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科学学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导航切换
科学学研究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科技论坛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产权创造“扶助”政策?——兼论知识产权创造者的社会责任
董涛
2009 Vol. 27 (3): 321-327.
摘要 (
)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创造活动,中央和地方政府从产业政策、财税以及资金等各个方面积极扶持,鼓励企业创造更多具有竞争能力的知识产权。但是,一些现象,如“大片泛滥”、“汉芯事件”、“垃圾专利”、驰名商标认定的混乱等的出现,需要我们对目前的激励知识产权创造的政策措施进行深入的反思。本文以电影业的状况为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我国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科学学理论
科学文本研究的神话范式及其转变
王彦雨;池田
2009 Vol. 27 (3): 328-333.
摘要 (
)
传统的科学文本分析范式是内容无涉的神话式研究模式,它在科学文本与科学实践之间作了“真实反映论”的处理。而SSK学者则打开了科学文本的黑箱,从认知的角度来解构传统的科学文本神话观,试图打破传统科学文本观在文本与真实世界之间所标注的反映论逻辑。文章认为这种转向既与科学哲学界语言学、修辞学、解释学转向相一致,同时也打开了SSK进行自我反思的通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就实践意义来讲,它提醒人们进行科学文本关注,为科学失范的预防提供认识论依据,同时也启示了一种基于传统宏观分析与SSK微观研究互补的新的方法论。
科学学在我国大学的兴起与发展
侯海燕;屈天鹏;刘则渊
2009 Vol. 27 (3): 334-339.
摘要 (
)
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学在我国大学兴起,并在近30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将大学科学学的成长历程分为三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科学学进入中国大学课堂, 20世纪90年代大学科学学在调整中成长, 21世纪新时期大学科学学发展的新局面,并分别对这三个阶段做了论述。在回顾科学学在大学发展的历史的基础上,指出其将来的发展走势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基于知识布局的高校分类的理论构建
潘黎;刘元芳
2009 Vol. 27 (3): 340-344.
摘要 (
)
从知识与学科的关系切入,在分别阐述了理论形态学科、实体形态学科、知识集合、知识组织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中的理论形态学科和知识集合、实体形态学科和知识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据此提出高校的学科布局和知识布局相互关系的理论模型,从而为基于知识布局的高校分类提供理论支撑。
基于科学学期刊论文的国家基金项目计量学研究
纪蔚蔚
2009 Vol. 27 (3): 345-349.
摘要 (
)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以1998—2007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3种科学学来源期刊中的国家基金论文为统计数据源,对10年来资助发表论文的国家基金项目进行计量学研究,分析揭示国家基金项目的空间分布、资助绩效、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等。
比较研究各国科研机构论文产出的基尼系数
马峥;俞征鹿;袁军鹏;苏成;胡志宇;潘云涛;武夷山
2009 Vol. 27 (3): 350-355.
摘要 (
)
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是经济学领域的经典指标,在1905年就开始应用于分析收入不平等状况。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通过统计某一个群体,例如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居民收入的数据,绘出其对应的洛伦兹曲线并计算基尼系数。基尼系数的数值从0到1,对应着从绝对平均到绝对不平均的情况。有很多相关的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程度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除了经济学领域,基尼系数的概念还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的定量分析研究中。本研究尝试将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应用于国家的科研究论文产出不平衡状态的研究。在研究中通过科技论文的数量反映各国科技产出的情况。选取的数据来自SCIE 1995—2007年的数据,进行国际比较的对象是中国以及其他10个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英国、德国、韩国、印度、巴西和芬兰),这些国家包括了追赶型的科技后发国家和传统科技强国。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传统科技强国的基尼系数相对较小,而快速发展的创新型国家的基尼系数相对较大,而0.6是一个不很确切的分界线。同时一些国家,例如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并不符合这个结论。
标准化与兼容理论研究综述
曹虹剑;罗能生
2009 Vol. 27 (3): 356-362.
摘要 (
)
标准化与兼容理论是产业组织理论新兴的研究领域。标准是为避免无序状态,减少不确定性及交易费用,就如何解决重复出现问题而达成的共识;而兼容意味着不同的产品有更多的可接入性与可互换性。标准化与兼容理论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下面五个方面展开:企业竞争策略、技术创新、市场结构、市场效率与治理方式。回顾标准化与兼容理论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争议贯穿着始终。我们要以新眼光来看待新经济现象,制定新政策。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基于专利的技术轨道实证研究
黄鲁成;蔡爽
2009 Vol. 27 (3): 363-367.
摘要 (
)
首先介绍了技术轨道的概念与发展,以及S曲线方法在技术轨道研究中的应用与局限性。提出利用专利探讨行业技术轨道问题,并针对笔记本电脑电池领域进行了实证分析。行业技术轨道的关键问题在于预测当前技术的发展和未来替代技术的开端,为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三方面的分析:专利递增数量分析、技术更新速度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
