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底线式科技安全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 陈劲 朱子钦 季与点 梅亮
  • 2020 Vol. 38 (8): 1345-1357.
  • 摘要 ( )
  • 底线性是有意义的创新的核心属性之一,强调运用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科技安全风险。研究立足中国实际,对未来科技安全治理的难点和要点展开了预见性分析,论证了底线思维在科技安全治理中的内涵和必要性,提出了包含“党的领导”、“举国体制”、“群众路线”、“开放包容”、“底线思维”五个核心要素的底线式科技安全治理体系以及人工智能治理底线。进而通过目标手段分析法,构建了“目标-需求-系统”三维一体的治理体系研究分析框架。最后在理论阐释的基础上,通过信息、能源、物资、人员四个方面的管理系统架构设计案例,对底线式科技安全管理系构建的实践研究展开了前瞻性探讨,为主管部门实际开发和应用科技安全管理系统提供了借鉴。
  • 重大疫情公共危机背景下的军民协同治理机制
  • 田庆锋 苗朵朵
  • 2020 Vol. 38 (8): 1358-1366.
  • 摘要 ( )
  • 重大疫情公共危机事件在全球范围内的频发,使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世界公共卫生安全面临巨大考验。本文针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过程,以军民两大系统为核心,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重大疫情防控中多主体的行动策略做出探索性分析。归纳出统一指挥、军控手段、民防措施和风险预警四个主范畴,初步构建了重大疫情公共危机背景下的军民协同治理机制模型,并以不同主体视角建立起要素关联机制。研究发现,统一指挥是军民协同治理的驱动机制,从战略层对危机治理与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军控手段与民防措施是军民协同治理的动力机制,通过联合行动保障治理需求、履行社会责任;风险预警是军民协同治理的反馈机制,以风险评估作为决策依据并反馈于治理主体。研究结论对健全我国国家重大疫情治理体系、应对全球疫情形势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启示。
  • 境外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模式和经验
  • 张天泽
  • 2020 Vol. 38 (8): 1367-1373.
  • 摘要 ( )
  • 列国历史上种种公共卫生危机频繁发生,近些年在世界很多地方爆发的大规模传染病疫情引发各国更新了危机管理模式,这些模式对于本国应对疫情危机的效果之关系值得检讨。采取历史纵向和国际横向比较的方法,阐释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防控疫情的制度经验。可以看出,总体上科学完备的公共卫生危机制度较早得以建立,以此构建起合理有效的预警监测机制、应对管理体制和配套保障体系,在危机“精算”系统的支撑下,继之以风险“哨兵”传导持续发出警示之音。法治保障、专业组织、充分警示、大众参与、配套供给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主轴,形成法治化、专业化管理模式。其建立的模式和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可以镜鉴当下。鉴于我国公共卫生危机立法不健全、治理能力体系现代化水平不高、预警监测不够以及保障支持缺乏,应以权利保障立法、联动决策治理、科学预警监测、全过程动态应对以及健全保障等全方位提高我国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法治能力体系。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市场需求萎缩冲击、企业研发和产业组织重构
  • 孙巍 宋南
  • 2020 Vol. 38 (8): 1374-1380.
  • 摘要 ( )
  • 本文基于市场需求萎缩冲击的外部环境背景,首先构建数理模型揭示市场需求萎缩冲击下产业组织重构过程中的企业研发竞争行为特征,随之用2016-2018年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市场需求萎缩冲击下企业研发行为规律。结果表明市场需求的萎缩冲击使企业研发行为的决定因素由市场结构转变为市场需求,引起企业研发竞争行为规律发生改变,进而导致产业组织重构;制造业上市公司中规模较大的企业面对市场需求萎缩的环境会增加研发投入,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减少研发投入;这与在市场需求快速扩张时期与缓慢增长时期,中小规模企业是市场中研发主体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从需求端上充分拉动消费需求,从供给端上发挥企业的规模优势是实现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路径。
  • 产业政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张明志 姚鹏
  • 2020 Vol. 38 (8): 1381-1389.
