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 53岁, 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腰部剧烈疼痛1 d入院。一般情况可, 查体双肾区无隆起, 右肾区叩击痛, 膀胱区无压痛。不伴有肉眼血尿, 无尿频、尿急、尿痛, 不伴寒战, 无发热; 化验:白细胞10.16× 109/L, 尿潜血(+-), 红细胞计数30个/ml。患者9年前因右侧输尿管结石, 行体外振波碎石, 采用X线聚焦, 激发3000次, 术后结石成功排出。
入院后行全腹(GE Discovery CT 750 HD)CT平扫+增强+尿路重建检查。平扫显示右肾2个高密度结石影, 大者约0.7 cm× 0.6 cm, CT值约836 HU, 右侧肾盂、输尿管上段管壁模糊, 上段输尿管周边脂肪间隙模糊, 见条带样低密度影包绕(图1A); 增强扫描延迟期见右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局部呈双腔改变, 向下见造影剂外渗至右侧输尿管近段管腔周边, 破口位于右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图1B、C); 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上可见漏出的造影剂位于右侧肾盂并向下伸延至右侧输尿管近段周边(图1D、E), 右侧输尿管较对侧细, 显影较对侧淡。
行膀胱镜下置双J管内引流, 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 患者无不适主诉。术后行全腹(GE Discovery CT 750 HD)CT平扫+增强+尿路重建检查, 肾盂输尿管处未见造影剂外渗。
自发性肾盂输尿管破裂为泌尿外科少见疾病, 输尿管常见损伤部位为输尿管上段(70%)、下段次之(22%), 中段少见(8%)[1]。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损伤在肾脏损伤的发生率约为0.8%[2], 但对于其破裂详细机制尚缺少确切文献报告。目前认为, 其发生原因一是由于肾盂输尿管内压力急剧增高, 二是破裂部位组织有病理性损害[3]。上述两个因素可发生于输尿管结石、暴力外伤、泌尿系结核、腹膜后纤维化、肾盂肿瘤性病变、转移性肿瘤局部浸润等造成肾盂压力增高, 也可继发于体外碎石、经皮肾镜、膀胱镜等技术应用的医源性损伤。本例患者9年前曾有体外碎石治疗史, 可能造成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局部的潜在损伤, 在此基础上若有致集合系统内压力骤然升高的情况存在, 是本次右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破裂发生可能原因。
肾脏集合系统的损伤常继发于有基础疾患的肾脏, 多见于右侧, 起病往往隐匿。自发性肾盂输尿管破裂的临床症状与其发生原因和破裂后尿液外渗的继发刺激反应程度有关, 主要临床表现为无诱因急性发作的腰腹部疼痛。文献[4]报道, 肾脏集合系统损伤中66.7%以患侧腰痛为主要表现, 33.3%以腹痛、腹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 合并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血尿、脓尿, 临床表现及体征不具有特异性, 明确诊断有一定困难[5], 如破口自发间断性闭合, 可使尿外渗所致症状短暂缓解而延误诊治[6]。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破裂, 致尿液由破口漏出输尿管进入肾周间隙, 尿液外漏在平扫呈水样密度, 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无强化, 分泌期外漏尿液呈高密度, 可见与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的破口相连。多层螺旋CT目前已广泛应用进行肾脏创伤的明确诊断, 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及覆盖范围大的特点。对患者进行CT平扫+增强+尿路重建扫描, 再通过多种形式的图像后处理, 如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 可以直观的显示外渗尿液与肾脏集合系统损伤的相连部位、多角度观察破口位置及大小等, 为肾盂输尿管损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准确、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