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汉林,朱行.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挑战及对策[J].经济学家,2016(12):37-44.
[2] 刘亮, 刘军, 李廉水, 等. 智能化发展能促进中国全球价值链攀升吗?[J]. 科学学研究, 2020:1-15.
[3] Graetz G, Michaels G. Robots at work: the impact on productivity and jobs[J]. CentrePiece - The Magazine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 2015.
[4] Acemoglu, Daron, Restrepo, et al. The Race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for Growth, Factor Shares, and Employ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8.
[5] 吕文晶, 陈劲, 刘进. 智能制造与全球价值链升级——海尔COSMOPlat案例研究[J]. 科研管理, 2019,40(04):145-156.
[6] 李廉水, 鲍怡发, 刘军. 智能化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0,38(04):609-618.
[7] 吕文晶, 陈劲, 刘进. 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模式与企业平台建设——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9(07):1-13.
[8] 肖静华, 胡杨颂, 吴瑶. 成长品:数据驱动的企业与用户互动创新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 2020,36(03):183-205.
[9] 戚聿东, 肖旭. 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变革[J]. 管理世界, 2020,36(06):135-152.
[10] 盛朝迅. 推进我国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与方略[J]. 改革, 2019(10):45-56.
[1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工业互联网综合知识读本[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9.
[12] 李海舰, 田跃新, 李文杰.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 中国工业经济, 2014(10):135-146.
[13] 赵振. “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10):146-160.
[14] 曾雪云, 徐雪宁. 智能化与信息科技革命驱动的财务成本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9学术年会综述[J]. 会计研究, 2020(02):191-193.
[15] 赵璨, 曹伟, 姚振晔, 等. “互联网+”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粘性吗?[J]. 财经研究, 2020,46(04):33-47.
[16] 余青英, 余新培. 工业4.0对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 财务与会计, 2016(19):52-54.
[17] 吴义爽, 盛亚, 蔡宁. 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智能定制研究——青岛红领服饰与佛山维尚家具案例[J]. 中国工业经济, 2016(04):127-143.
[18] 何雪锋, 陈静利, 张鑫. 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作业成本法探究——以我国烟草工业企业为例[J]. 财会月刊, 2018(17):69-72.
[19] 吉艳平, 韩明华, 郑大亮. 制造企业智能化升级路径选择研究——基于企业主体的视角[J]. 经济体制改革, 2018(06):89-95.
[20] Nambisan 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Service Innovation: A Brief Assessment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2013,14(4):215-226.
[21] Frank A G, Dalenogare L S, Ayala N F. Industry 4.0 technologies: Implementation patterns in manufacturing compan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9,210:15-26.
[22] 赵振, 彭毫. “互联网+”跨界经营——基于价值创造的理论构建[J]. 科研管理, 2018,39(09):121-133.
[23] 王如玉, 梁琦, 李广乾. 虚拟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空间组织新形态[J]. 管理世界, 2018,34(02):13-21.
[24] 谢获宝, 惠丽丽. 成本粘性、公司治理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基于企业风险视角的经验证据[J]. 管理评论, 2017,29(03):110-125.
[25] Yu F, Wang L, Li X.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on new energy vehicle enterprise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J]. Energy Policy, 2020,141.
[26] 戚聿东, 蔡呈伟. 数字化对制造业企业绩效的多重影响及其机理研究[J]. 学习与探索, 2020(07):108-119.
[27] 温忠麟, 叶宝娟.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22(05):731-745.
[28] 陈小悦, 徐晓东. 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 经济研究, 2001(11):3-11.
[29] Tan J, Peng M W. Organizational slack and firm performance during economic transitions: Two studies from an emerging econom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3, 24(13):1249-1263.
[30] 孙早, 侯玉琳. 工业智能化如何重塑劳动力就业结构[J]. 中国工业经济, 2019(05):61-79.
[31] 陈晓华, 刘慧. 成本上升、外需疲软与制造业技术复杂度演进——基于内外资和要素密集度异质性视角[J]. 科学学研究, 2014,32(06):860-872.
[32] 戴翔.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基于贸易附加值的测算[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01):78-88.
[33] 穆林娟, 张妍, 刘海霞. 管理者行为、公司治理与费用粘性分析[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8(01):75-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