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 霞,硕士,副主任药师。
中药毒性药品的概念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 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近年来, 随着中医药学继承和发展的应用, 临床中很多疑难的病症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1], 在这些治病救命的方药中, 经常会加入有毒性的中药品种, 但正是这些毒性中药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旦使用不合理也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甚至很可能威胁患者生命[2]。近年来, 国家对药品监管的力度不断加大, 调查显示, 毒性中药不合理使用的情况较为严重[3]。笔者就毒性中药的临床使用及管理进行综述。
大量研究证实, 毒性中药治疗癌症具有一定的疗效[4]。治疗癌症的毒性中药, 主要有斑蝥、蟾蜍、雄黄、全蝎等。癌症组织的主要特点是代谢过于旺盛, 癌细胞繁衍速度极快, 因此癌细胞对有毒素的中药吸收比正常细胞快, 进而做到“ 以毒攻毒” , 即让癌细胞自我凋亡而不会影响健康细胞的活性。蟾酥治疗肿瘤在《本草纲目》、《本草求真》等医学著作中均有记载。有报道用蟾酥注射液治疗肺、肝等多种晚期癌44例, 总有效率为68.2 %[5]。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乳腺癌23例, 总有效率为78 %[6]。现代药理认为, 蟾酥内酯类物质对小鼠肉瘤、子宫颈癌、腹水型肝癌等均有抑制作用[7]。张军霞[8]用肝复乐联合甲斑蝥素治疗48例患有原发性肝癌的患者, 最终治疗总有效率为83.3%, 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还可以采用白砒条治疗皮肤癌, 采用蝎毒抗癌因子治疗肺癌等。
在现下临床中使用的毒性中药中, 马钱子、蟾酥、生川乌、生天仙子等治疗疼痛[9], 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配合应用可使药效增强, 止痛效果显著。在临床疾病中, 如坐骨神经痛、牙痛、头痛、腹痛等多种疼痛均可以采用毒性中药进行止痛[10], 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痛苦。川乌和白芍是常用于止痛的搭配方法。蟾酥主要用于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 制川乌可用于缓解头痛、牙痛等。与西药中麻醉止痛药物比较, 西药会让患者产生依赖性、耐药性等特征, 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而采用毒性中药治疗疼痛可以避免这些不良反应[11]。
临床研究显示, 将毒性中药制成膏药、酊剂或行熏洗治疗对于许多疑难杂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并且与西医全身性治疗相比, 毒性中药为局部用药, 对患者毒副作用小, 疗效显著。将川乌、洋金花等多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12]。用鲜天南星外敷治疗缠腰火丹、痄腮、疔疮疖痛等, 消肿止痛颇为快捷。有报道用马钱子醋糊治疗带状疱疹12例, 全部痊愈, 未见毒副反应[13]。另用马钱子贴于患侧面部治疗面神经麻痹2000例次, 治愈率80%。临床上用雷公藤外用治疗皮肤病日趋广泛, 疗效肯定, 如周海燕[14]用雷公藤酊剂外擦, 每日3~4次治疗疥疮、银屑病及湿疹200余例, 涂药后3 d即可见效。
中药的炮制工艺对中药饮片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进而影响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特别是毒性中药加工炮制的操作应严格遵守《中国药典》或《中药炮制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 在发挥中药药性的同时减少对患者的毒副反应。
古人在使用中药治疗疾病时就提出“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 现代中医学中, 更应重视毒性中药的剂量及用法。在国内外中药研究中, 使用中药引起不良反应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剂量过大, 其次为用药时间过长[15]。一种药物对人体是否有明显的毒副反应的关键在于对量的把握。如附子、砒石等药物常用治疗疾病, 但剂量过大则会导致患者中毒。有些药物不能长时间服用, 毒性在体内有一个累积的过程, 如黄花夹竹桃长时间服用会引起洋地黄中毒症状。有些中药熬煮时间不足也会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如附子、乌头。
中药方剂中的配伍应按照“ 君、臣、佐、使” 的原则, 中药药材中很多药物具有药性冲突, 如果配伍不当, 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毒性反应。如“ 十八反” 、“ 十九畏” 。中西药配伍不当, 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同时使用就会引起血尿。抗癫痫药与苍耳子、雷公藤合用可加重肝脏损害。解热止痛药与朱砂、巴豆等中药合用, 可致消化道出血及穿孔[16]。
在使用毒性中药时应考虑对人体多方面的影响, 对于治疗孕妇、老年人、婴幼儿, 以及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时, 当以避免造成不良反应为开药方时的第一要务, 尽量以小剂量用药达到慢慢缓解患者症状的目的。
卫生部出台的《炮制规范》对毒性中药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患者向医院门诊索要毒性中药, 应有医师签名的处方单。每次毒性中药的处方剂量不能超过患者服用的两日剂量。医务人员在对处方进行配伍时, 应认真负责, 按主治医师的明确要求, 对毒性药物的量要准确, 并由具有药师以上职称的人员审核之后签名盖章再行发出。如发现有疑问的处方单时, 须和主治医师进行商讨, 重新审定后再行调配。取药后的处方单应保存两年以上。
应加大毒性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力度, 规范每种毒性中药的最大剂量及标准剂量, 特别是可能长期使用的药物, 应对此类毒性药物的剂量用法进行规范, 同时对于毒性中药治疗疾病过程中易发生的毒副反应应有明确的注明, 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加强毒性中药的宣传工作, 提高专业人员及普通民众对毒性中药的认识, 引起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安全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患者使用药物方法及用量不当的情况。
对毒性中药法律法规应根据当下用药现状不断地进行更新及完善, 加强监管力度, 从毒性中药的种植、采集、运输、生产、加工、出售、使用等多个环节实行严格的法律法规, 使毒性中药的管理有法可依。对毒性程度不同的中药可进行细分, 将毒性较大, 容易造成患者死亡、致残的药物实施单独的法律法规, 从毒性中药的各个环节进行法律法规的完善, 加大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
对毒性中药的不良反应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 分析中毒的机制, 对不良反应程度及毒副反应程度进行严格的分级,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毒性中药进行信息化管理, 加速对其相关缺陷的完善工作。
综上所述, 毒性中药为治疗癌症、疑难杂症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临床中使用毒性中药时应对其有充分的认识, 合理加以运用, 将药效发挥最大, 将毒性抑制最小。毒性中药的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改进, 要完善毒性中药的加工、使用及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 让毒性中药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