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转型与治理转型
  • 张乾友
  • 2021 Vol. 39 (5): 786-793.
  • 摘要 ( )
  •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知识经济不仅引发了人类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型,也推动了人类社会治理体系的重塑。在生产层面上,它使生产向想象的逼近成为可能,使人的生产能力尤其创造能力得到空前释放,也使生产的组织原则从市场与层级制转向了合作。在治理层面上,知识经济对具有组织集权与政治分权双重特征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提出了挑战。由于知识的生产摆脱了对于物质资本的依赖,在组织与国家的层面上,价值与权力的统一都成为可能。进而,传统公私分界的合理性不复存在,以社会要求国家供给公共物品为基本内容的民主治理开始朝着以共同资源治理为基础的合作治理转型。
  • 知识元素网络搜索与突破性技术发明形成
  • 马荣康 陶雪蕾 李少敏 王艺棠
  • 2021 Vol. 39 (5): 794-804.
  • 摘要 ( )
  • 突破性技术发明在企业参与全球技术和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如何通过知识搜索和重组形成突破性技术发明仍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知识搜索重组视角和社会网络理论,考察知识元素网络搜索与突破性技术发明形成的关系,并基于团队学习理论揭示发明人团队特征的调节作用。然后,利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1995-2010年纳米技术领域6132条授权发明专利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知识元素的网络中心度越低,占据结构洞位置越少,突破性技术发明形成的概率越高。(2)与合作发明人相比,单独发明人搜索网络中心度较低和结构洞较少的知识元素创造产生突破性技术发明的概率更高。(3)发明人团队技术经验越丰富,搜索网络中心度较低和结构洞较少的知识元素创造产生突破性技术发明的概率越高。本研究从知识元素网络和发明人团队视角系统揭示了突破性技术发明的形成机制,对企业面向突破性技术发明的发明人团队构建及知识组合战略实施具有重要启示。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大国竞争下的美国涉华337 调查与中国应对之策
  • 朱雪忠 徐晨倩
  • 2021 Vol. 39 (5): 805-813.
  • 摘要 ( )
  • 在“大国竞争”背景下,337调查扩大了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摩擦风险。本文从“美国优先”的视角讨论了337调查“保护美国国内产业”的本质,分析了“中国崛起”下的涉华337调查现状,并结合对中美“不对称”竞争格局以及美国相关政策的探讨,预测未来337调查的发展趋势。本文认为,涉华337调查数量仍会居于全球首位,而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则是5G通信、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行业。最后,本文从政府层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帮助企业顺利完成“走出去”战略和提升我国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的话语权。
  • 财政性知识产权国有资产管理与权利下放研究
  • 宋河发
  • 2021 Vol. 39 (5): 814-821.
  • 摘要 ( )
  • 本文运用创新和创新生态体系理论研究了财政资金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知识产权资产特性、权利合理配置下放、知识产权准确评估等热点问题。国有资产管理不是阻碍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用的主要问题,高校科研机构内部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运营机构能够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供需不对接问题和信息与风险不对称问题,以及专利权利碎片化问题,应建立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管理和投资功能三类部门和人才团队,建立“相互支持、相互约束”的机制,建立种子投资基金。对于单位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转化实施,不涉及公益性,或者知识产权较少的科技成果,可以将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下放给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
  • 全球价值链嵌入与中国制造业绿色增长
  • 程中华 李廉水
  • 2021 Vol. 39 (5): 822-832.
  • 摘要 ( )
  • 本文采用17个制造业行业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GVC嵌入程度和嵌入地位对制造业绿色增长(即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GVC嵌入程度、嵌入地位以及GTFP在不同技术水平和不同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特征。提高GVC嵌入程度和嵌入地位均有利于制造业GTFP提升,其中GVC嵌入地位发挥的提升作用相对更强,但其作用机制却存在显著差异。提高GVC嵌入程度主要是通过改善技术效率和促进技术进步来提升制造业GTFP,而提高GVC嵌入地位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缩小技术差距来提升制造业GTFP。
  • 人工智能促进人力资本流动与提升
  • 谭泓 张丽华
  • 2021 Vol. 39 (5): 833-841.
