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疗法对截肢患者病耻感的影响
安晓1, 颜世举1, 韩涛1, 牛敬雪1, 张鑫2, 石莹莹2
572013 三亚,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1.骨科,2.医学心理科
通讯作者:石莹莹,E-mail:colette_xy@163.com

作者简介:安 晓,硕士,医师。

摘要

目的 探讨认知疗法对截肢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10至2017-10于医院骨科行截肢术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进行随机化分组,干预组(24例)进行认知疗法的干预及常规的护理宣教,对照组(24例)实行常规护理宣教,利用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病耻感、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对比。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截肢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抑郁、焦虑、病耻感评分及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认知疗法能降低截肢患者的病耻感,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认知疗法; 病耻感; 截肢;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687.5
Effect of cognitive therapy on stigma of amputees
AN Xiao1, YAN Shiju1, HAN Tao1, NIU Jingxue1, ZHANG Xin2, SHI Yingying2
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Hainan Branch of PLA General Hospital,Sanya 57201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therapy on improving stigma in patients with amputation.Methods Forty-eight patients of amputation (30 males and 18 females ) treated between October 2013 and October 2017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cognitive therapy plus conven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n=24)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alone, n=24).Depression,anxiety,stigma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scales.Results Age, gender and amputation sit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0.05),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vels of depression,anxiety,stigma and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0.05).Conclusions Cognitive therapy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stigma of patients with amputation effectively and boost their mood, but also help patients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word: cognitive therapy; stigma; amputation; quality of life

认知疗法是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最早由贝克于1960年创建, 认为既往经验及条件反射形成的不良认知是导致消极、错误行为的根源, 通过改变认知来调整个体的应激从而达到行为矫正的目的[1]。病耻感是由Goffman于1963年提出, 指使个体不受欢迎甚至丢脸的属性, 分为公众病耻感与自我病耻感, 多见于精神疾病、艾滋病、造口患者[2], 而截肢是一种特殊情况下以保全生命为首要目的的毁损性手术, 对患者的生活与社会技能造成严重损害, 病耻感也是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及社会适应的重要因素[3]。本研究探讨认知疗法对截肢患者的病耻感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10至2017-10于我院行截肢术患者48例。纳入标准:(1)因外伤、肿瘤、血管疾病截肢的患者; (2)自愿加入本项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 (3)有完整的汉语理解及表达能力, 配合本项研究进行的。排除标准:(1)合并有精神疾病、传染病等影响病耻感的疾病; (2)严重内科疾病不能配合本项研究; (3)失访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24例)及对照组(24例)。对两组年龄、性别、截肢类型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由护士进行常规护理宣教及一般健康教育, 时间持续3个月; 干预组在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 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认知疗法治疗, 时间持续3个月, 每周2次, 时间40 min, 主要分为以下3个步骤:(1)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生活环境及应付问题的能力, 介绍认知疗法的原则与思想, 与患者建立良好、信任的治疗关系, 时间为2周; (2)与患者进行深入交谈, 了解患者的早年生活经历及固化的思维习惯, 帮助患者识别不合理认知及错误的思想图式, 识别患者言语和行为中的自责、自卑的认知以及行为习惯, 时间为4周; (3)帮助患者认识认知、情绪、行为之间的关系, 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与认知调整, 建立正确的认知思维习惯, 利用积极的思维替代消极思维, 加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建立重新回归社会的信心, 时间为4周; (4)利用家庭作业的方式对新认知、新思维习惯进行巩固与自我监控, 对患者进行治疗外的监督, 时间为2周[1, 4]

1.3 观察指标

1.3.1 抑郁情绪评分 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 SDS)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情绪的评估, 该量表由Zung于1965年编制而成, 由20个条目组成, 采用4级评分, 总分40分以上为抑郁, 得分越高, 抑郁程度越重[5]

1.3.2 焦虑情绪评分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情绪的评估, 该量表由Zung于1971年编制, 由20个条目组成, 采用4级评分, 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 总分40以上为焦虑, 得分越高, 焦虑状态越严重[5]

1.3.3 病耻感的测量 使用Link于1989年编制的病耻感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 该量表采用6级评分法, 共29个条目, 包括患者感知性病耻感和对病耻感的应对方式, 积分越高, 患者的病耻感及应对方式越严重[6]

1.3.4 生活质量的评估 利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评价患者生存质量 , 包括生理机能、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及环境5个维度, 每个维度分1~4级记分 , 累计得分法记分, 评分越高, 生活质量越好[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7.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截肢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抑郁、焦虑、病耻感及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表2)。干预组患者经过认知疗法治疗后, 与对照组相比, 在抑郁、焦虑、病耻感及生活能力评分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 表3)。

