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云 翟晓荣. 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基础研究特征及启示[J]. 科学学研究, 2022, 40(6): 1085-1095. |
[2] |
王国燕 徐飞. 中国科学学研究的范式演变[J]. , 2021, 39(3): 0-0. |
[3] |
陈悦 张立伟 刘则渊. 世界科学学的序曲——波兰学者对科学学的重要贡献[J]. 科学学研究, 2017, 35(1): 4-10. |
[4] |
黄庆桥. 钱三强与科学学在中国的发展[J]. , 2013, (6): 956-960. |
[5] |
郭凤娇 李长玲 刘非凡. 基于SNA的我国科学学潜在合作情况分析[J]. , 2013, (2): 184-190. |
[6] |
刘则渊 陈悦 朱晓宇. 普赖斯对科学学理论的贡献——纪念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逝世30周年[J]. 科学学研究, 2013, (12): 1761-1772. |
[7] |
刘则渊. 论钱学森的科学学思想[J]. , 2012, 30(1): 5-13. |
[8] |
宋兆杰;曾晓娟. 多布罗夫:苏联科学学基辅学派的创始人[J]. , 2012, 30(1): 60-65. |
[9] |
彭煦舟;曾国屏. 运动的巴斯德象限——以LED为例对科学-技术螺旋互动律的考察[J]. , 2011, 29(8): 1135-1140. |
[10] |
杨慧;宋华明;刘小斌. 全过程界面管理视阈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研究——鉴于美、日、西欧等发达国家经验[J]. , 2011, 29(5): 684-691. |
[11] |
许静;党亚茹. 期刊论文的多重基金资助问题研究[J]. , 2010, 28(8): 1135-1140. |
[12] |
王续琨;郭涵宁;刘盛博. 管理科学学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J]. , 2010, 28(11): 1649-1655. |
[13] |
彭洁;赵奎涛;赵伟;王运红. 自然科技资源的产权界定分析[J]. , 2009, 27(7): 976-980. |
[14] |
侯海燕;屈天鹏;刘则渊. 科学学在我国大学的兴起与发展[J]. , 2009, 27(3): 334-339. |
[15] |
陈益升. 钱学森与科学学
[J]. , 2009, 27(12): 1769-17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