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 Vol. ›› Issue (10): 1453-1458.
郑作龙1,朱凤青2,孟庆伟2,黄富强3
摘要: 对争论中隐性知识的理解与界定进行概述,归纳总结了隐性知识的两种类型:尚未被形式化的知识与不能被形式化的知识,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形式化手段未创新,现有技术手段无法将隐性知识形式化;隐性知识本质属性决定其不能被完全形式化。通过回溯波兰尼“骑自行车的能力”案例和引入Collins & Kusch“行动的体现”理论,对隐性知识“何以可能”做了案例性和理论性分析;最后提出“回到行动中理解隐性知识”的路径,认为隐性知识存在个体身心、特定情境下以具体行为体现,涉身性、情境化、实践过程性是其本质属性,隐性知识难以被完全编码化及形式化表示。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