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专稿

  • 基于区际产业联动的协同创新过程研究
  • 高伟;缪协兴;吕涛;张磊
  • 2012 Vol. 30 (2): 175-185.
  • 摘要 ( )
  • 面对当前跨国公司主宰的全球价值链体系,我国产业通过区际联动形成价值链协同创新,是实现产业升级均衡对接全球价值链体系的可行途径。将协同创新过程分为信息获取、学习吸收和应用三个阶段,基于四个假设构建了协同创新模型,从五个步骤解析了联动创新过程。模拟发现,技术的可分解性、联动主体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接受能力是影响协同创新效应的主要因素,联动主体的信息获取和接受能力与系统的创新效应存在正向关系,且接受能力的创新效应强于信息能力。政策启示在于,建立与国内外发达国家或区域的链接关系,与增强区域的接受能力,均可增强区际联动的协同创新效应,但是后者效应优于前者。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科学哲学:多元化、碎片化与内在一致化——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
  • 髙剑平
  • 2012 Vol. 30 (2): 213-224.
  • 摘要 ( )
  • 多元化、碎片化是当今科学哲学的趋势。多元化使科学哲学从“内部”走向“外部”,碎片化则使其从“建构”走向“解构”。科学哲学面临着“内”“外”两种困境:逻辑分析方法难以与科学家的具体实践活动达成一致是其内部困境;从知识论到社会学,科学沦落为利益的建构物,科学的本质被颠覆,是其外部困境。困境的哲学根源是“实体”与“关系”的本体论分野以及“主”“客”二元的分裂,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主体无法“表征”客体。多元化与碎片化为科学哲学的内在一致化准备了充分条件,回到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从“表征”走向“实践”,则是科学哲学重振昔日辉煌的必须的途径。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中国科技政策主体合作网络演化研究
  • 刘凤朝;徐茜
  • 2012 Vol. 30 (2): 241-248.
  • 摘要 ( )
  •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不同发展阶段中国科技政策制定主体合作网络图谱,提炼网络结构演化的模式特征;通过合作“广度—强度”二维矩阵分析政策主体在网络中的角色演变,并识别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核心主体在科技政策主体合作网络生成与演化过程中的功能演变及其对网络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科技政策主体合作网络演化过程中,整体结构优化与主体功能提升相互促进,并呈现出同步演化特征;中国科技政策主体合作网络演化具有体制改革推动和科技发展需求拉动的双重驱动特征。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产品复杂性与主体互动模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 张慧颖;王辉
  • 2012 Vol. 30 (2): 294-300.
  • 摘要 ( )
  • 结合产品创新过程,借鉴生物演化的适应度景观概念,将系统中多主体的互动模式引入NK模型,运用模拟仿真考察产品复杂程度、小世界型与偏好依附型两种互动模式对合作网络中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复杂性保持不变,在基于合作网络的产品创新过程中,当产品复杂性较低或较高时,偏好依附型互动模式优于小世界型互动模式;当产品复杂性适中时,小世界型互动模式优于偏好依附型互动模式。互动模式保持不变时,两种互动模式下的创新绩效都随着产品复杂性的增加而减少。
  • 消费者创新性对新产品创新性行为的权变影响
  • 刘石兰;郝斌
  • 2012 Vol. 30 (2): 312-320.
  • 摘要 ( )
  • 有关消费者创新性与新产品采用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的结论并不一致,但这种不一致关系背后的原因探讨和每种关系存在的条件研究却明显不足。文章试图在消费者创新性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影响两者关系的调节机制。结论表明,只有认知创新性才与新产品的实际采用正向相关,而感知创新性只与新产品的创新性信息搜寻正向相关;创新性消费者的社会沟通与学习、对新产品的风险感知以及新产品的创新性属性对感知创新者和认知创新者的新产品创新性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上述结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的消费者创新性和新产品采用理论,而且还为新产品的营销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