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 东,本科学历,主治医师。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又称为“ 扳机指” , 表现为患者手指屈伸活动受限伴有弹响。传统物理治疗, 如理疗、热敷、艾灸等常常不能起到明显效果。局部封闭治疗由于使用糖皮质激素产生了抗炎、抗过敏作用减少了局部的致痛物质从而达到止痛作用[1], 目前成为临床治疗腱鞘炎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 因为激素类药物使用的禁忌证较多, 不良反应较大, 限制了它的应用。小针刀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 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 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并为世人所重视。小针刀治疗能够快速完成治疗, 且即时恢复手指活动, 术后几乎没有复发情况[2]。本研究旨在比较小针刀和封闭疗法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
选择我院疼痛科2015-04至2016-12经门诊诊断为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8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针刀组和封闭组, 每组40例。小针刀组:男18例, 女22例; 年龄3270岁, 平均(47.5± 6.8)岁; 病程25240 d, 平均(49.0± 8.0)d。封闭组:男15例, 女25例; 年龄4172岁, 平均(49.1± 7.2)岁; 病程35308 d, 平均(55± 5.2)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患指不能屈伸或用力屈伸时疼痛并出现弹跳动作; (2)晨起或手工劳动后症状较重, 活动后或经热敷后症状减轻; (3)检查时压痛点在掌骨头的掌侧面, 可触及压痛性硬结, 屈伸活动时有明显疼痛, 并感到弹响; (4)病情严重时, 患指屈曲后因疼痛不能自行伸直, 或者伸直后不能屈曲, 需健手帮助。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 年龄18岁以上, 男女不限; 治疗前1个月内未采用针刀、封闭及口服激素类药物治疗; 自愿接受治疗和检查, 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及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 局部皮肤红肿, 破溃; 瘢痕体质影响局部治疗; 既往曾行小针刀及开放手术; 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
1.4.1 小针刀组 患者取仰卧位, 患侧上肢外展位手心向上, 在相应手指的掌指关节掌侧触及压痛性硬结, 给予定位、标记, 常规消毒铺巾, 术者戴无菌手套, 0.75%利多卡因约2 ml于定位点稍近端行局部麻醉, 用4号一次性汉章针刀于局麻进针点进针, 针刀刃口与肌腱走行一致, 进针后嘱患者微曲患指, 针刀触及屈曲的肌腱后提起针刀保持针刺深度后向近针点远端和近端分别切割松解局部增生的腱鞘。切割23刀后将针对退至皮下, 并嘱患者活动患指, 若仍有摩擦感, 弹响时仍需继续进行切割, 若无弹响摩擦感, 患者活动自如时即可拔出针刀, 按压针孔35 min, 敷料包扎3 d, 术区1周内忌水, 患指可每日主动屈伸数次, 避免用力抓握。
1.4.2 封闭组 患者取前臂伸直位, 掌心向上, 压痛性硬结处定位标记, 常规消毒, 0.75%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10 mg, 于标记点倾斜30° 刺入腱鞘内及腱鞘周围注入上述药液, 术后适当按压针孔, 创可贴覆盖3 d, 术区1周内忌水, 患指避免用力抓握活动。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关于该病的疗效评定:治愈,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手指自主屈伸活动正常, 无弹响及绞锁现象; 好转, 局部肿痛较前减轻, 患者活动时轻微疼痛, 或有轻度弹响, 但无绞锁现象; 无效, 临床症状无改善。治疗后1周及1个月判定疗效, 好转及痊愈之和为总有效例数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绝对数和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 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门诊常见病, 劳损是主要发病原因[3], 女性患者多见, 尤其以拇指、中环指发病最为常见, 损伤后腱鞘修复产生瘢痕, 滑液分泌减少, 使摩擦损伤加剧[4]。另外, 由于手指掌侧横纹处无皮下组织, 皮肤与腱鞘相连, 外伤可直接达腱鞘处造成腱鞘炎。根据针刀医学理论, 该病的病理构架是一个半环状卡压, 用针刀切开腱鞘纤维环, 手指部的动态平衡就得到恢复。传统外科手术是在直视下进行, 切口及创伤较大, 手术时间长, 出血多, 恢复慢, 治疗费用较高, 患者接受度较低; 小针刀治疗切开小, 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 一般可在门诊完成, 不需住院, 降低了治疗费用。因此越来越受到患者和术者的青睐[5] 。
本研究结果表明, 小针刀组在术后1周及1个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封闭组, 说明小针刀治疗效果好。局部封闭治疗由于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腱鞘狭窄, 疗效不显著, 易复发[6]。小针刀治疗该病有较大优势, 易被患者接受。在具体操作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定位较为关键, 必须明确肌腱走行方向, 及压痛性硬结的定位标记, 否则在局部麻醉后局部肿胀后不易明确; (2)在术中需不断确定针刀方向不能偏离肌腱走行, 在肌腱表面操作时不宜进针过深, 以免造成损伤; (3)在中指、环指操作时需要完全屈曲患指(握拳)后确定卡压是否完全松解; (4)部分患者病程较长术后应积极被动活动指间关节, 以利于功能恢复。
总之, 小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效果明确, 术后恢复快, 患者接受度高, 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