于延长脱适应时间, 是否影响官兵身心健康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部队高原驻训返回平原后, 各项工作同时展开, 致使官兵得不到系统、合理和完善有效的脱适应, 官兵长时间处于一种疲惫状态, 可能对官兵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一定影响。结合本次试验, 单纯采取一种脱适应方法不能有效满足短期高原驻训官兵的脱适应需求, 高原适应对官兵造成的影响较持久。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