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邓格致 吴逊 杜迪佳 谭欣盈 袁泰来. 香港与内地科研项目管理的委托代理比较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4, 42(1): 126-135. |
[2] |
江彦辰 黄晓霞. 何种引导基金更多投资高科技企业? ———基于高管团队视角的组态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23, 41(9): 1594-1603. |
[3] |
魏远山 刘妍. 论人工智能算法专利的披露标准[J]. 科学学研究, 2023, 41(12): 2155-2163. |
[4] |
王业静 刘勇 单鹏. 创业导向对企业战略重心的影响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2, 40(7): 1263-1273. |
[5] |
张毅 闫强. 企业核心技术创新的激励结构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22, 40(5): 938-949. |
[6] |
杨红 彭灿 杜刚 许春 吕潮林. 双元领导风格、团队差序氛围与研发团队创造力[J]. 科学学研究, 2021, 39(7): 1248-1256. |
[7] |
马荣康 陶雪蕾 李少敏 王艺棠. 知识元素网络搜索与突破性技术发明形成[J]. 科学学研究, 2021, 39(5): 794-804. |
[8] |
周怀康 葛淳棉 王砚羽 姜军辉. 校友关系网络对科技人员创新产出的影响———基于知识转移视角[J]. , 2021, 39(3): 0-0. |
[9] |
王秀芹 薛澜 史冬波. 中国大学响应“拜杜法案”的特征及逻辑框架[J]. 科学学研究, 2021, 39(11): 2044-2052. |
[10] |
姚柱 罗瑾琏 张显春 熊正德. 研发团队时间压力、团队反思与创新绩效[J]. 科学学研究, 2020, 38(8): 1526-1536. |
[11] |
张立伟 王珏. 我国海外科研人才的需求分析及人才引进对策[J]. 科学学研究, 2020, 38(8): 1390-1396. |
[12] |
马荣康 王艺棠. 知识组合多样性、新颖性与突破性发明形成[J]. 科学学研究, 2020, 38(2): 313-322. |
[13] |
李梓涵昕 朱桂龙. 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差异性对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2): 320-328. |
[14] |
张庆芝 杨雅程 赵天翊 雷家骕. 科学家参与、知识转移与基于科学的企业持续创新[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11): 2082-2091. |
[15] |
曹兴 马慧. 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形成及仿真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1): 165-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