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科学学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导航切换
科学学研究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科技论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变迁、评介与走向
李燕萍;吴绍棠;郜斐;张海雯
2009 Vol. 27 (10): 1441-1447.
摘要 (
)
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42项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了细致和定量化的研究。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体系的建设经历了摸索、建立与健全三个阶段,与我国科技战略的调整与科研经费的增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政策的制定显现出从政出多门向各相关部门间协同的趋势;管理原则与政策价值逐步向灵活的、自主的、更富激励性的宏观监控演进,近年来承诺机制与信用管理机制引入管理政策体现了注重科研工作者诚信自律的价值走向;政策工具也逐步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过渡。本研究结论有助于科研工作者了解和掌握我国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内核与关键,并为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提供了经验借鉴与理论支撑。
国家科技计划及项目管理中的“二八”现象和长尾理论的影响浅析
欧阳进良;汤娇雯;庞宇;陈光
2009 Vol. 27 (10): 1448-1453.
摘要 (
)
“二八”定律对科技管理有很大的影响,使科技计划管理和科技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二八”现象。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它强调的是要重视小主体的作用和影响。分析我国科技管理中“二八”现象和长尾效应,思考长尾效应对我国科技管理的影响,提出“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下我国科技计划管理工作的有关建议,将有助于构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科技计划管理模式,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
路线图方法的发展及其在创新管理中的应用
万劲波
2009 Vol. 27 (10): 1454-1459.
摘要 (
)
依据研发与创新管理的演进特征对路线图的类型发展进行了梳理,指出路线图虽然有不同类型、形式、结构和功能,但实质是结构化和可视化的战略预见及路径规划。路线图预见领域的扩大及应用层次的提升是为了使创新管理适应组织变革和战略更新的需要。面对创新系统综合性及创新环境不确定性的日益增强,各类组织应制定系统的SPRO路线图体系以持续提升规划的“灵活性-效率性”组合效用。
科学学理论
从多源流到多层流演化:以我国科研不端行为处理政策议程为例
王程韡
2009 Vol. 27 (10): 1460-1467.
摘要 (
)
通过对我国两起重大科研不端案件的回顾,对传统的多源流政策议程模型和触发机制理论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基于行动者能动性的多层流演化的新模型。本文打开了问题流过程的黑箱并指出,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在于来源于不同行动者对于复杂问题的收敛能力之间的博弈;而我国科研不端行为处理政策议程的形成是科技管理部门通过对科技体制建设中逐渐暴露出的新问题重新界定的方式,对现有矛盾的一种缓和甚至焦点转移。因此《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只是我国科研不端行为处理政策议程的“新的开始”。
学术论文网络发表的质量控制研究
叶继红
2009 Vol. 27 (10): 1468-1472.
摘要 (
)
网络环境下的学术出版使传统的质量控制模式——同行评议制受到挑战,迫切需要引入新的评价控制手段。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文章尝试提出一种不同于开放同行评议的新模式,即同行评议和公众评议相结合的模式。同时认为,该模式的实施还需得到技术、学术、制度以及用户等方面的支持。
诺贝尔奖级科技突破是怎样取得的?
周程;纪秀芳
2009 Vol. 27 (10): 1473-1479.
摘要 (
)
考察了日本岛津制作所20世纪80年代启动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项目的背景,探讨了田中耕一这位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从事生物大分子软激光解吸电离法开发的过程,并对这位无研究生学历、无海外留学经历、无高级职称、无行政管理职务、无SCI论文的年轻工程师取得诺贝尔奖级科技突破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技术进步水平与经济增长
尹宗成;江激宇;李冬嵬
2009 Vol. 27 (10): 1480-1485.
摘要 (
)
以1990-2006年中国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在建立技术进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技术进步水平指数(TPI),并对以技术进步水平指数测度的我国技术进步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我国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小;第二,我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具有双向因果关系;第三,当技术进步受到一定冲击发生变化时,能够给经济增长带来长久、持续的正向影响。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官产学R&D合作、知识溢出与区域专利创新产出
吴玉鸣
2009 Vol. 27 (10): 1486-1494.
摘要 (
)
“官产学”R&D合作、知识溢出与区域专利创新产出的关系研究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以2000-2006年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为空间样本,基于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对以专利创新产出和R&D经费投入衡量的区域R&D合作与知识溢出进行了截面计量分析。经验估计结果显示,我国各个地区的企业自身R&D经费投入对专利产出的作用明显但不稳健;大学研究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明显而稳定的知识溢出效应;政府直接对企业进行R&D支持对企业专利创新产出并不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在政府引导下的产学R&D合作不论对企业还是大学均为一种良好的制度安排,是促进我国专利创新产出的一条有效途径。