表1 两组截肢病耻感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x̅± 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抑郁、焦虑、病耻感及生活能力评分的对比( x̅± 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抑郁、焦虑、病耻感及生活能力评分的对比( x̅± s)
3 讨 论

病耻感, 是指患者及家属因患病而产生的一种内心耻辱体验, 目前已逐渐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因素, 通常会使患者就医延迟、治疗依从性下降, 最终导致生活质量下降[8]。从病耻感的成因分析, Link的修饰标签理论从认知角度把病耻感归纳为“ 被贴标签、社会刻板印象、隔离、地位丧失及歧视” 五大因素的聚合体[9]。目前, 国内外文件中对病耻感的研究多集中于精神疾病、艾滋病、肠造口患者及肥胖患者, 对截肢患者的病耻感方面的研究较少。截肢手术是由于外伤或肿瘤原因施行的毁损手术, 对患者的外观造成永久性缺陷, 被人贴上令人不愉快的” 标签, 社会将截肢患者归为劳动能力欠缺的弱势群体产生的刻板印象, 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交友、婚恋产生不利影响, 使患者本人及亲属产生自卑、羞耻、被歧视的心理, 进而产生病耻感[10]。结合患者一般资料可知, 两组截肢患者平均年龄均在50岁, 以中年人居多, 男性多于女性, 此类人群在社会和家庭中均为主要劳动者, 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家庭责任, 突如其来的打击与肢体缺损造成劳动能力的丧失, 使生活压力急剧增加, 更容易产生厌世轻生、恐惧自卑的心理, 产生的病耻感程度也更加强烈, 进而出现拒绝治疗、自暴自弃的行为。

截肢对患者产生的生理、心理的双重打击, 抑郁和焦虑是患者最主要的不良情绪, 钟小妮等[11]研究中, 20例上臂截肢患者中均出现焦虑、紧张、恐惧、抑郁悲观心理反应, 且不良的心理状态加重患者的疼痛评分。栾树荣和王庆华[7]研究中, 72例截肢患者在术前术后均具有悲观、绝望、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外伤截肢患者的心理反应更为剧烈。陈树环[10]研究则指出, 截肢患者与家属均会产生巨大心理压力, 抑郁与焦虑评分均高于健康人。这与本研究中的结果相似, 表2中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均处于较高水平, 不良情绪会增加疼痛的敏感性, 影响患者睡眠质量, 增加幻肢痛并发症的发生率, 瓦解坚持治疗的信心, 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适应性[12]

关于病耻感的干预方式包括咨询、社区康复、教育培训等多种, 其中认知疗法是运用最多, 效果最显著的一类, 通过改变思维、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 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识别认知错误、焦虑水平监控、思维检验、应对方式指导等技术方法[13]。本研究发现, 干预组患者经过认知疗法的治疗, 不良情绪、病耻感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发生明显的改善, 截肢患者的病耻感来源于错误的认知, 通过认知疗法帮助患者提高现实的认识能力 , 改变其对自我周围环境的歪曲和负性自动想法 , 改变其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消除负性情绪,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努力融入社会, 提高生活质量。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李江婵, 姚素华. 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2): 464-465. [本文引用:2]
[2] 石颖, 王守琦. 患者病耻感的干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 2016, 31(22): 104-108. [本文引用:1]
[3] Alexand er Kwesi Kassah.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 and stigma management by physically disabled people in Ghana[J].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1998, 20(2): 6673. [本文引用:1]
[4] 丛小兵. 认知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24): 135-136. [本文引用:1]
[5] 陈晓萍. 对截肢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20): 98-99. [本文引用:2]
[6] 田增英. 截肢患者病耻感的研究与护理干预[J]. 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22): 3467-3468. [本文引用:1]
[7] 栾树荣, 王庆华. 心理干预对截肢患者情绪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11A): 33-34. [本文引用:2]
[8] Mascayano F, Armijo J E, Yang L H. addressing stigma relating to mental illness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J]. Front Psychiatr, 2015, 6(38): 1-4. [本文引用:1]
[9] Link B G, Phelan J C. Conceptualizing stigma[J]. Annual R Sociology, 2001, 27(1): 363-385. [本文引用:1]
[10] 陈树环. 中青年截肢患者家属虚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8(22): 3208-3210. [本文引用:2]
[11] 钟小妮. 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上肢前臂截肢患者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7): 1315-1317. [本文引用:1]
[12] 刘清源, 孙振学. 高原武警官兵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 武警医学, 2017, 28(12): 1193-1195. [本文引用:1]
[13] Lars Hansson, Annika Lexe’n. The effectiveness of narrative enhancement and cognitive therapy: a rand 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a self-stigma intervention[J].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 2017, 52(11): 1415-1423.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