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简介
2024年 第42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
月刊,创刊于1983年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专稿
STS的发展图景及其展望——4S协会前主席迈克尔·林奇专访
曾点 洪伟
2017 Vol. 35 (9):
1281-1288.
摘要 (
)
2015年9月,康奈尔大学STS系(The Department of Science& Technology Studies, Cornell University)资深教授、4S协会(The 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前主席、旗舰期刊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原主编迈克尔·林奇(Michael Lynch)访问清华大学,在第一届清华大学STS工作坊主讲“Life Science and Society”课程。课程结束后,针对林奇教授本人的学术思想,和整个STS学科目前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图景,本文作者对林奇教授进行了一次深度专访。此后又与林奇教授进行了进一步沟通,本文由此专访的文字稿整理而成。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我国科技政策学研究态势及国际比较
杜建 武夷山
2017 Vol. 35 (9):
1289-1300.
摘要 (
)
本文采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以科技论文和资助项目为主要资料,对2011年以来国际上发表的科技政策研究论文、以及美国SciSIP计划、日本SciREX计划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科技管理与政策”相关的规划布局和资助项目进行定量和定性综合分析,揭示国际和我国科技政策学的研究态势。美国科技政策“学”强调“科学基础”,主要侧重于服务政府部门的科技政策制定和政策过程的科学化;日本则倾向“学科建设”,包括国家重要政策议题的专题研究(任务导向研究),针对科技政策学术共同体的课题资助(自由申请研究),机构设置与人才培养,以及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我国的科技政策学,建议同时借鉴日本学科建设的思路以及美国协调各政府部门政策过程的思路;建议加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跨学科融合研究,考虑设置“科技政策研究”专项资助渠道与多元资助机制;建议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建议建立政策研究界和决策者之间的建制性交流研讨机制等。
网络环境下的当代虚拟科研组织:内涵、特征与问题
丁大尉 胡志强
2017 Vol. 35 (9):
1301-1307.
摘要 (
)
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致使当代科研组织变地日益网络化和虚拟化。文章在分析虚拟科研组织重要内涵的基础上认为,当代虚拟科研组织具有研究目标一致、研究人员优势互补、组织结构灵活、科技资源共享、知识产权不明晰等特征。进而基于STS的批判性视角指出:虚拟科研组织存在不断加剧科学共同体的科层化趋势、缺少制度性组织管理机制、引起很多新的社会性问题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必须从这些问题入手为我国虚拟科研组织构建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产函数
胡贝贝 王胜光
2017 Vol. 35 (9):
1308-1312.
摘要 (
)
互联网技术创新作为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创造性破坏技术,引发了生产系统的重大变革。本文基于生产函数构建基本分析框架,尝试进行互联网时代生产规则特性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技术创新首先引发生产技术条件的变革,基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普遍安装,形成了“任意对象和信息的数字化”、“任意信息的普遍连接”和“海量信息的存储和计算”的一般性生产条件。在此生产条件之下,生产要素虚拟化发展,并产生新的关键生产要素——大数据;大规模网络化协同成为新的生产组织模式。最终投入产出关系发生新变化,生产率得以大幅提升,新的生产函数产生,开启颠覆产业系统的新时代。把握互联网时代新生产函数的特点,对我国在新常态新经济背景下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制度环境、基础设施与“科技-金融”系统效率改善
王仁祥 杨曼
2017 Vol. 35 (9):
1313-1319.
摘要 (
)
利用网络DEA方法测算了中国1996-2014年省域“科技-金融”系统效率,在分析其时空演进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两阶段GM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制度环境、基础设施对“科技-金融”系统效率改善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研究发现,中国整体“科技-金融”系统效率呈上升趋势,且具有显著正向空间关联;不考虑空间因素时,制度环境、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均有利于本地“科技-金融”系统效率的改善;考虑空间因素后,基础设施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依然显著为正,但制度环境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且出现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对此的解释是不同区域制度环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创新要素在区域间的单向流动,不利于落后地区的“科技-金融”系统效率提升。
科技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
钱水土 张宇
2017 Vol. 35 (9):
1320-1325.