加强专利保护对我国创新活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邢斐
2009 Vol. 27 (10): 1495-1499.
摘要 (
)
以我国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分别从技术投入与产出角度实证分析了加强专利保护的相应影响,发现随着专利保护的增强,企业的研发投入下降而专利申请活动反而增加。本文推断:我国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还不足以进行高水平的创新活动,专利保护政策的加强无法激励出更多的研发投入;更强的专利保护提升了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企业申请专利不仅能获得研发投资收益,也可能是为了构建专利组合以在累积创新背景下应对专利要挟或向竞争企业抽取利润。
专利与研发经费的相关性研究
逄淑媛;陈德智
2009 Vol. 27 (10): 1500-1505.
摘要 (
)
以132家全球顶尖研发企业1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研发经费投入与专利产出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模型的建立结合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分布滞后方程。通过对12个行业的研究发现,对几乎所有行业来说,研发经费投入与专利产出的相关性较高。不同行业对不同期的研发经费投入的依赖程度不同,但是平均为滞后2年左右最强。研发效率在不同行业间有较大的差别,而且同一行业在“量的效率”和“时间的效率”是大致一致的。
规避专利侵权风险的国际化市场选择
李清海;钟竞;吴泗宗
2009 Vol. 27 (10): 1506-1517.
摘要 (
)
针对我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频频遭遇专利侵权指控的难题,本文提出在进入国际市场前应进行规避专利侵权风险的市场选择,该方法的法律基础是专利的新颖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以及时效性和地域性。本文以指控汉王侵权的Wacom的美国专利RE34187为例,通过分析其同族专利、同族专利的法律状态、专利审查报告中标注的引用的专利和其它文献,获得相应的市场选择。
R&D项目组合选择的决策分析与思考
任嵘嵘;祝丹梅
2009 Vol. 27 (10): 1518-1522.
摘要 (
)
目前R&D项目的研究大多以数学规划、决策理论及评分方法来构建R&D项目投资组合的多准则模型。这些模型在有限范围内考虑是有效的,然而对于R&D项目的调度问题,是这些方法所不能解决的。本文将模糊集理论及启发调度的方法引入R&D项目组合的决策分析之中,以期寻求其最优解。最后用算例对R&D项目组合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
我国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种群演化规律的生态研究
胡汉辉;汪朗峰
2009 Vol. 27 (10): 1523-1527.
摘要 (
)
中国在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基础上努力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所以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之间的联动演化关系对于制定良好的产业发展政策非常重要。本研究从我国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之间的联动演化关系出发,在两个产业演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传染病模型分析两种产业种群之间联动演化关系。研究发现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非常小,而且制造业企业数对高技术企业数的变化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健康状况,并可为国家发展高技术产业提供一定程度的政策参考。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不同主体层次中组织的知识转化结构维度
卫武;刘芳芳;张鹏程
2009 Vol. 27 (10): 1528-1534.
摘要 (
)
通过访谈、项目收集、预调查等方法设计出企业的组织知识转化结构问卷,并在我国6个城市选取了162家企业中的总(副)经理、部门经理和普通员工等各个组织层次的486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接着采用探索性因素、验证性因素、信效度以及单因素分析对组织知识转化的结构维度进行了探讨。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的组织知识转化是由个人层次转化、团队层次转化、组织层次转化、个人与团队间转化、个人与组织间转化、团队与组织间转化等6个维度构成;(2)组织知识转化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在各主体层次上的知识转化过程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在跨主体层次间的知识转化过程存在显著性差异。
集群企业知识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余福茂
2009 Vol. 27 (10): 1535-1542.
摘要 (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集群企业知识分享行为意向分析模型,对某纺织产业集群进行问卷调查,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该有关假设做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集群企业的知识分享态度和知识分享行为控制力对知识分享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集群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可以促进知识分享,集群企业间的竞争对企业知识分享态度有消极影响,而知识分享能力在所有因素中对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
