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卫杰 鲁若愚 李天柱. 基于科学的产业:一种新的量化甄别范式[J]. 科学学研究, 2023, 41(9): 1552-1562. |
[2] |
张冀新 王怡晖. 创新型产业集群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8): 1385-1393. |
[3] |
南晓莉 韩秋.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不确定性对研发投资的影响[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2): 254-266. |
[4] |
姚艳虹 高晗 昝傲. 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10): 1892-1901. |
[5] |
吴菲菲 米兰 黄鲁成. 以技术标准为导向的企业研发方向识别与评估[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10): 1837-1847. |
[6] |
曹勇 蒋振宇 孙合林 阮茜. 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意愿与创新能力-----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6, (1): 89-98. |
[7] |
武建龙 王宏起. 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基于模块化视角[J]. , 2014, 32(4): 508-518. |
[8] |
胡允银. 国家知识产权形象测度的基本理论问题[J]. 科学学研究, 2014, 32(3): 352-358. |
[9] |
张治河 黄海霞 谢忠泉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研究——以武汉中国光谷为例[J]. 科学学研究, 2014, 32(1): 23-28. |
[10] |
杨静 朱雪忠. FTA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评价体系设计研究与试用[J]. , 2013, (6): 883-891. |
[11] |
陈衍泰 程鹏 梁正. 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的四维度因素分析—以中国风机制造业为例的研究[J]. , 2012, 30(8): 1187-1197. |
[12] |
黄永春 谭洪波 杨以文 郑江淮. 后发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机选择与赶超路径 [J]. , 2012, 30(7): 1031-1038. |
[13] |
王续琨;刘洋;侯剑华. 论战略性新兴技术[J]. , 2011, 29(11): 1601-1606. |
[14] |
顾雪松;迟国泰;程鹤. 基于聚类-因子分析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 2010, 28(4): 508-514. |
[15] |
朱少强;张洋.
科研评价的信息过程——基于“世界3”理论和“代理”假设的解释[J]. , 2009, 27(9): 1305-1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