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股骨髓内钉已经成为股骨干骨折的常规治疗手段, 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 远端锁钉锁定困难成为了最大的技术难题。有学者认为, 远端锁钉锁定困难发生主要与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瞄准器支架安装欠仔细、骨折复位不理想、软组织阻挡等因素有关[1, 2]。但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 股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锁定困难, 与入针点的选择及扩髓通路的偏离关系密切。我院2016-05选取了30具干燥股骨标本进行了相关实验及检测, 验证入针点的选择及扩髓通路的偏离对远端锁钉锁定的影响, 旨在对临床诊治有一定借鉴作用。
选择30具干燥股骨标本, 由江苏省南京市卫生学校提供, 其中左侧18具, 右侧12具, 男女比例1∶ 1。30具股骨根据入针点的位置分为实验组、偏前组、偏后组3组, 每组10具。股骨交锁髓内钉系统由江苏省苏州市欣荣医疗公司提供。
(1)实验组:在股骨标本上选择梨状窝入针点, 以股骨髓腔中心线为基准, 半径3 mm的区域进针, 在10具标本上进行操作, 扩髓, 安放髓内钉, 安装瞄准器、定位杆。(2)偏前组、偏后组:在刚刚选定的3 mm区域偏前、偏后的位置, 进行进针、扩髓、安放髓内钉, 安装瞄准器、定位杆操作。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 组间比较选用χ 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在梨状窝中以股骨髓腔中心线为基准, 半径3 mm的区域进针、扩髓, 安放髓内钉, 安装瞄准器、定位杆后, 远端锁钉均可以轻松锁定(图1)。而在此区域之外偏前组和偏后组进针均更易导致远端锁定失败(图2、3)。实验组远端锁定成功置入8具(80%), 与偏前组成功置入2具(20%), 偏后组3具(30%)相比, 实验组成功置入率远高于其他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极其广泛的手术适应证, 并且具有良好的抗弯、抗扭能力, 能有效地防止骨折的旋转移位[3], 但远端锁钉置入困难发生率可达18%~29%[4]。远端锁钉锁定困难主要与骨折类型、体位、器械放置不当等因素有关, 通过临床实践发现, 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为入针点的选择。有学者认为, 选择入针点应以梨状窝为最佳入路[5], 梨状窝的解剖学特点可以使髓内钉置入的并发症概率降低[6]。入针点选择不当导致偏心扩髓, 髓内钉主钉置入后不在髓腔中心线上, 极容易导致远端锁钉锁定困难[7]。笔者在实践操作中发现, 置入髓内钉时均应在C形臂X线机下操作, 可以避免入针点的选择上过于偏前或偏后, 从而导致进针偏离中心线。本研究发现, 当入针点偏前仅有2具远端锁定成功, 偏后时有3具锁定成功, 与实验组有8具锁定成功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故入针点选择发生偏移极易导致扩髓偏离髓腔中心线, 从而影响远端锁钉的锁定[8, 9]。
近年来, 随着内固定器械的发展及临床应用的认识, 已有学者发现选择大粗隆顶点的进针, 亦符合股骨三维特点, 并有着很好的生物力学性能[10], 且相对于梨状窝入针点来说, 大粗隆入针点可以减少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11]。相信随着髓内钉器械的改进和发展, 大粗隆作为一个入针点位置也会越来越广泛地在临床应用。另外, 随着对瞄准系统的改进, 远端锁定也会更加简单易行[1]。由于入钉点和髓腔最狭窄处形成的轴线在冠、矢状面上必须与髓腔中心线延长线相吻合, 否则极易导致主钉变形, 影响远端锁钉的置入[12], 所以临床上所使用的髓内钉大多与股骨髓腔匹配。但由于股骨髓腔存在一定的变异性[13], 临床操作过程中也有主钉置入过程中发生变形, 导致远端锁钉锁定失败的病例。本研究中出现2例远端锁定失败, 考虑可能与解剖变异有关。
综上所述, 本研究进行了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入针点选择的研究, 但是临床实践中, 身高、年龄、体重, 以及骨折类型、体位摆放均会对入针点的选择产生影响, 下一步将扩大样本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