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清源,李 楠,张旭东,等. 表现为非典型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例[J].武警医学,2014,25(12):1264-1265.
|
[2] |
单希征,孙 勍. 眩晕病治疗的重要进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复位治疗[J].武警医学,2009,20(4):375-376.
|
[3] |
高连红,辛 熠,潘志强,等.局麻下乙状窦后进路神经根减压术中刺激反应及术后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27(11):796-798.
|
[4]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163-164.
|
[5] |
张青俊, 徐国刚, 林彦涛.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3, 27(3):291-293.
|
[6] |
孙 勍,马丽涛,李 娜,等. 前庭功能诊治系统SRM-Ⅳ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8(1):83-85.
|
[7] |
王健康,董晓莉,王恩彤,等. SRM-Ⅳ前庭功能治疗系统临床疗效评价[J].空军医学杂志,2012,9(28):138-13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