  • 摘要 ( )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建设的核心要求,而这需要产业政策的有效配合。基于一定的逻辑推演,探索性地建构了产业政策作用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结构和融合的三分框架。研究发现:(1)创新是产业政策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通道,并主要通过高市场集中度、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本培育及重点产业政策实施形成作用。(2)政府的“赢家挑选”行为对结构变动形成一个初始冲击,并辅之以投资结构引诱、空间结构改善而最终实现结构优化,进而通过集中度改变、不良结构趋减传导至创新。(3)创新和结构的双优化,最后汇聚成融合效应,并通过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集群政策予以实现。
  • 我国海外科研人才的需求分析及人才引进对策
  • 张立伟 王珏
  • 2020 Vol. 38 (8): 1390-1396.
  • 摘要 ( )
  • 当前我国正处于海外人才引进的战略机遇期,国际贸易战争、科技战争的形势也使人才引进工作刻不容缓,而探知海外人才的工作需求,是人才引进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新加坡为例,通过对我国在新加坡的科研人才进行问卷调研,并对调研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探究我国海外科研人才的工作动机和需求。研究发现不同阶段的科研人才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关注点不同。事业起步阶段的青年学者更注重科研工作的责任、挑战、发展和成长等科研激励因素,资深学者对工作的稳定、安全和薪酬待遇等工作保健因素更为关注,同时发现个人、家庭的生活保障和文化旅游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学者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我国的海外人才政策不应该套用一个模式,而是应该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采用不同的工作重点,制定灵活的人才政策。
  • 开放式创新下科技人才流动的知识与社会路径
  • 徐茜
  • 2020 Vol. 38 (8): 1397-1407.
  • 摘要 ( )
  • 开放式创新环境下,科技人才流动成为创新资源跨界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动路径影响知识的流转,进而对创新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深入探究科技人才流动路径的形成机理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鉴于以往研究对人才流动路径的解释囿于微观心理和宏观市场/制度两个层面,本研究从网络中观层面研究了科技人才的流动路径,探讨了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对科技人才流动路径的影响。采用多案例扎根分析,对通信行业5名科技人才样本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人才的流动存在知识路径和社会路径。其中,知识路径包含了知识关联性路径和专业化路径,关联性路径源于知识网络中知识间的关联性,影响力来自于匹配效应、网络效应和增值效应;专业化路径源于知识网络中知识模块化所导致的知识专业性,影响力来自于学习曲线效应、声誉效应和转换成本效应。社会路径则包含了社会联系性路径和认知一致性路径,社会联系性路径源于社会联系对科技人才流动的牵引作用,强联系和弱联系分别起到了为科技人才提供高质量的和多样性的人—职信息的作用;认知一致性路径源于知识互动所需要的共同认知框架,影响力来自于知识背景、文化背景和专业能力评价。
  • 城市不动产投资结构对科技人才集聚的门限效应
  • 张所地 张婷婷 赵华平 李斌
  • 2020 Vol. 38 (8): 1408-1416.
  • 摘要 ( )
  • 在创新驱动发展情境下,城市间不动产结构的差异性加速了人才等创新要素在不同城市的集散分化。通过构建一般均衡模型揭示了城市不动产投资结构对人才集聚的非线性影响机理。将中国35个大中城市按照科技人才集聚度分为两类,运用面板门限回归方法对全样本城市和两类子样本城市2009-2016年间,对比分析了城市不动产投资结构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样本城市的不动产投资结构对科技人才集聚的门限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全样本城市不动产投资结构对科技人才集聚有正向影响,且呈递减型;第一类子样本的正向影响呈明显“倒U”型;而第二类子样本城市的影响则呈负相关型。研究结论能为城市规划的微观管制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重要借鉴依据。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左右互搏:创业机会与资源共生演化机理研究
  • 葛宝山 续媞特
  • 2020 Vol. 38 (8): 1417-1427.
  • 摘要 ( )
  • 转型经济背景下,创新与创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创业过程中机会和资源的合理调配决定着企业的创业表现。然而,如何完成创业机会和资源的互化利用仍是一个未解的难题。本研究从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视角出发,选取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以网络作为情景变量探讨机会和资源如何共生演化并推动创新扩散的机理和路径。研究表明:(1)创业机会和资源的交互是存在于网络层面的一个双元动态行为。(2)扩网和聚核是系统驱动的一体化行为,共同推动创新扩散及创业战略更新。(3)领导者根据组织发展阶段实现机会、资源及创新的优势配置以保持创业控制体系内交互流转的动态平衡。
  • 灾害情境下韧性与创业意愿的实证研究——基于汶川地震十周年调查
  • 刘凤 余靖 明翠琴
  • 2020 Vol. 38 (8): 1428-1435.
