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专稿:科研经费分配与管理笔谈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行动视域下隐性知识探析——基于波兰尼视角和“行动的体现”理论的考究
-
郑作龙 朱凤青 孟庆伟 黄富强
-
2013 Vol. (10):
1453-1458.
-
摘要 (
)
-
对争论中隐性知识的理解与界定进行概述,归纳总结了隐性知识的两种类型:尚未被形式化的知识与不能被形式化的知识,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形式化手段未创新,现有技术手段无法将隐性知识形式化;隐性知识本质属性决定其不能被完全形式化。通过回溯波兰尼“骑自行车的能力”案例和引入Collins & Kusch“行动的体现”理论,对隐性知识“何以可能”做了案例性和理论性分析;最后提出“回到行动中理解隐性知识”的路径,认为隐性知识存在个体身心、特定情境下以具体行为体现,涉身性、情境化、实践过程性是其本质属性,隐性知识难以被完全编码化及形式化表示。
-
基于科学的创新:对青霉素和晶体管的案例的重新分析
-
林苞 雷家骕
-
2013 Vol. (10):
1459-1464.
-
摘要 (
)
-
科学不只是以求知为目的,并且实际上能够产生新技术。这种基于科学的创新往往发生在科学的前沿,并且与新行业的形成有关。但对这种创新的模式,理论上尚未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两个著名的案例(青霉素和晶体管的发明)的重新分析,对这一类创新的模式、互动与动态进行了研究。基于科学的创新显示出由科学发现驱动的线性模式,依赖科学与技术的互动。这两个案例还显示:在某些行业,创新一直保持着与科学的联系,而在另一些行业,创新则由基于科学的模式转向基于技术的模式。这些发现对于政策和理论的含义也在文中进行了讨论。
-
后学院科学中的信任问题
-
单巍 朱葆伟
-
2013 Vol. (10):
1465-1471.
-
摘要 (
)
-
后学院科学时代,科学受到了来自政府、企业、公众等社会各界的影响,
其目标也从求真变成了应用。科学在变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其风险性日益增长,公众开始质疑科学,逐渐形成信任危机。现在的科学知识更多的是在情境中产生的,应该以科学治理和公众参与的方式重建对公众科学的信任,同时还应加强科学家自身的规范建设。
-
论科学成果的视觉表达——以Nature、Science、Cell为例
-
王国燕 汤书昆
-
2013 Vol. (10):
1472-1476.
-
摘要 (
)
-
中国的科研能力正在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顶级学术期刊上。封面故事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和业界关注度远高于普通成果的表达。目前中国顶级基础科学成果的视觉表达对美国的科学图片创作机构有较高的依赖,自主创作能力明显不足,这反映了中国基础科研与人文艺术素养的割裂。准确理解科学内容并进行恰当的视觉表达,实现科学与视觉艺术的交叉创新,中国也可以有更多的成果登上Nature、Science、Cell等期刊封面。
-
中国社会信任与社会风险透视——基于知识图谱的视角
-
郭未 王灏晨 罗朝明
-
2013 Vol. (10):
1477-1487.
-
摘要 (
)
-
在逻辑理路上对社会风险与社会信任之间存在的互为因果性的关联机制得到澄清,并充分阐释采用知识图谱研究范式解析中国社会风险与社会信任的正当性基础之上,本文使用SPSS与Ucinet对超过2000篇以“社会风险”和“社会信任”为篇名或关键词的中文文献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从而透视到了当代中国在现实中所面临的社会风险与社会信任问题的主要来源、发生领域、主要类型等方面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中国社会中的社会风险与社会信任在类型、特征和性质等方面与西方社会的差异。据此提出,中国政府应优先建立“制度的信任”,才可能有效化解以整个社会系统不断增加的复杂性所意味着的持续增加的社会风险,从而保持未来中国社会的长期和谐稳定。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开放科学技术政策:理论内涵及建构逻辑与社会效应
-
张学文
-
2013 Vol. (10):
1488-1494.
-
摘要 (
)
-
创新知识的开放与披露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至关重要。R&D人员对创新知识的可占有性存在两种可替代性的策略:开放科学或保密。全球化开放创新时代,R&D人员通常会采取开放科学的策略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基于这种观点,本研究对开放科学技术政策的建构提供了全新的解释,并从“科学-商业”二元价值维度提出三种类型的开放科学行为,并深入探讨了开放科学技术政策建构的三大基本逻辑和社会效应。
-
美国公共研发项目外资公司参与政策研究
-
肖尤丹
-
2013 Vol. (10):
1495-1503.