纳米技术专利的法律状态信息分析
郭颖;朱东华;苏源
2009 Vol. 27 (3): 368-373.
摘要 (
)
专利法律状态信息对于把握专利质量、判断技术成熟度有重要意义,但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在搭建了专利法律状态信息分析框架后,选择纳米技术中国专利为实证研究对象,主要从专利授权分析、专利失效分析和专利寿命分析三个角度对申请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及地区进行法律状态信息分析,在获得实证分析结论的同时发现专利法律状态信息是对专利申请基本信息的重要补充,在衡量技术实力、研发差距和专利质量方面意义尤为重要。
大学研发对高新企业创建和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
赵文红;刘丽兰
2009 Vol. 27 (3): 374-380.
摘要 (
)
通过对中国27个省市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大学研发与高新技术企业创建的关系,以及大学研发、高新技术企业创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研发可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创建,且对推动地区就业的增长既有直接的又有间接的影响,间接的影响是大学研发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创建的促进作用而推动地区就业的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外商控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负面效应及其法律对策
陈业宏;肖蓓
2009 Vol. 27 (3): 381-387.
摘要 (
)
外商通过控股控制企业技术研发、限制核心技术溢出,中方技术的法律保护也受到制约,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产生负面影响。必须修改现行立法,在规制外资控股的前提下提高技术出资比例,鼓励外商以技术出资;对技术出资中的评估标准、作价、出资的方式、控制权、后续改进技术成果的归属和使用等问题作明确法律规定,防止控股外商滥权侵害中方权利;完善引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和创新方面的法律法规。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金融支持效应分析
段一群;李东;李廉水
2009 Vol. 27 (3): 388-392.
摘要 (
)
跨国资本对中国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觊觎已久,国内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一直面临资金匮乏的瓶颈,迫切需要我国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基于国内装备制造产业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反映国内金融体系与装备产业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模型,主要分析了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对各个装备制造行业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金融体系的现状并不适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金融支持效应欠佳,进一步地,据此得出了今后发展的若干启示。
基于随机前沿方法的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效率研究
梁彤缨;陈修德;卢春源
2009 Vol. 27 (3): 393-398.
摘要 (
)
运用基于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方法,对中国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在2001—2006年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的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将广东省划分为三大区域(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的总平均效率为0.4015;在三大区域之间,珠江三角洲的效率最高,粤东粤西两翼的效率次之,粤北山区的效率最低。最后就如何提高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的效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大型集团企业知识共享模式研究
张成洪;郭磊
2009 Vol. 27 (3): 399-406.
摘要 (
)
知识是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心自身的知识积累与更新,以适应时代瞬息万变的步伐。因此,探讨出一种企业知识共享的分析层次和实践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很有价值。通过对三家国内大型企业的全面深入调研,提出了集团企业知识共享现状的分析框架以及知识共享的三种模式,并对其应用范围进行了阐述。
以个人知识管理为基础的学科交叉创新环境构建问题研究
程少川;詹欣
2009 Vol. 27 (3): 407-410.
摘要 (
)
与创新相关的关键知识资源通常是个人拥有的、独特的知识。通过个人知识管理以及相关的公共机制的设计,使他们参与到创新合作中去,可能是一条连接各种创新资源的有效路径。调查结果已经显示出这方面的发展潜力。创新资源的聚集和合作通道的开放,可能带来创新合作团队形成模式的改变,以“问题导向”和“价值导向”代替“资源导向”。因此可能带来跨学科、跨领域创新合作的实质性进展。这条创新资源路径的建设涉及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和系统检索工具的整体创新问题。
组织学习能力对新服务开发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刘顺忠
2009 Vol. 27 (3): 411-417.
摘要 (
)
分析组织学习能力对新服务开发绩效影响的作用机制。在文献回顾基础上,使用创新文化、学习文化、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四个维度描述组织学习能力,构建了组织学习能力对新服务开发绩效影响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组织学习就是在创新文化和学习文化影响下,通过学习行为扩展组织知识基础,从而提高创新绩效的过程。
企业技术资本运营过程模型的构建
王旭琴;连燕华;刘帅
2009 Vol. 27 (3): 418-422.
摘要 (
)
尝试构建了企业技术资本运营的过程模型,指出一个完整的运营过程应包括技术资本的筹集与积累、技术资本识别与确认、技术资本的市场化运作、技术资本的投放与使用四个基本阶段。为保障企业技术资本的全过程运营,须建立相应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健全技术资本市场,构建企业技术资本运营管理体系。
