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于 鹏,本科学历,护师。
我国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 关于灾害护理救援与教育的学术交流及相关研究相继开展[1, 2, 3]。2014年, 中国国际救援队通过了国际重型救援队复测[4], 这对我国灾害救援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 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灾害护理救援学科体系, 关于灾害护理教育的内容及形式不规范、不统一[2]。本研究通过对某部医院护理人员的灾前准备阶段、减灾阶段、灾后评估阶段进行调查, 了解护士的整体救援水平, 研究影响灾害护理救援准备度的相关因素, 为开展灾害护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于2015-08至2015-09, 对某部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年龄23~40岁, 其中20~27岁36人(37.5%), 28~32岁42人(43.8%), 33~40岁18人(18.7%); 中专及大专34人(35.4%), 本科及以上62人(64.6%); 工作年限5年以下40人(41.7%), 6~10年40人(41.7%), 10年以上16人(16.6%); 护士或护师66人(68.8%), 主管护师及以上30人(31.2%)。入组标准:(1)该院注册护士; (2)工作年限≥ 1年; (3)自愿参加本调查。排除标准:在编不在岗的护士。
采用便利抽样法, 在全院护理人员大会后向各科室护士随机发放问卷, 在护士知情同意后填写调查问卷, 完成问卷平均用时30 min。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科室等。
1.2.2 灾害准备度评估量表(disaster preparedness evaluation tool, DPET) 本研究选用的量表是由Bond和Tichy以灾害护理能力为理论框架而制定[5], 测量护士在灾害发生前备灾、灾害的应对及灾后恢复3个时期的准备度水平。分为灾害准备阶段(25个条目)、减灾阶段(14个条目)、灾害评估阶段(6个条目), 共包含45个条目, 每个条目从“ 非常不同意” 到“ 非常同意” , 根据Likert 6级计分法, 分别计1~6分, 总分45~270分, 根据得分对灾害准备度进行评价 [5, 6]。按照条目均分, 将护理人员灾害准备度分为较差(1~2.99)、中等(3~4.99)、好(5~6)三个级别。
采用SPSS 19.0软件, 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描述性统计(频数、百分比), 计量资料采用
本研究共发放106份问卷, 回收100份, 回收率94%; 有效问卷96份, 有效率为96%。
灾害准备阶段平均分为3.34± 0.951, 减灾阶段平均分为3.22± 1.062, 灾后评估阶段平均分为3.15± 1.173, 45个条目的平均分为3.28± 0.97。灾害准备阶段得分最高, 减灾阶段次之, 评估阶段得分最低, 护士灾害准备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1)男性灾害准备度总分为2.70± 0.74, 女性为3.30± 0.97,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工作年限上, 5年以下灾害准备度总分为2.70± 0.80, 6~10年为3.11± 0.68, ≥ 11年为3.62± 1.14, 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在减灾阶段和灾后评估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不同学历的护士灾害准备度总分、减灾阶段以及灾后评估阶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在灾害准备阶段, 主管护师及以上为4.02± 1.26, 护师为3.16± 1.04, 护士为3.06± 0.66, 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本科及以上灾害准备度总分(3.53± 1.03)高于中专及大专(3.14± 0.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本组96名护士中, 45个条目得分平均分为3.28± 0.97, 提示护士灾害准备度处于总体中等偏下水平。近1/2护士灾害准备度处于较差水平(2.50± 0.31), 接近1/3护士灾害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3.31± 0.26), 只有1/4护士灾害准备度处于较高水平(4.67± 0.64)。这与国内外的相关调查[7, 8]结果一致。2008年以来我国灾害医学救援体系研究及护理学术交流得以重视, 但与世界灾害护理的发展相比, 还有一定差距[9]。文献[10]报道, 我国护士尚未接受正规灾害护理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 势必会影响护士的灾害准备工作的开展。
3.2.1 工作年限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灾害准备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且护士工作年限越长, 灾害准备度得分越高。这与路俊兰和吴迎艳[11]研究结果一致。工作年限越长, 接受灾害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机会越多, 灾害护理相关的知识技能储备也越丰富。李玉乐等[2]研究显示, 护士灾害准备度得分的高低与是否在本科护理课程中或继续教育课程接受过灾害教育呈正比。护士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 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稳定成熟的心理素质, 这使他们在灾害发生时能够临危不乱, 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 护士临床工作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能够促使其灾害准备度得到相应的提升。
3.2.2 学历 不同学历的护士在灾害准备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学历较高的得分也高, 与杨雅娜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高学历的护士经历长期、系统的学习和考核, 在学习阶段更有机会接触有关灾害救援护理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演练, 对灾害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对灾害相关护理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面对灾害时也会信心十足。
3.2.3 职称 灾害准备度得分高的都是职称较高的护士, 与路俊兰和吴迎艳[11]的研究结果一致。根据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 职称晋升成功与否, 与护士的学历和临床业务素质及科研能力有直接关系。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要想晋升职称, 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 从各个层面不断地提升自己。职称越高, 表明该护士的综合素质越高, 知识和技能越全面, 其能更好地应对突发灾害事件。
本研究显示, 该医院护士灾害准备度总体水平较低。而工作年限和职称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减灾阶段和灾后评估阶段不受其工作年限和学历的影响。护士灾害理论知识较为扎实, 技能水平相对较差, 缺乏灾害救援实际演练。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护士灾害护理的培训和模拟演练。同时增加生物、生化袭击防治等知识内容, 提高护士的灾害准备度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 为医院提高护理人员的灾害准备度水平提供了参考, 但样本的代表性不足, 可能会使研究结果存在偏差, 今后需要继续开展随机对照研究。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