  • 摘要 ( )
  • 创业活动与危机之间的关系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及来源,创业活动对促进灾区的经济生产能力恢复以及缓解就业问题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灾害冲击会降低人们的风险倾向,进而弱化人们的创业意愿。韧性作为一种应对困境的心理能量,是否能有效削弱不利环境对灾区居民的影响并提升其创业意愿?基于此,通过采用2018年在汶川地震灾区开展的一项大规模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灾区居民的韧性、风险倾向与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灾害情境下,灾区居民的韧性能削弱灾害冲击对风险倾向的影响,并对风险倾向和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提升效应。
  • 众创空间中企业创业拼凑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 韩莹
  • 2020 Vol. 38 (8): 1436-1443.
  • 摘要 ( )
  • 创业拼凑对于突破初创企业创建和成长中的资源约束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拼凑过程与新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尤其是从网络关系视角的实证研究还不多见。因此,基于创业拼凑理论和创新网络理论,构建了创业拼凑对新企业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利用310家众创空间中的初创企业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初创企业的创业拼凑可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强网络关系在创业拼凑对其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但弱网络关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除此之外,探索式组织学习在其中起到了调节作用。研究从实践角度剖析了初创企业创业拼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所得结论对提升我国初创企业的创新绩效以及众创空间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专利申请、创业融资与独角兽企业估值及成长性
  • 孟韬 徐广林
  • 2020 Vol. 38 (8): 1444-1450.
  • 摘要 ( )
  • 独角兽企业是一种新经济现象,代表那些发展速度快、稀少,私募和公开市场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企业。文章从专利申请、创业融资的角度出发,建立了独角兽企业估值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且从国内几个重要的初创企业数据库中,手工整2016-2018年以来中国117家独角兽企业的估值、专利申请数、创业融资、行业、区域及创始人特征等信息,建立OLS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独角兽的估值趋势以及趋势背后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近三年来,独角兽企业呈现出估值水平不断提升、估值增速不断加快两大趋势;(2)两大趋势背后,专利申请数以及创业融资是最根本的驱动因素。
  • 海外子公司自主权对逆向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
  • 冯永春 苏萌萌 郑丽霞
  • 2020 Vol. 38 (8): 1451-1463.
  • 摘要 ( )
  • 海外子公司实施逆向知识转移,对母公司获取知识资源,提升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中国跨国公司的132家海外子公司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检验假设模型,以探究海外子公司自主权,对其逆向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海外子公司自主权与逆向知识转移、逆向市场知识转移、逆向技术知识转移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自主权与逆向管理知识转移之间的倒U型关系不显著;母公司吸收能力能够负向显著调节自主权与逆向管理知识转移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赋予海外子公司适度的自主权,有助于实现逆向知识转移,但自主权过多会出现“过犹不及”现象。
  • 社会资本对跨学科研究团队知识整合的影响机制
  • 王晓红 张雪燕 徐峰 王贞红
  • 2020 Vol. 38 (8): 1464-1472.
  • 摘要 ( )
  • 社会资本为研究异质知识流动提供新的思路,但目前缺乏社会资本对跨学科合作知识整合作用机制的研究。借鉴团队认同理论,分析跨学科研究团队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和认知资本对知识整合的作用机制。以团队认同为中介变量,任务互依为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基于C9某研究型高校46个跨学科研究团队的346名成员的问卷调查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团队认同,团队认同显著正向影响知识整合;团队认同完全中介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与知识整合的关系,部分中介认知资本与知识整合的关系;任务互依正向调节团队认同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为社会资本和知识整合研究做出了贡献并指导跨学科合作实践。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范柏乃 吴晓彤 李旭桦
  • 2020 Vol. 38 (8): 1473-1480.
  • 摘要 ( )
  • 本文利用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6年的专利申请授权量数据及相关经济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集聚进行全局和局部的自相关性检验。继而采用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CSDA),引入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与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OLS)比较检验,对我国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研究表明, 我国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在全局和局部都存在显著的自相关性。空间计量模型相较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估计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的邻近空间溢出效应。制度因素、对外开放度、经济基础、研发投入和信息化程度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制度因素、经济基础、研发投入和信息化程度表现为正向影响,对外开放度表现出负向影响。
  • 平台型领导:概念、维度与测量
  • 辛杰 孔茗 谢荣贝
  • 2020 Vol. 38 (8): 1481-1488.