摘要 (
)
文章运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作用渠道及其企业异质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技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效应;科技金融发展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研发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产品市场竞争效应以及非融资渠道效应等作用渠道;与低研发投入企业相比,科技金融发展对于高研发投入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更强的激励效应,且在传递渠道上,两类企业也存在明显差异。
FDI技术溢出、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的比较——基于制造业技术升级的视角
原毅军 孙大明
2017 Vol. 35 (9):
1334-1348.
摘要 (
)
技术创新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实现制造业技术升级的成败关键。运用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的数据,考察了FDI技术溢出、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三种技术创新模式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研发对制造业技术升级具有正向影响,企业间合作研发与FDI技术溢出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加入考察本土企业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后,随着吸收能力的增强,FDI技术溢出与企业间合作对技术升级的促进效果逐渐增强。在不同要素密集度特征的行业中,三种创新模式对技术升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存在差异。这表明,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阶段,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研发的创新模式是最佳战略选择,同时需要增强企业在合作中对知识的转移和吸收能力。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海归创业的外来者劣势和知识资本的调节作用
陈健 柳卸林 邱姝敏 高雨辰
2017 Vol. 35 (9):
1348-1358.
摘要 (
)
本文利用2011-2015年中关村科技园科技创业企业的统计数据,以销售收入、利润率和存活率三个不同指标测度海归与本土企业的绩效差异。我们首先使用倾向评分匹配(PSM)法将特征相似的海归企业和本土企业进行配对,进而采用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海归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及企业法人代表的受教育水平和企业的研发投入两类知识资本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海归企业的三个绩效指标均显著低于本土企业,高学历和高研发投入均会削弱海归对创业绩效的负向作用。这表明海归在融入本土情境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其创业绩效的提升,而知识资本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海归的“外来者劣势”。
双重网络嵌入均衡对海归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
彭伟 朱晴雯 符正平
2017 Vol. 35 (9):
1359-1369.
摘要 (
)
将组织双元性理论引入到网络嵌入性研究领域,探索性地提出了双重网络嵌入均衡概念,实证考察双重网络嵌入均衡对海归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政策环境对上述影响的调节效应。基于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177家海归创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开展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土网络嵌入与海外网络嵌入的联合均衡以及匹配均衡对海归创业企业绩效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内部吸收能力以及政策环境在双重网络嵌入联合均衡与海归创业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中发挥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在双重网络嵌入匹配均衡与海归创业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中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组织双元性、网络嵌入性研究领域以及海归创业企业成长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企业产品多样化对研发补贴政策绩效的影响
邢斐 董亚娇
2017 Vol. 35 (9):
1370-1377.
摘要 (
)
产品多样化企业在研发战略上可能与产品单一型企业存在很大不同,这种区别可能会影响到对企业进行研发补贴的政策效果。在此背景下,以2008-2015年在上交所和深交所连续八年交易的所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中国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验证企业产品多样化对研发补贴政策绩效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企业产品多样化的程度越高,研发补贴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政策绩效越差。结果表明,为了提高研发补贴政策的整体实施绩效,应减少对产品多样化程度过高的企业的资助,这一结果可以为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定研发补贴政策提供参考建议。
新兴市场企业的技术追赶战略 -- 海外并购和高管海外经历的作用
吴映玉 陈松
2017 Vol. 35 (9):
1378-1385.
摘要 (
)
海外并购一直被产业界作为进入东道国市场、或者获取战略资本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对发达国家进行反向资本输入,其目的既为了获取海外市场,近年来更多的是为了获取先进的技术。同时,海归人才的回流也反向技术溢出的一个渠道。文章选取了深沪股市中81家上市公司从2005-2014年的海外并购数据作为样本,并收集了这些公司并购的专利申请数目,以及这些企业高管团队的信息建立模型。结果发现,对于新兴市场的企业而言,海外并购可以促进其技术创新绩效的显著提高,而且其拥有海外任职经历的高管团队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海外并购后更好地将海外先进技术转移和融合,从而提升新兴企业在海外并购后的技术创新能力。
组织学习、惯例更新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基于不同环境不确定水平的研究
高洋 葛宝山 蒋大可
2017 Vol. 35 (9):
1386-1395.
