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海波 安涌洁 任 婧 张亚峰. 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贯标效果与机理研究———基于中国科学院问卷调查的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24, 42(2): 322-334. |
[2] |
姜子莹 封凯栋 沈群红. 复杂产品系统中工程师主导型企业崛起机制[J]. 科学学研究, 2024, 42(1): 136-145. |
[3] |
何建洪 李 林 朱 浩. 我国先进制造技术追赶中子领域与周期选择[J]. 科学学研究, 2022, 40(9): 1583-1597. |
[4] |
马文静 胡贝贝 王胜光. 基于新型研发机构的知识转移逻辑[J]. 科学学研究, 2022, 40(4): 665-673. |
[5] |
张娜 孙超. 网络社群结构动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2, 40(4): 734-745. |
[6] |
杨超 危怀安. 政策助推、创新搜索机制对科研绩效的影响 ——基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9): 1651-1659. |
[7] |
徐蕾 倪嘉君. 网络异质性如何提升创新绩效——基于设计驱动型创新解析视角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7): 1334-1344. |
[8] |
苏敬勤 刘畅. 政治嵌入度与自主创新绩效的悖论关系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2): 375-384. |
[9] |
洪勇 李琪. 基于主体间多维交互的产学研知识转移机理[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5): 857-867. |
[10] |
曹聪 李宁 孙玉涛. 中国中长期科技规划与自主创新战略(2006~2012)[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12): 2122-2124. |
[11] |
王旭 褚旭. 债权融资是否推动了企业创新绩效——来自治理二元性理论的动态解释[J]. 科学学研究, 2017, 35(8): 1264-1272. |
[12] |
刘凤朝 朱姗姗 马荣康. 创新领导者和追随者研发投入决策差异——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J]. 科学学研究, 2017, 35(11): 1707-1715. |
[13] |
曹霞 宋琪. 产学合作网络中企业关系势能与自主创新绩效 ——基于地理边界拓展的调节作用[J]. 科学学研究, 2016, 34(7): 1065-1075. |
[14] |
张晓东 袁永娜 霍国庆. 战略驱动科研组织发展模式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6, (1): 107-115. |
[15] |
孙喜 路风. 从技术自立到创新——一个关于技术学习的概念框架[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7): 975-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