我国企业知识资本结构的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
沈国琪;陈万明
2009 Vol. 27 (3): 423-429.
摘要 (
)
在对南京地区15家知名企业中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运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我国企业中知识资本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我国企业知识资本结构由五个维度构成:人力资本、管理资本、技术资本、关系资本及市场资本。五维度结构模型与西方关于知识资本结构的组成以及国内现有定性分析存在一定差异。该五维度结构能较好地反映中国经济、文化背景下的知识资本结构组成状况。
创业决策形成的微观机制:因果模型检验
苗青
2009 Vol. 27 (3): 430-434.
摘要 (
)
通过对277名创业者的问卷调研,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对创业决策形成的微观机制做了因果模型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创业警觉性和先验知识是机会识别的直接影响因素,二者通过机会识别影响创业决策。机会识别在创业决策的因果模型中,扮演完全中介的角色。
不良资产拍卖处置定价决策博弈分析
李卫;匡海波;武春友
2009 Vol. 27 (3): 435-438.
摘要 (
)
在分析AMC不良资产拍卖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博弈思想,建立了AMC不良资产拍卖处置决策博弈模型,并对AMC不良资产拍卖定价模型的纳什均衡解进行了探讨,讨论了定价中不良资产实际价值和拍卖处置费用等有关要素对拍卖价格的影响,从博弈的角度解析了AMC不良资产拍卖定价决策机理,为实践中AMC拍卖处置不良资产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基于专利的中欧国家创新能力与发展模式比较
孙玉涛;刘凤朝;李滨
2009 Vol. 27 (3): 439-444.
摘要 (
)
在国家创新能力专利指标讨论的基础上,运用全局熵值法对中国和欧洲创新型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然后对样本国家创新能力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际专利可作为测度国家创新能力的首选指标;国家经济规模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要创新能力支撑;中国可以借鉴欧洲国家的成长路径,实现从LL模式到HL模式再到HH模式的转变。
基于吸收能力的创新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
张韬
2009 Vol. 27 (3): 445-452.
摘要 (
)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观点,以我国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企业吸收能力、创新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验证并建立一个新的竞争优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动态能力的两个重要维度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吸收能力不仅对竞争优势存在直接影响作用,还存在间接影响作用;同时,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从而证实了吸收能力在动态能力中的基础性作用,揭示了动态能力内在结构的非平行关系,进一步完善了战略相关理论研究。
事前技术许可条件下被许可企业自主创新投资决策研究
冯忠垒;陈圻
2009 Vol. 27 (3): 453-458.
摘要 (
)
建立包含事后许可的R&D竞争模型,来研究事前被许可企业自主创新投资决策及其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被许可之前非侵权性模仿的程度越高,其被许可后对自主创新的均衡投资就越少,但对其自身、消费者和整个社会越有利;事前被许可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本效率越低,其对自主创新的均衡投资就越少,但这种影响越来越弱,同时其自主创新为自身、消费者和整个社会带来的均衡预期价值也越小。促进国内被许可企业增加R&D投入的合理、有效途径之一是尽量提高技术创新的成本效率。
研发主管目标取向对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的影响
张文勤;石金涛
2009 Vol. 27 (3): 459-465.
摘要 (
)
团队已经成为动态环境下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基本工作单元,而影响研发团队成员创新行为的主要因素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以企业中的研发团队为研究对象,将创新气氛纳入到研发主管目标取向对研发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研究中,并推导一个多层次研究框架。通过对74个研发团队(74名研发主管,472名研发员工)的调查分析,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跨层次分析,得出实证研究结果:研发主管发展员工目标取向对研发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主管回避失败目标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主管能力证明目标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负向影响不显著;分析结果还表明,团队创新气氛在研发主管目标取向对创新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管理启示、研究局限及研究展望。
不同维度信任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
杨建君;马婷
2009 Vol. 27 (3): 466-472.
摘要 (
)
通过构建概念模型,探讨情感型信任、认知型信任与企业创新投入及创新方式选择之间的关系。将组织特性,包括组织文化类型和组织成长阶段作为调节变量考察二者对信任和创新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最后探讨人口统计学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和教育背景对不同维度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情感型信任将促使企业更多的选择突变创新,且集体主义文化将加强信任与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
简讯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China征稿启事
2009 Vol. 27 (3): 472-472.
摘要 (
)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基于个性优势特征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
赵希男;温馨;王艳梅
2009 Vol. 27 (3): 473-480.
摘要 (
)
针对现有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弱点,采用一种基于个性优势特征分析的民主评价方法。该方法从最有利于各区域的角度确定各指标权重,所得到的权重系数能够充分反映出各个区域创新能力的个性特征;应用该权重系数评价各个区域的创新能力,能够获取从最有利于每个区域角度对所有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及排序,在汇集每个被评价对象所有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各评价对象的个性优势特征民主评价情况。将该方法应用于我国31个省级区域创新能力的分析,得到的各地区创新能力的个性优势特征等研究成果,能够为各地区制定调整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