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子宫肌瘤误诊为卵巢肿物1例
刁晓斐, 李欣茹, 王贺超
102206 北京,装备学院装备试验系门诊部

作者简介:刁晓斐,大专学历,技师。

关键词: 子宫肌瘤; 黏液性囊腺瘤; 卵巢肿物
中图分类号:R445.1

子宫肌瘤症状的出现与肌瘤的部位、生长速度及肌瘤变性关系密切。巨大子宫肌瘤常不易和卵巢及腹腔肿瘤相鉴别。现报道巨大子宫肌瘤误诊为卵巢肿物1例, 以供同仁参考。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 38岁, 平素体健, 月经规律, 2017-01-20体检时发现盆腔巨大包块, 遂行B超检查。超声所见:膀胱充盈尚可, 子宫后位, 偏左, 包块大小约4.8 cm× 4.4 cm× 4.0 cm, 轮廓清晰, 肌壁回声欠均匀, 宫内膜线居中, 厚0.7 cm(图1A), 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双侧卵巢显示不清, 盆腔内可见一不均质包块(图1B), 超出探头测量范围, 上缘平脐, 下缘达耻骨联合上缘, 有包膜, 边界清, 形态不规则, 内呈网格状, 亦可见不均质高回声团, CDFI包块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 RI0.64(图1C)。超声提示:(1)盆腔内不均质占位性病变:黏液性囊腺瘤(癌)?(2)子宫未见明显异常。MRI所见:盆腔内见一巨大囊实混合性病变, 境界清, 前壁见一大小约4.3 cm× 3.1 cm团状、实性等信号, 与右附件关系密切, 子宫向左前移位, 子宫形态及信号大致正常, 左附件信号未见异常; 膀胱及直肠明显受压移位, 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提示:盆腔内巨大囊实性占位:右附件囊腺癌可能。2017-02-12, 患者住院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子宫阔韧带内一巨大肿物, 向子宫右后方延伸, 深达子宫直肠陷窝, 终止于子宫下段右侧壁, 与子宫连接部位为肌性组织, 肿物大多为囊性组织, 内有黄色清亮液体。术后病理诊断:子宫平滑肌瘤囊性变。术后1、6个月随访, 超声所见:子宫大小、形态正常, 包膜完整, 肌层回声均匀, 内膜不厚, 内膜线居中, 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盆腔扫查:未见异常回声。超声提示:子宫及双侧附件均未见明显异常。

图1 巨大子宫肌瘤B超影像
A.纵切面及横切面; B.盆腔内不均质包块; 血流丰富, RI 0.64

2 讨 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多见于 30~50岁妇女[1]。按肌瘤生长部位不同可分为宫体肌瘤(占90%)和宫颈肌瘤(占10%)[1]; 根据肌瘤发展过程中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可分为肌壁间肌瘤(占60%70%)、浆膜下肌瘤(占20%)和黏膜下肌瘤(占10%15%)三类[1]。子宫肌瘤多无明显临床症状, 于体检时偶然发现, 症状出现与肌瘤的部位、生长速度及肌瘤变性关系密切。子宫肌瘤可因血液供应障碍而发生各种退行性改变[2], 玻璃样变最常见, 其次为囊性变, 继发于玻璃样变, 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多个囊腔, 囊腔间可相通或不通; 红色变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 肉瘤变最少见, 无明显

症状, 易被忽视; 肌瘤钙化多见于蒂部狭小、血供不足的浆膜下肌瘤及绝经后妇女[3]。肌瘤较小时, 多数通过B超、CT扫描可明确诊断, 但巨大子宫肌瘤常不易和卵巢及腹腔肿瘤鉴别, 特别是外突的浆膜下肌瘤合并变性时, 难以与附件肿瘤区分。经阴道超声检查因探头所用超声频率更高, 并能避免腹壁回声衰减, 减少盆腔肠道气体的干扰, 可显示肿瘤的细微结构、瘤体与子宫和卵巢的关系, 从而可区分肿物来自卵巢还是子宫。本例患者肌瘤位于子宫右侧壁浆膜下, 接近宫颈, 向阔韧带内及子宫直肠陷凹内生长, 将右侧卵巢推挤, 超声显示不清; 加之瘤体巨大、坏死囊性变, 易与卵巢肿物相混淆, 因此在工作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任卫东, 常才. 超声诊断学[M]. 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376. [本文引用:3]
[2] 杨太珠, 罗红. 实用妇产超声诊断图解[M]. 2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 207. [本文引用:1]
[3] 常才. 经阴道超声诊断学[M]. 3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57-58.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