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众参与在科技伦理治理的众多路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公众参与的概念、目的及其基准的分析可以为公众参与的制度化建设提供支撑。公众参与的概念随着实践和理论的进展动态发展,其内涵不断丰盈,趋向于强调公众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参与的深度和多样性。规范科技活动的伦理原则是由科技领域公共职能部门及所有参与者共建,公众是科技伦理治理的行动主体,可以为科技政策贡献意见,对科技活动进行监督,甚至贡献创造性的力量。科技伦理治理中的公众参与至少应以科学、福祉、公正、尊重、效益五重价值为目的。知识拓展应获得公众支持,技术进步应惠及公众。个人福祉、社会福祉、人类福祉应当并重,保护研究参与者与保证研究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同等重要。随着对科技活动公共属性和社会影响的深入认知,公众参与已成为科技伦理治理的必备路径。保障科技活动中的分配公正、回报公正和程序公正均需公众参与。为实现科技向善,尊重人和公民权利,需听取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依靠公众行动。全面考虑科技活动的多种效益,需公众提供全面视角。公众参与科技伦理治理的基准至少应当包含目标制定得当、代表选择公平、形式设计得宜、过程公开透明并取得有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