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劳损、潮湿、寒冷等均可导致腰背部肌肉、筋膜出现渗出、缺血、水肿及纤维性病变, 其中腰背肌筋膜炎属于此类疾病的一种, 多发于长时间坐位工作、体力劳动的人群, 以中老年患者为主[1]。中医认为腰背肌筋膜炎属于“ 痹证” 、“ 背膂伤筋” 的范畴, 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 会导致局部粘连, 继而形成激痛点[2]。相关的研究指出, 针灸结合激痛点刺络放血可显著改善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效果[3]。为了验证上述观点, 本研究以12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为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收集2013-03至2016-04在武警厦门疗养院接受治疗的腰背肌筋膜炎12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两组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可有外感风寒、劳损、外伤后治疗不当等病史; (2)腰背部广泛压痛或有固定的压痛点, 沿竖脊肌走行方向触摸, 可发现条索状改变; (3)腰背部有沉重感、肌肉僵硬发板、酸痛, 在劳累后及阴雨天有加重的情况, 尤其是疼痛, 常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加重或减轻; (4)背部肌肉僵硬, 但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 且功能活动大多正常。观察组:男41例, 女19例; 年龄27~56岁, 平均(42.5± 3.4)岁; 病程3个月~10年, 平均(3.2± 1.4)年。对照组:男40例, 女20例; 年龄26~57岁, 平均(44.5± 1.4)岁; 病程4个月~8年, 平均(3.1± 1.2)年。
观察组行针灸结合激痛点刺络放血治疗:(1)针灸治疗:主穴为激痛点及平行相对的夹脊穴, 配穴为委中穴、腰阳关、秩边及双侧肾俞穴。根据患者的体质来选择毫针, 常见的规格有0.30× 50.00 mm、0.25× 50.00 mm、 0.25× 40.00 mm、0.30× 40.00 mm, 右手持毫针垂直快速刺入, 施以平补平泻手法, 待得气后对夹脊穴上的毫针给予温针灸:把1 cm长的艾条套在针柄上, 然后点燃艾条下部进行温灸, 使热力通过金属针身传导到体内, 待艾条燃烧充分后把灰烬去除。连灸2壮后起针。出针后, 对2处激痛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然后用三棱针点刺局部, 深度为5~8 mm, 可见少许出血, 或用手挤压出血, 然后把血液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干净, 并用碘伏对局部皮肤消毒3次。每隔1 d重复1次上述疗法, 治疗10次为1疗程。对照组行单纯的针灸治疗:针灸操作同上, 每隔1 d重复1次上述疗法, 治疗10次为1疗程。
治疗效果、治愈及显效患者疾病的复发率。疗效标准:腰背部无压痛, 疼痛消失, 为治愈; 腰背部无明显压痛, 痛感显著降低, 为显效; 腰背部有轻度压痛, 痛感降低, 为有效; 体征及症状均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 为无效。出院后, 对治愈及显效患者随访6个月, 统计疾病复发情况。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治疗有效率、疾病复发率用%表示计数资料, 用χ 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访6个月, 观察组14例治愈患者与29例显效患者中有复发5例, 复发率为11.63%, 对照组8例治愈患者与24例显效患者中有复发10例, 复发率为31.25%, 观察组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随着办公电器的普及和空调、电脑长时间的使用, 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生与发展涉及人体肌纤维组织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炎性变化, 现代研究认为, 肌肉受到的“ 反复性的小伤害” 或持续性的负荷过重是导致腰背肌筋膜炎的主要内因, 也有其他诸如外感风寒、外伤劳损等原因[4]。在风寒湿的影响下, 由于温度突降, 人体体表血管收缩, 而深部血管扩张, 引发液体渗出, 继而在体内形成水肿, 水肿会压迫神经出现痛感[5]。中医学把腰背肌筋膜炎称之为肌痹、肌凝证, 病因病机多为肝肾亏虚或劳损伤筋导致局部气血运行滞涩不畅, 加之风、寒、湿邪乘虚侵袭, 继而导致经筋、脉络受损, 最终引发筋脉不通、气血凝滞。中医认为经络系统将人体的四肢百骸、组织器官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中的经气只有通过不断地活动才能协调阴阳、运行气血, 从而协调、平衡发挥全身各部的机能, 继而保证机体的良好运作, 否则就会出现腰背肌筋膜炎的相关症状[6, 7]。
目前, 对于腰背肌筋膜炎, 西医以理疗、功能锻炼、对症治疗为主, 比如热醋浴、超短波、红外线、干湿热敷等理疗方法; 或1%普鲁卡因5 ml加泼尼松龙25 mg等药物封闭治疗。不仅疗效不甚理想, 且治疗时间长[8, 9]。中医对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也较多, 比如刺络放血、针灸、推拿、拔罐及中医中药的内服外敷等, 其中以针灸结合激痛点刺络放血的治疗方案的效果最佳。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灵枢· 寿夭刚柔论》有这样的论述:“ 久痹不去身者, 视其血络, 尽出其血” 。而刺络放血疗法更是以“ 宛陈则除之” 、“ 络病学说” 为指导原则, 点刺肌筋膜激痛放出微量的瘀血, 以实现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刺络放血能够加快淋巴循环, 加强局部组织活动能力, 促进受伤部位的康复进程。所以说, 用三棱针点刺放血能达到除湿散寒、经络通畅、祛风通络、舒筋活血的功效, 继而实现“ 除痹” 目的。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灸结合激痛点刺络放血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10, 11]。对两组治愈及治疗显效的患者随访6个月, 发现观察组复发5例, 复发率为11.63%, 对照组复发10例, 复发率为31.25%, 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灸结合激痛点刺络放血的治疗效果更为巩固, 不易复发[12, 13]。
综上所述, 在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中结合应用针灸与激痛点刺络放血治疗, 不仅能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还能有效控制疾病的短期复发,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