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 山 余东华. 数字经济的降碳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经验考察[J]. 科学学研究, 2024, 42(2): 310-321. |
[2] |
李健旋. 中国制造业70 年:从简易加工到智能制造[J]. 科学学研究, 2023, 41(6): 998-1005. |
[3] |
邓如梦 钟书华. 国外“制造业智慧专业化”研究述评[J]. 科学学研究, 2022, 40(9): 1574-1582. |
[4] |
张鑫宇 张明志. 要素错配、自主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 科学学研究, 2022, 40(6): 1117-1127. |
[5] |
宋艳 原长弘 张树满. 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J]. 科学学研究, 2022, 40(3): 420-432. |
[6] |
张利飞 符优 虞红春. 技术引进还是合作研发———两种研发国际化模式的比较研究[J]. , 2021, 39(3): 0-0. |
[7] |
王成东 朱显宇 蔡渊渊 綦良群. GVC嵌入、产业R&D效率与提升策略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0, 38(9): 1597-1607. |
[8] |
原毅军 陈喆.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10): 1902-1911. |
[9] |
石喜爱 李廉水 程中华 刘军. “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8): 1384-1394. |
[10] |
王宗水 秦续忠 赵红 张健. 制造业服务化与商业模式创新策略选择[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7): 1188-1195. |
[11] |
俞立平 王作功 胡林瑶. 高技术产业创新速度的影响机制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5): 913-921. |
[12] |
陈晓华 刘慧. 要素价格扭曲、价格加成与制造业生产技术革新[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10): 1758-1769. |
[13] |
吴慧 顾晓敏. 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社会网络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17, 35(10): 1578-1586. |
[14] |
俞立平. 高技术产业引进技术为什么会下降[J]. 科学学研究, 2016, (11): 1646-1654. |
[15] |
隋俊 毕克新 杨朝均 刘刚. 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基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视角的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3): 440-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