团队知识转移与共享“搭便车”行为的激励机制研究
张玲玲;郑秀榆;马俊;聂广礼;石勇
2009 Vol. 27 (10): 1543-1550.
摘要 (
)
团队中知识转移与共享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每个团队成员的真正贡献难以区分。虽然团队成员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能有效地抑制“搭便车”行为的发生,但由于团队的高动态性使得团队中会存在短期行为。本文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角度出发设计团队员工知识转移与共享的激励机制,通过员工自我监督,根据员工在知识转移与共享中的重要性分配剩余产出进行激励。
员工知识学习绩效模型研究
蒋天颖
2009 Vol. 27 (10): 1551-1556.
摘要 (
)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等方法,初步确立了员工知识学习绩效的结构。根据该结构,结合访谈及开放式问卷所搜集的员工知识学习绩效测度条目,编制了员工知识学习绩效问卷。该问卷在5家企业中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修订问卷,重新选取73家企业的员工进行了测试,获得了517份有效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员工知识学习绩效结构模型是由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吸收以及知识创造构成的。验证性因子分析进一步确认与完善了该因子结构模型。
积极情绪对用户信息技术采纳意向影响的实验研究
马庆国;王凯;舒良超
2009 Vol. 27 (10): 1557-1563.
摘要 (
)
在技术接受模型(TAM)、情绪心理学、神经科学等理论的基础上,以一个电子商务推荐系统为例,通过情景实验的方式考察积极情绪对用户信息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积极情绪正向影响用户对信息技术的采纳意向,并存在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影响模式。即积极情绪既直接提高采纳意向,也同时通过感知风险、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作为不完全中介变量提高采纳意向。在考虑情绪因素后,技术接受理论得到了丰富,也为信息技术推广方获得更高的用户接受程度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创新行为的影响
顾琴轩;王莉红
2009 Vol. 27 (10): 1564-1570.
摘要 (
)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我国科研人员个体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科研人员个体人力资本两维度,即受教育程度和科研工作经验对创新行为产生积极的显著影响,其中科研工作经验的影响更强;科研人员个体社会资本两维度,即人际互动网络规模和人际互动网络密度对创新行为产生显著的二次影响作用,其中科研人员的人际互动网络密度的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均更强。
创新型企业团队成员交换与组织创新关系研究
孙锐;王乃静
2009 Vol. 27 (10): 1571-1575.
摘要 (
)
团队成员交换的概念是建立在LMX理论基础上的。团队成员交换(TMX)是团队动态性的重要组件,描述着团队个体与其它团队成员间的互益性交互作用。本文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团队成员交换对员工创新推动作用影响机理,分析了TMX对建立组织创新气氛的正向效应,为在创新运作层面推动员工创新,完善相关组织创新管理策略提供借鉴。
企业信息能力到技术创新能力的传导机制研究
付睿臣;毕克新
2009 Vol. 27 (10): 1576-1583.
摘要 (
)
从技术创新中的不确定性入手,分析了技术创新中的信息活动和信息过程,建立了信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模型,据此研究了信息能力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传导机制,并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表明,信息能力的提高导致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信息能力通过其构成要素对技术创新能力各构成要素产生影响,进而对技术创新能力产生影响。
创新网络演化与企业技术追赶:中国“山寨机”的启示
刘宏程;葛沪飞;仝允桓
2009 Vol. 27 (10): 1584-1590.
摘要 (
)
“山寨”手机是一种现象,在国外手机与本土正规手机的夹缝中占取了巨大市场份额。而在山寨机的市场份额达到历年最高时,山寨机的生产厂商却走向了衰落。“山寨手机”的兴衰背后有着值得深思的事情——后进企业技术追赶与创新网络的关系。山寨手机的兴旺是由于创新网络改变后所带来的网络化设计、生产和销售;山寨手机的衰落是由于在创新网络改变所提供的机会窗口中山寨厂商没有实现技术追赶。以此为线索,不只是山寨手机,中国手机厂商的第一次崛起也有着类似的经历。山寨手机现象值得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和学者去深入思考。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模式的协同演进机制
程郁;郑风田
2009 Vol. 27 (10): 1591-1598.
摘要 (
)
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技术创新模式演变具有协同性。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演进满足反向双驼峰模型,即第一轮的发展高峰是以市场需求拉动为主导的,而第二轮的高峰是以技术推动为主导的。发展路径由市场主导向技术主导的转变是发展中国家实现集群升级和技术追赶的关键转折点。斗南花卉产业集群经历了上述两个发展阶段,先由市场的扩张发展带动产业集群的配套完善和技术的适应性创新,而后以自主品种的开发推动集群由生产基地向技术中心和创新中心转变。
书评
科学自由与社会责任相伴而行
葛秋萍
2009 Vol. 27 (10): 1599-1600.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