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脑星形细胞瘤端粒酶活性及其临床意义 |
常会民;谭平国 |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神经外科,广州,510507;中山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外科,广州,510120 |
|
Telomerase activity in astrocytoma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
CHANG Huimin;TAN Pingguo |
|
摘要 目的检测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分析其活性变化在肿瘤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76例Ⅰ~Ⅳ级脑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作为实验标本;应用端粒重复扩增法(TRAP-ELISA)分别定量检测不同病理类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另取15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结果76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中,Ⅰ~Ⅱ级者38例,端粒酶阳性者3例(7.9%);星形细胞瘤Ⅲ~Ⅳ级者38例,端粒酶阳性者33例(86.6%).两组端粒酶阳性率之间有显著(P<0.01);两组之间,端粒酶活性定量水平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15例正常脑组织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的活性在脑星形细胞瘤中随着肿瘤活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说明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在星形细胞瘤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评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
关键词 :
星形细胞瘤,
端粒酶,
恶性程度
|
收稿日期: 2004-07-15
|
[1] |
武文浩, 左鹏程, 宫剑, 李春德. 儿童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J]. 武警医学, 2019, 30(6): 506-509. |
[2] |
刘晓华,娜 娜,刘亚丽,赵 霞,伊志刚.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癌胚抗原及端粒酶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J]. , 2014, 25(4): 360-362. |
[3] |
韩宇;洪宝发;钟定荣;符伟军;杨勇;王晓雄. 联合表达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及VEGF与肿瘤复发的关系 [J]. , 2008, 19(02): 105-108. |
[4] |
乌兰;潘凯丽;苏明权. 儿童急性白血病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 2006, 17(10): 740-742. |
[5] |
苗佩宏;刘北一;郑山根;庞建新;徐江平. 人端粒酶反转录功能区基因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J]. , 2006, 17(02): 88-92. |
[6] |
刘连红;马艳华;邱亦强. 肝癌腹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临床意义[J]. , 2004, 15(04): 253-255. |
[7] |
李振洲;郑静晨;杜继臣;毛滨生. 脑星形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J]. , 2004, 15(01): 36-38. |
[8] |
郑静晨;李振洲;杜继臣. Cyclin D1、Rb和P16基因在脑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研究[J]. , 2003, 14(10): 595-598. |
[9] |
黄宗明;李青;晏培松;马福成;胡沛臻;辛敏. 人乳头瘤病毒16/18感染和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胃癌的关系[J]. , 2002, 13(10): 590-593. |
[10] |
齐璇;辛晓燕. 端粒、端粒酶与滋养细胞疾病[J]. , 2002, 13(03): 171-172. |
[11] |
曹朝阳;褚健;杨志凯. 星形细胞瘤误诊为脑囊虫病2例分析[J]. , 2001, 12(11): 699-700. |
[12] |
张平;崔世高. 端粒酶与消化性肿瘤研究进展[J]. , 2001, 12(10): 620-621. |
[13] |
余新婕;高庆香;桂应云;何玲;黄瑾. 胃癌和慢性胃炎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 2001, 12(01): 20-21. |
[14] |
刘连红;马艳华;邱奕强;郑辉. 银染端粒重复扩增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J]. , 2000, 11(11): 646-64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