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毛 雯,在职硕士,主治医师。
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病与长期大量的饮酒有密切关系, 多发生于30~55岁的男性, 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1]。患者通常有10年以上过度嗜酒史, 临床表现多样化, 主要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 戒酒后病情可自行缓解或痊愈[2]。由于目前对于酒精性心肌病的转归尚缺乏统一的标准, 对治疗也就缺乏可靠的指导[3]。本研究选取医院2017-01至2017-12收治的52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 观察酒精性心肌病治疗时的转归过程, 分析总结相关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的变化规律, 为酒精性心肌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选择我院心内科及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内科收治的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纳入标准:5年以上大量饮酒或酗酒史; 饮酒量男性> 80 g/d, 女性> 40 g/d; 有心力衰竭和心脏扩大等临床表现; 入组患者及家属均获得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治疗过程中因戒酒出现严重戒断反应的患者, 排除既往心脏病病史者, 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共有52例患者入选, 其中男45例, 女7例; 年龄3069岁, 平均(46.5± 6.2)岁; 饮酒时间720年, 平均(13.4± 4.6) 年; 心功能NYHA分级: Ⅱ 级36例, Ⅲ 级16例。入组患者均有活动后明显气促、端坐呼吸和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其中14例有脂肪肝或肝硬化, 另有1例发生体循环栓塞(为右下肢动脉栓塞)。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入组患者均严格戒酒; 高蛋白、低盐饮食; 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肌内注射, 1次/d; 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卧床休息, 同时根据症状给予适量地高辛、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拮抗剂、螺内酯等常规药物; 合并心律失常者首选地尔硫卓, 治疗时间为1个月。
治疗前后进行心脏超声和胸部X线片检查, 观察并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心室内径、每日肺部听诊音、血压及心率, 心电图检查每3天复查一次, 治疗前后测定C 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及6 min步行距离。痊愈:心功能改善≥ 2 级; 有效: 心功能改善1 级; 无效: 心功能未改善或恶化。
采用SPSS 17. 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chwarz等[4]发现, 酒精性心肌病约占扩张型心肌病的1/3, 且男性主要为大量饮酒或酗酒群体。因此, 该病以男性为主要发病人群, 可达90%[5]。本组纳入人群性别结构显示男性占84.4%, 与文献[5]报道基本保持一致。
本组患者入组后首先严格戒酒, 经观察戒酒后患者症状整体较入院时显著好转。已有研究证实, 酒精性心肌病是因大量摄入乙醇而导致的心肌变性所致, 可损害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 影响细胞器功能和心肌细胞离子的通透性, 同时大量乙醇摄入使营养失衡, 进一步加重心肌功能损伤[6]。由此可见, 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在脱离饮酒后, 因酒精所致的直接损害将停止, 意味着部分心肌细胞将逐步恢复其正常功能, 心脏功能也将逐步恢复。
本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 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可见经过戒酒及药物综合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7, 8]。本组治疗针对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辅助药物, 地高辛、利尿药、ACEI、螺内酯等常规药物辅助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 降低血压和心率, 进而促使患者心脏结构逆向重构。
总之, 酒精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 主要为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确诊后给予严格戒酒、高蛋白低盐饮食; 维生素B1补充; 及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对症处理, 转归过程中定期观察心功能指标等,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可有效促进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的康复。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