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面再发性皮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王清玉1 , 焦彬1 , 王华1 综述, 李强2 审校
1.100027,武警北京总队医院特色专业一科; 2.100142 北京,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
关键词 :
颜面再发性皮炎 ,
诊断 ,
治疗 ,
专家意见
收稿日期: 2021-12-14
通讯作者:
李 强,E-mail:qiangli_derma@fmmu.edu.cn
作者简介 : 王清玉,硕士研究生,医师。
[1]
齐凤鸣, 邓 丹. 清热解毒凉血方联合西药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55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0, 27(3): 482-483.
[2]
闫学文, 宋蒙蒙, 单士军. 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及皮肤最小红斑量的测定[J].天津医药, 2012, 40(11): 1164-1165.
[3]
Lorente A I, Miranda M T, Rojas C V, et al. Facial dermatitis: epidemiological retrospective study and patch test.[J]. JEADV, 2019,33(1):e30-e32.
[4]
Warshaw E M, Schlarbaum J P, Maibach H I, et al. Facial dermatitis in male patients referred for patch testing: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North American contact dermatitis group data, 1994 to 2016[J]. JAMA Dermatol, 2020,156(1):79-84.
[5]
王尚兰, 段西凌, 林新瑜.1425例头面部皮肤病对美容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 2001(4): 296-297.
[6]
任建文, 王香兰, 李俊杰. 六味洗剂湿敷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5(1):33-35.
[7]
邢凤玲, 汪一晗, 曹 毅.曹毅应用温胆汤加减辨治颜面再发性皮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 2020, 52(14): 59- 60.
[8]
周小芳, 黄秀英, 尹 锐, 等. 130例颜面再发性皮炎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2,34 (1): 3-4.
[9]
徐圆杰, 许建平, 吴酉霆.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化妆品皮炎疗效观察与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 2019, 9(5): 86-89.
[10]
顾 恒. 外源性光敏性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厦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54-54
[11]
王海燕.86例化妆品皮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5): 41-42.
[12]
Zirwas M J. Contact dermatitis to cosmetics[J]. Clin Rev Allergy Immunol, 2019, 56(1): 119- 128.
[13]
李小欢. STAT蛋白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中的表达[D].延边:延边大学,2015.
[14]
火万琴, 杜 华. 光敏性皮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7, 38(2): 135- 138.
[15]
Sharma V K, Bhatia R,Yadav C P, et al. Clinical profile and allergens in pigmented cosmetic dermatitis and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to cosmetics in India[J]. Dermatitis, 2018, 29(5): 264-269.
[16]
刘 岩. 颜面再发性皮炎治疗中有关皮肤屏障修复的重要性[C]//中国中西医结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会员.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会编.南京: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145-146.
[17]
王 琪, 刘丽娟, 陈文革, 等. 颜面再发性皮炎200例斑贴试验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7(7): 841-842.
[18]
胡 燕, 夏汝山, 陆雪芬, 等. 颜面再发性皮炎665例接触性变应原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 27(5): 472-474.
[19]
胡建红, 陈琳琦, 胡 敏, 等. 颜面再发性皮炎中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江西医药, 2020, 55(7): 893-895.
[20]
朱学骏. 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M]. 4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7.
[21]
徐宜厚. 病例共享[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皮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66-67.
[22]
舒大兵. 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治疗颜面部再发性皮炎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2018, 12(11):93.
[23]
顾兰秋, 刘 兰, 吴 波,等. 类人胶原蛋白敷料联合中药冷喷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疗效观察[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2018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苏州: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8:581.
[24]
姚庆君, 卢 宁, 宋爱华, 等. 甘草原液联合高能窄谱红光治疗面部季节性接触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6):657-659.
[25]
杨雪松, 房庆华, 吕晓红,等.药物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面部湿疹皮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6,32(4):240-242.
[26]
王才惠, 段西凌. 羟氯喹在治疗皮肤病中的应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4):259-261.
[27]
蒋友琼. 中药分型论治配合情志疗法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临床分析[J].四川中医, 2015, 33(9):141-143.
[28]
陈 琼, 余土根. 余土根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经验[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2(4):243-244.
[29]
顾兰秋, 吴 波, 雷雯霓. 超短波联合中药冷喷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疗效观察[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江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9:155.
[30]
徐国防, 赵 岳, 刘 平, 等.皮脂膜修复贴敷料在皮肤修复中的研究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3): 17-20.
[31]
时 权, 徐 娟, 郭希民, 等.外泌体在皮肤修复与再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8,18 (3): 561-564.
[1]
李莹, 张鸿瑫. 眼内淋巴瘤患者化学药物治疗后的眼底变化 [J]. 武警医学, 2023, 34(1): 22-25.
[2]
叶晓芬, 沈李婷, 张联合, 谭涛, 张永琴, 韩美玲.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2例 [J]. 武警医学, 2023, 34(1): 47-49.
[3]
陈梅, 任秀昀, 何羲凝, 赵媛媛, 吴盛正. 短轴追踪扫查法在肛瘘经体表超声检查中的诊断价值 [J]. 武警医学, 2022, 33(9): 778-782.
[4]
时吉庆, 李坤, 陈一峰. 罕见肝囊肿治疗中发生双硫仑样反应1例 [J]. 武警医学, 2022, 33(9): 788-789.
[5]
舒心, 杨怡, 孙杰, 李承新.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鲍温样型日光性角化病1例 [J]. 武警医学, 2022, 33(8): 718-719.
[6]
高珍珍, 李卫平, 张晓莉, 陈迪, 同军. 人干扰素阴道泡腾片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宫颈HPV感染的临床效果 [J]. 武警医学, 2022, 33(7): 556-559.
[7]
李昌峰(综述),黄河(审校). 胃癌肿瘤微环境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J]. 武警医学, 2022, 33(7): 640-644.
[8]
封立魁, 王瑞官, 杜国盛. 肝移植术后结核病临床特征分析 [J]. 武警医学, 2022, 33(6): 480-483.
[9]
杨军, 白晓东, 闫君, 邢更彦. 导向器镜下精准钻孔减压联合冲击波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性 [J]. 武警医学, 2022, 33(6): 528-532.
[10]
于焱, 陈薇, 刘涛, 洛佳坤, 杨明艳, 马宇飞, 曹剑. 血小板功能检测指导冠心病抗栓治疗的应用 [J]. 武警医学, 2022, 33(6): 549-552.
[11]
赵宏宇, 唐晟, 马燕兰, 罗沙, 李丽娜, 曹玉蕤, 杨宁. ICU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早期活动对安全性的影响 [J]. 武警医学, 2022, 33(5): 399-403.
[12]
李智钢, 高翠玲, 李志强. 高原环境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J]. 武警医学, 2022, 33(5): 454-458.
[13]
司迎, 焦健, 傅振强, 都基权, 张鹏. 高分辨率CT多平面重建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应用 [J]. 武警医学, 2022, 33(4): 295-297.
[14]
王春来, 宁勇, 尚景瑞. 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 [J]. 武警医学, 2022, 33(4): 315-318.
[15]
陈炎, 陈耿, 任磊. 弥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应用 [J]. 武警医学, 2022, 33(4): 34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