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存新,硕士,副主任医师。
胸痛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2013-2017年我院收治武警某部32例官兵, 均以胸痛为主诉, 现分析其胸痛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观察其临床特征, 提出防治建议。
选取 2013-01至2017-10我院收治的武警某部32 例胸痛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 31~52岁, 平均(40.2± 5.7)岁。所有患者均排除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胸膜炎、带状疱疹等非心血管系统疾病。其中吸烟者20例, 烟龄5~20年; 高血压患者22例; 糖尿病2例, 肥胖者10例, 心血管病家族史2例。血脂异常18例。
入院查体时测量患者的体重指数, 入院第2天晨起测量血压。并取静脉血,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2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本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对照组, 分析其冠心病危险因素, 归纳其临床特点。
计量资料用
1.5.1 临床表现 29例表现为训练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左胸或胸骨后疼痛、胸闷不适, 持续1~5 min, 休息或服用速效救心丸3~15 min后缓解。3例表现为突发胸痛, 持续不能缓解或胸痛反复发作, 伴大汗。所有患者均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均未发现瓣膜病变、肥厚性心肌病、心包积液, 心脏收缩功能正常, 7例舒张功能减低(含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5.2 冠状动脉造影 10例为左前降支心肌桥, 收缩期冠脉狭窄30%~60%, 其中2例伴有冠状动脉轻度狭窄。17例冠脉狭窄50%~80%。3例持续胸痛的患者均有单支冠脉血管完全或次全闭塞。余2例冠脉完全正常。
1.5.3 心血管神经症 2例有胸痛、心悸等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症状, 但心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 行精神心理问题检查, 均存在精神心理问题[1]。
1.5.4 危险因素分析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评价标准[2], 以管腔内狭窄≥ 50%为有临床意义的狭窄, 诊断为冠心病。将本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20例)、对照组(12例)。冠心病组患者均有2个以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其中3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3个以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 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肥胖、心血管家族史、血脂异常的构成百分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人群均诉工作紧张、压力较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1.5.5 两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体重指数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 冠心病组患者体重指数高于对照组(P< 0.05), 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 0.05)。冠心病组患者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P< 0.05)。
1.5.6 治疗及预后 10例心肌桥患者给予控制心率、改善睡眠状况等治疗, 胸痛明显缓解。17例冠心病患者按冠心病2级预防积极治疗, 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 病情稳定, 胸痛缓解。3例急性心肌梗死均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预后良好, 术后1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心脏收缩功能正常。2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 均给予精神心理行为治疗, 其中1例给予抗抑郁治疗, 效果明显。
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近年来临床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肥胖、家族史等。
年龄、性别属于冠心病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本组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22例高血压患者中, 高血压的控制率仅22.7%(5/22), 大部分人员对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危害认识不足, 普遍存在“ 无症状无需吃药” , “ 服药后会产生依赖” 等错误认识, 导致未对血压进行积极有效干预, 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王薇等[3]认为高血压是我国人群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我国人群20%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和42%~50%的急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归因于高血压。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 男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 女性为8倍[4], 且冠心病的病变进展迅速。本组采用反映2~3个月血糖水平的HbA1c进行分析, 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能与本组患者均为中青年男性, 且入组人数较少有关。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INTERHEART研究显示[5]:血脂异常可解释心肌梗死原因的49.2%。本组20例冠心病患者中,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占到80%, 冠心病组患者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也是导致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原因[6] , 本组20例冠心病患者中, 超重和肥胖患者占到40%, 冠心病组患者体重指数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烟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并可能增加糖尿病和结核病的风险。并且烟草的危害不仅局限于吸烟者, 长期暴露于吸烟环境的不吸烟者发生上述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7]。本组患者中吸烟率达62.5%, 其中冠心病组中高达80.0%, 冠心病组患者吸烟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人群均诉执勤、处突压力较大,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本组冠心病组患者中均有2个以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其中3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有3个以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冠心病的危险人群, 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十分重要。
我国传统的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没有得到好的解决, 现在又面临肥胖和糖尿病的严峻挑战。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是防控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杠杆的支点, 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可以推动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肾脏病和视力障碍等五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8]。本组武警某部病员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 工作压力较大, 许多人养成吸烟、少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认识不足, 未能进行很好的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不吸烟、坚持运动(每周从事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或慢跑, 不少于150 min或剧烈运动超过75 min)、健康饮食(低盐、低脂、减少肉类摄入, 多吃新鲜蔬菜水量及含钾量高的食物)、理想体重, 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石, 部队病员要摒弃不良习惯,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积极干预冠病的危险因素, 保持健康的体魄, 确保不发生非战斗减员。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