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耀邦赵紫阳要求广大干部重视未来动向 注意研究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和对策 把握时机迎头赶上振兴经济繁荣社会[N].人民日报,1984-6-25.
[2] 美国1980年畅销的经济书籍[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1(3).
[3] 姜殿铭.新的技术革命在日本[N].光明日报,1984-2-26.
[4] 托夫勒和他的近作《第三次浪潮》[J].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1,(10):64.
[5] 日本经济新闻社及其所属报刊为“新的产业革命”大造舆论[N].经济参考, 1983-10-4.
[6]加拿大举行大型会议讨论新产业革命 确定发展战略以及改革教育和再训练等任务[N].经济参考,1983-12-8.
[7]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迎接新的技术革命——新技术革命知识讲座(上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55.
[8] 张云方.在新技术革命中的日本[N].人民日报,1984-3-16.
[9]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快报》编辑部等编.世界新产业革命动向[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4,162-169.
[10]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迎接新的技术革命——新技术革命知识讲座(上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56.
[11] 董乐山.托夫勒的“三次浪潮”论[J].读书,1981(11).
[12] 凯芳.从心理角度预测“新人”性格的形成——阿·托夫勒新作《第三次浪潮》简介[J].未来与发展,1982(2).
[13] 顾吉环等.钱学森文集(卷3)[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146-147.
[14] 王建新.探索人类未来的未来学(学术与思潮)[N].人民日报,1983-1-30.
[15] 【美】阿尔文·托夫勒著、黄明坚译.第三次浪潮[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351-362.
[16] 吴明瑜.在“新的世界产业革命”与我国的对策讨论会结束时的发言(1983年11月27日),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17] 赵紫阳.赵紫阳同志谈“第四次产业革命”问题[J].图书馆,1984(3).
[18] 赵紫阳.应当注意研究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和我们的对策——赵紫阳同志1983年10月9日在国务院召开的一次小型座谈会上的讲话[J].经济工作通讯,1984(1).
[19] “新产业革命”的背景[N].人民日报,1983-12-4.
[20] 张显高.西欧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N].人民日报,1984-3-2.
[21] 张云方.在新技术革命中的日本[N].人民日报,1984-3-16.
[22] 吴锡俊.保加利亚准备迎接世界性新技术革命[N].人民日报,1984-4-17.
[23] 潘琪昌.西欧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前景[N].人民日报,1984-5-26.
[24] 朱建荣.“新产业革命”和未来的社会生活[N].光明日报,1984-1-8.
[25] 本报邀请六位科学家就如何迎接世界“新产业革命”的挑战发表意见 贯彻科技面向经济的战略方针 加快发展新兴科学技术的步伐[N].光明日报,1984-1-11.
[26] 姜殿铭.新的技术革命在日本[N].光明日报,1984-2-26.
[27] 邵文杰.简介西方有关新的技术革命[N].光明日报,1984-3-18.
[28] 吴士嘉.迎接“新的产业革命”浪潮[N].文汇报,1983-12-29.
[29] 方永楚,杨鲁军.谈谈国外“新产业革命”[N].文汇报,1984-1-4.
[30] 张敏求.新技术革命知识讲座结束[N].人民日报,1984-10-6.
[31] 杜磊.改革开放初期新技术革命对策大讨论研究(1983-1988)[J].中共党史研究,2018(6).
[32] 柳红.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170.
[33] 邓宏图、曾素娴.历史逻辑起点的政治经济学含义:1979年前后的中国制度变迁[J].开放时代,2010(9):
[34] 谢谢托夫勒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N].南方都市报,2016-7-3.
[35] 赵杉、梦棠.关于世界和中国的未来——和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对话[J].紫光阁,2002(2).
[36]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4-305.
[3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8.
[38] 邓寿鹏.挑战和迎战—三年来我国对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技论坛,1986(10).
[3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345.
[40] 朱丽兰、管志安、徐昌敏.中国改革全书(1978-1991)科技体制改革卷[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185.
[4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37.
[42] 于维栋.希望的火光——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
[43] 科学技术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科技思想年谱(1975-1994)[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209.
[44] 宦乡.纵横世界[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4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4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245-1256.
[47] 第三次浪潮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N].光明日报,1985-12-18.
[48]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电子篇)2018[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3.
[49]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软件篇)2018[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3.
[50] 影响近现代中国的50个外国人[N].环球时报,2006-7-28.
[51] 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J].求是,20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