-
摘要 (
)
-
在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和科技资源国际流动日益频繁的发展背景下,外资公司参与公共研发计划是成为挑战科技政策制定者的重要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联邦政策就试图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措施应对外资公司参与的政策挑战,并且通过20余年的政策实践逐步确立了带有鲜明美国特色的外资公司参与公共研发制度。通过回溯上世纪80年代美国所面临的研发国际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背景,分析公共研发项目外资公司参与的制度背景,并全面整理美国联邦机构对于外资公司参与的差异化政策立场,评述以美国外资公司参与公共研发制度为重点的政策研究路径,系统研究美国公共研发项目外资参与政策的基本特点,以期为我国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借鉴参考。
-
中国专利激增动因及创新力研究
-
詹爱岚 翟青
-
2013 Vol. (10):
1504-1511.
-
摘要 (
)
-
“专利激增”现象解读可起到较好的自我审视与警醒作用。在回顾了1980年代以来欧、美、日、韩及台湾地区专利激增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梳理解读基于专利计量的中国专利激增动因及创新力研究。经过数年努力,中国“傲人”的专利申请“量变”尚未产生令人信服的创新能力“质变”。近年的创新政策“组合拳”所产生的协同效应,仅在沿海开发区的一批新兴ICT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得到了一定程度体现。中国是时候该驻足反思,努力寻求一条适合自身创新能力建立的路径。一方面,国家专利与创新制度建设应在“质”与“量”的选择间溯本求源;另一方面,企业应紧跟全球产业市场脉搏,不断夯实自身研发基础,力争成为全球创新与专利战备竞赛场上一员。
-
不同类型研发活动如何影响TFP
-
陈钰芬 黄娟 王洪刊
-
2013 Vol. (10):
1512-1521.
-
摘要 (
)
-
本文利用2000-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在测算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将R&D投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利用面板模型考察不同类型研发活动分别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控制人力资本、FDI以及所有制结构等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对TFP的影响小于试验发展的影响。分区域看,东部沿海地区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TFP的影响大于试验发展,而内陆地区的试验发展对TFP影响更加显著,人力资本和FDI对TFP均有促进作用,而所有制结构有负的作用。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案例研究数据科学性的评价体系—基于不同数据源案例研究样本论文的实证分析
-
苏敬勤 刘静
-
2013 Vol. (10):
1522-1531.
-
摘要 (
)
-
案例研究成为国内学者探索中国情境下基于企业实践的管理理论的重要研究方法,本文基于现有案例研究方法相关理论,从数据处理的角度提出一个评价案例研究数据科学性的评价体系,以全面评估案例研究者处理数据问题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为研究者运用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案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该体系包括由六项指标构成的数据收集策略评价要素(数据选择理由、多种数据来源、数据来源说明、数据补充清理、数据偏差说明、建立案例研究数据库)和由两项指标构成的数据分析策略评价要素(构念与数据的契合性说明、构念三角验证)。以上述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为基础设计测量题项,并以2007年—2011年已发表在国内领先管理期刊的122篇案例研究论文为样本,将基于一手数据的案例研究论文样本与基于二手数据的案例研究论文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国内案例研究者在处理数据科学性问题上的实践和不足。最后,给出提高案例研究数据科学性的研究策略,以期推动中国的管理学案例研究的发展。
-
知识距离、环境不确定性和组织间知识共享关系 ——一个存在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
-
陈涛 王铁男 朱智洺
-
2013 Vol. (10):
1532-1540.
-
摘要 (
)
-
目前关于组织间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涉及知识距离和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研究很少。通过对长三角地区345家企业的调查,研究了知识距离、环境不确定性和组织间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对于知识距离和组织间知识共享之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距离是组织间知识共享前因变量,并对其产生影响;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对知识距离和组织间知识共享产生正向调节效应。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环境不确定性对组织距离和组织间显性知识共享之间没有调节作用,但对职业距离和组织间显性知识共享存在调节效应;技术不确定性对于知识距离和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之间存在调节作用;市场不确定性对于职业距离和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之间存在调节作用,但对于组织距离和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之间并不存在调节效应。由此揭示了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对于组织距离和不同类型知识的影响是有差异的,这有助于企业进行知识实践过程进行预先设计和掌控。
-
知识溢出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耦合机制研究
-
傅利平 周小明 罗月丰
-
2013 Vol. (10):
1541-1547.