  • 摘要 ( )
  • 互联网背景下的平台经济时代重构了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需要创新性地建立一种基于平台隐喻的领导范式和实践途径。本文在文献内容分析基础上对6位管理学领域专家和21位企业管理者进行结构化访谈,经过质性研究过程归纳38个题项,进行606份有效问卷的实证分析并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开发出平台型领导量表的22个测量题项以及分享利他、交互协作、孵化创客、度己化人、赋能平等5个构成维度,并给出五个构成维度的内涵释义。该研究较为完备地刻画了平台型领导的行为特征,弥补了平台型领导研究缺乏测量量表和维度界定的理论缺口,所确定的5维度22题项具有系统性、涵盖性和内在区别性,具与有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平台化经营和平台化升级的契合性,为践行平台型领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为导向,对推动平台领导力的进一步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 共享认知、无形资源获取与在孵企业创新绩效
  • 李赋薇 李振华 杨俊 王佳硕
  • 2020 Vol. 38 (8): 1489-1497.
  • 摘要 ( )
  • 孵化网络中的共享认知影响新创企业的进入与成长。本文将共享认知划分为共享价值观和共享愿景两个维度,构建孵化网络中共享认知、无形资源获取与在孵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使用天津市在孵企业样本开展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共享认知与无形资源获取、在孵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无形资源获取在共享认知和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这意味着孵化网络中较高水平的共享认知有利于在孵企业获取无形资源,进而提高创新绩效。研究结论从认知和资源的角度揭示了孵化网络对在孵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并为探究网络层面共享认知的内涵提供思路。
  • 合作网络结构特征对创新绩效影响研究
  • 李海林 徐建宾 林春培 张振刚
  • 2020 Vol. 38 (8): 1498-1508.
  • 摘要 ( )
  • 在学科交融和知识碰撞的时代下,期刊作者合作网络特征对组织内部的创新绩效具有一定影响,其研究结果可以为科研人员组建高效合作者或团队成员提供科学依据,进而尽量避免因感性认识进行成员选择给团队创新绩效造成的负面影响。鉴于数据科学在当今时代的影响力和价值性,文章选择以“数据”为研究主题,收集了2008–2018年期间刊发的17万篇中文期刊论文,通过数据处理获得了766个相对稳定的作者合作网络,解析每个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并利用聚类算法对网络结构特征数据进行聚类,进而获得具有近似网络结构特征的簇。与此同时,对具有不同代表性特征的网络簇使用CART决策树算法挖掘和分析其潜在的决策规则,以此来反映不同网络结构特征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 科研人员应加强合作共赢,尽量避免封闭式的科研发展模式。② 高绩效科研合作网络内部至少需要一位科研水平较为突出的带头人作为网络内部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的枢纽。③ 网络规模的良性扩大也有利于网络内部整体创新绩效的提高。
  • 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能否促进中国企业创新
  • 李延喜 何超 刘彦文 孔令文
  • 2020 Vol. 38 (8): 1509-1525.
  • 摘要 ( )
  • 本文利用2013-2017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从东道国特征视角研究了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可以通过多种逆向创新溢出渠道促进中国企业创新,其中外围技术剥离渠道的影响程度最大,研发成本分摊渠道次之,研发成果反馈渠道的影响程度最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这种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东道国特征对企业逆向创新溢出渠道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特征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进一步检验的结果表明,不同东道国特征对企业创新原始创新能力和模仿创新能力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本文还发现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持续性,但影响程度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科技创新合作提供了政策启示。
  • 研发团队时间压力、团队反思与创新绩效
  • 姚柱 罗瑾琏 张显春 熊正德
  • 2020 Vol. 38 (8): 1526-1536.
  • 摘要 ( )
  • 时间压力已经成为研发团队最常见的一种压力方式,通过对186个有效团队的调查,以时间压力性质为视角,探讨了不同性质的时间压力对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挑战性时间压力对研发团队的团队反思、团队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相关,阻碍性时间压力对研发团队的团队反思、团队创新绩效均有显著负相关;(2)团队反思分别在挑战性时间压力与团队创新绩效、阻碍性时间压力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3)时间领导会正向调节挑战性时间压力与团队反思的关系,即较高水平的时间领导下,挑战性时间压力对团队反思的积极作用效果越好,时间领导也会负向调节阻碍性时间压力与团队反思之间的关系,即较高水平的时间领导下,阻碍性时间压力对团队反思的抑制作用会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