摘要 (
)
动态能力的理论分歧在于其对竞争优势产生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组织惯例是动态能力的核心,揭示其在不同环境不确定水平下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对解决动态能力理论分歧非常重要。鉴于惯例本身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以惯例视角探究企业竞争优势的衍生路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在揭示惯例本质及其衍生机理的基础上,以分组方式分别探究了不同环境不确定水平下,组织惯例更新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组织惯例更新是组织学习的结果。在适度的外部环境下,惯例更新对竞争优势产生积极影响。但在高度变化的外部环境下,惯例修正行为对竞争优势没有显著影响,惯例创造行为却会对竞争优势产生负面影响,此时的动态能力并不是竞争优势的直接来源。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网络嵌入性对产学研知识协同绩效的影响
何郁冰 张迎春
2017 Vol. 35 (9):
1396-1408.
摘要 (
)
产学研合作的网络化趋势影响着企业和学研机构之间的知识转移、共享与整合,探讨网络嵌入性对产学研知识协同绩效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网络嵌入性视角,构建了网络嵌入性、知识搜索、产学研合作行为、产学研知识协同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提出了知识搜索与产学研合作行为作为中介变量的假设,并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对产学研知识协同绩效均有正向影响,知识搜索和产学研合作行为在“信任–产学研知识协同绩效”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网络嵌入性的其他三个维度与知识协同绩效之间的关系中都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论文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拓展了网络嵌入性的研究范围,深化了产学研知识协同的理论研究。
“技术-市场-设计”三重驱动对创新的影响——以科技型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
薛捷
2017 Vol. 35 (9):
1409-1421.
摘要 (
)
在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之外,设计也被认为是创新的第三种驱动力,但不同创新驱动力之间的耦合及其对企业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活动的影响尚未得到现有研究的重视。在RBV视角下,本文分析了技术、市场和设计能力的双重耦合及三重耦合模式,并基于对357家佛山市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两阶段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耦合模式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活动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探索性创新中,技术和市场能力的双重耦合、技术和设计能力的双重耦合,以及技术、市场和设计能力的三重耦合均会对创新活动的推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利用性创新中,主要是技术和市场能力的双重耦合以及市场与设计能力的双重耦合会对创新活动的推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三重耦合模式对于创新活动的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论说明技术、市场和设计能力之间的不同耦合方式在科技型小微企业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针对不同的创新活动完善创新的耦合模型。
合作创新中机会主义行为的相互性及治理机制研究
高孟立
2017 Vol. 35 (9):
1422-1433.
摘要 (
)
合作创新中企业专用性投资的存在和专业性知识所有权的转移,会诱发企业间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任何一方的机会主义行为都会对企业间关系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本文基于服务主导逻辑视角,运用交易成本理论、组织间关系理论,通过对182家KIBS企业合作创新项目问卷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探讨了企业间机会主义行为的相互性影响,并深入剖析了契约治理、关系治理对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及相互性的治理机制。结论表明:合作创新中企业间机会主义行为的相互性存在;契约治理、关系治理及其交互性都会直接抑制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的共同使用才能抑制企业间机会主义行为的相互性,但抑制效果随两者之间的组合而有所差异。
成果整合视角下的创意众包机制分析
王开阳 索玮岚 陈锐
2017 Vol. 35 (9):
1434-1440.
摘要 (
)
本研究选取创意成果整合作为众包过程研究视角,使用理想化方法和案例分析法,尝试分析创意众包过程的运行机制。通过梳理和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界定众包过程、众包主体与众包目标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创意结构特征。然后,根据特征提出一个包含两个维度的创意结构框架,并以此框架对不同创意众包过程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不同的创意众包评选方式和整合方式,进而给出一个概念模型图示。最后选取现实案例进行分析。本文对现实创意众包的整体规则设计有参考价值,并对于未来进一步研究众包运作过程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