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云 翟晓荣. 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基础研究特征及启示[J]. 科学学研究, 2022, 40(6): 1085-1095. |
[2] |
王智琦 陈悦. 谁在主导预印本的发展[J]. , 2021, 39(3): 0-0. |
[3] |
王国燕 徐飞. 中国科学学研究的范式演变[J]. , 2021, 39(3): 0-0. |
[4] |
于贵芳 温珂.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组织行为研究理论综述[J]. 科学学研究, 2020, 38(5): 895-903. |
[5] |
林德明 王宇开 杨中楷 刘则渊. 赵红州与知识单元——兼论科学学的新进展[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8): 1345-1352. |
[6] |
黄璐 朱一鹤 陈丽 郑永和. 科学基金资助F0701的科学计量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6): 977-985. |
[7] |
李强 郑海军 李晓轩. 科技政策研究评价方法评析[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2): 221-227. |
[8] |
丛杭青 陈夕朦 文芬荣 黄宝臣. 哲学学科研究组织模式的科学化倾向 ——从科学计量的视角看[J]. 科学学研究, 2016, 34(3): 330-337. |
[9] |
金贞燕. 东亚地区社会科学学科学术水平比较研究 —基于文献被SSCI收录情况的定量分析[J]. , 2014, 32(2): 161-169. |
[10] |
梅亮 陈劲 刘洋. 创新生态系统:源起、知识演进和理论框架[J]. 科学学研究, 2014, 32(12): 1771-1780. |
[11] |
樊威 刘文澜 杨芳娟 宋赛赛. 我国博士后基金促进青年人才成长绩效分析[J]. , 2013, 31(8): 1171-1177. |
[12] |
刘则渊 陈悦 朱晓宇. 普赖斯对科学学理论的贡献——纪念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逝世30周年[J]. 科学学研究, 2013, (12): 1761-1772. |
[13] |
张嶷 汪雪锋 朱东华 周潇. 主题词簇方法研究[J]. , 2013, (11): 1615-1622. |
[14] |
. 基于学科基线的医学科研人员论文影响力评价 [J]. , 2012, 30(8): 1149-1156. |
[15] |
张云昊. 社会科学研究向政策转化的演进历程、主要模式及其创新路径 [J]. , 2012, 30(6): 801-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