-
摘要 (
)
-
知识溢出既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内部主要的知识流动渠道,也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形成与演进的关键动力机制。基于各合作创新主体间的技术供求关系,本文构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内部的知识供求均衡模型,采用微观经济学的供求分析法研究阐释了知识溢出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磨合协调期、规范发展期、螺旋上升期三阶段的耦合机制,并分析论述了知识溢出对创新网络、创新主体及区域产业集聚、创新能力及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后提出了后续研究的展望。
-
创业环境与新企业竞争优势:CPSED的检验
-
王秀峰 李华晶 张玉利
-
2013 Vol. (10):
1548-1552.
-
摘要 (
)
-
本研究基于2009年开始的中国创业动态跟踪调查项目的调查数据,首次对创业环境对创业的支持性、环境中可感知的创业者、环境中存在的创业资本、个体创业动机水平、新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
-
分维度企业社会网络对企业能力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异质性探讨
-
杨卓尔 高山行 高宇
-
2013 Vol. (10):
1553-1563.
-
摘要 (
)
-
本文基于制度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将企业社会网络细分为垂直联系、水平联系和政治联系三个维度,探讨其对于企业技术能力和技术商业化能力的非线性作用机制。通过404家中国企业的调研数据分析,发现垂直联系与企业技术能力和技术商业化能力均呈倒U型关系;水平联系与企业技术能力呈倒U关系,而与企业技术商业化能力呈正U关系;政治联系与企业技术能力和技术商业化能力均呈倒U关系。所有的假设都得到了实证检验的支持。论文在充分肯定企业管理者联系对于企业资源积累、能力培育方面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探讨并检验了不同类型的联系对于企业能力提升的潜在约束。论文的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拓展了管理者联系研究的理论边界,并为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理论依据。
-
科研压力对科研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学术氛围与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
-
王仙雅 林盛 陈立芸
-
2013 Vol. (10):
1564-1571.
-
摘要 (
)
-
高校对科研绩效的日益重视致使教师产生了巨大的科研压力,而科研压力对科研绩效的作用机理是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学术氛围和情绪智力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科研压力对科研绩效的影响模型,深入探讨了学术氛围和情绪智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机制。结果表明:在当前的情景下,科研压力对科研绩效有负向影响;学术氛围和情绪智力均能正向调节科研压力与科研绩效的关系,并且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强于学术氛围的调节作用;学术氛围与情绪智力的交互作用同样对科研压力与科研绩效的关系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经过分析和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启示,以期为高校的科研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指导。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论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研究
-
阳双梅 孙锐
-
2013 Vol. (10):
1572-1580.
-
摘要 (
)
-
在对创新问题的研究中,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经常被区别对待甚至对立起来。本文通过对创新概念的辨析,将传统的创新概念拓展为人们对系统的所有改进活动;因此,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均可表述为由资源和能力、决策及价值成果三要素组成的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复杂的动态创新过程。每个主体都受各自目标的驱使,在各自资源约束下,通过个体和交互的创新行为不断突破资源约束和目标,以创造更好的新的产品、过程和服务。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有助于对创新进行更为定量和形式化的描述和分析。
-
以往绩效与网络异质性对知识创新的影响研究——网络中心性位置是不够的
-
张华 郎淳刚
-
2013 Vol. (10):
1581-1589.
-
摘要 (
)
-
摘要 基于前人文献中对社会网络影响个体知识创新的研究争论,该文通过理论分析认为,以往研究通常把网络作为了机会的代理和信息的代理。为了深入了解网络影响知识创新的机理,同时考虑到个体在利用网络机会上的差异,该研究将个体以往绩效与网络异质性构建理论模型。并基于此理论模型,对美国生物高科技行业11年间的专利合作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中心性与知识创新正相关,但这种正相关关系同时受到个体以往绩效的正向调节作用;而这种调节作用同时又受到网络异质性的负向调节。研究结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特征与网络对知识创新的交互机理,并为推动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
-
多维邻近性对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的影响——基于中国共同专利数据的实证分析
-
党兴华 弓志刚
-
2013 Vol. (10):
1590-1600.
-
摘要 (
)
-
区域间的邻近性是影响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的重要因素。本文界定了区域间的认知邻近性、制度邻近性、地理邻近性,提出了多维邻近性对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关系的概念模型,基于1999-2009年中国30个区域间的共同申请专利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认知邻近性、制度邻近性、地理邻近性是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的显著影响因素。其中国区域间认知邻近性过高,制约了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的发展;区域间制度邻近性对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有促进作用,而地方保护主义对中国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的影响已不显著;地理邻近性仍然是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的重要促进因素;区域创新能力相似性对多维邻近性与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