  • 摘要 ( )
  • 人工智能产生的根源是对重复繁重型劳动的解放和劳动人口不足的“补位式”替代,劳动人口越稀缺,增加劳动力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会越高,人工智能替代创造的边际价值将越大,对经济促进作用相应越明显。通过青岛市人工智能替代企业劳动力的实证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替代促进制造业人力资本的流出、服务业人力资本的流入,促进人力资本的学历和综合力提升、岗位和工资收入提升。本文建议:提升“智能替代人工”的导向意识,重视人工智能“低成本战略”的有效推动,着力促进“人力资本提升”的精准实施。
  • 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 王静田 张宝懿 付晓东
  • 2021 Vol. 39 (5): 842-853.
  • 摘要 ( )
  • 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现象,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协同集聚对于转变单一产业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整合延伸区域资源与产业,提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以长三角城市群27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和行业异质性。结论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促进作用。细分行业来看,房地产业与制造业、交通仓储邮电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不显著,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提升作用。由此,城市要提高产业的多元化,基于自身优势,有侧重的选择不同细分产业进行重点培养。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新兴技术知识网络跨界融合的机理与实证研究
  • 曹兴 孙绮悦
  • 2021 Vol. 39 (5): 854-866.
  • 摘要 ( )
  • 新兴技术跨界创新推动了知识网络的跨界融合演变。基于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以虚拟现实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构建专利引文网络,研究新兴技术知识网络跨界融合的知识流动路径演化和网络态势。结果表明:新兴技术知识流动路径按照“单向路径-混向路径-双向路径”模式演化,核心企业和外围企业的不断增加拓宽了双向路径的发展空间;知识流动路径数量的激增和方向的分散导致企业和地区知识网络跨界融合的涌现,呈现出异质性知识增加、知识连接灵活、网络规模扩大的跨界融合特征;中心企业与中心地区通过“中心地区自引、非中心地区引中心地区”的知识流动偏好进一步强化跨界融合能力,体现出明显的先发优势。
  • 科学合作网络、知识多样性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 杨靓 曾德明 邹思明 赵胜超
  • 2021 Vol. 39 (5): 867-875.
  • 摘要 ( )
  • 科学合作在科学知识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科学研究所产生的科学知识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至关重要。运用2000-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学科在web of science刊载的32715家中国组织参与的合作论文585348篇,构建组织间科学合作网络139090个(个体网)。同时从德温特数据库下载了1893家中国组织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申请的专利16112条,将参与了科学合作(合作论文)与产生了技术创新绩效(专利申请)的组织进行匹配,最终聚焦于174家企业,利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科学合作网络关系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发现,企业在网络中的关系广度与关系强度均能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强度比关系广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更直接;知识多样性(学科多样性和技术多元化)中介于网络关系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学科多样性中介于关系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而关系广度则通过技术多元化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还发现,企业进行学科多样性和技术多元化均有利于其提升技术创新绩效。
  • 企业专利合作网络与共性技术溢出
  • 岑杰 李章燕 李静
  • 2021 Vol. 39 (5): 882-891.
  • 摘要 ( )
  • 全球技术竞争已经从单体技术竞争转变为共性技术竞争、从企业核心技术竞争转变为行业共性技术竞争;"平台性"和"创新繁殖性"作为共性技术的核心特征,对共性技术的溢出和扩散提出了特别的要求。针对现有"共性技术"研究往往向前看,而将"共性技术溢出"视为自然而然的不足,本文以373家战略性新兴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的专利合作网络特征对其共性技术溢出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专利合作网络规模与共性技术溢出间呈倒U型关系;企业专利合作网络相对中心度对共性技术溢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专有性在专利合作网络规模-共性技术溢出、以及专利合作网络相对中心度-共性技术溢出间均存在负向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推动了对专利合作网络与共性技术溢出绩效间关系的认识,也对企业构建恰当的专利合作网络与技术专有性、从而推动共性技术研发及溢出提供了启示和建议。
  • 基于专利许可的科创板企业技术转移特征研究
  • 刘佳 钟永恒
  • 2021 Vol. 39 (5): 892-899.
  • 摘要 ( )
  • 为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科创板企业的技术成果转化状况,从而针对性地制定技术创新政策,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以科创板企业专利许可数据为素材,从技术转移数量、技术转移速度、技术转移网络和技术转移模式等角度展开定量分析,探讨技术转移现状与规律。实证结果表明,科创板企业专利许可参与度较高,技术转移速度慢;专利许可对亲缘关系的依赖度较高;技术吸收模式是主要模式,个人和高校是科创板企业的主要技术来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优化科创板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政策启示。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创新生态系统持续演进机制——基于政府和企业视角
  • 高山行 谭静
  • 2021 Vol. 39 (5): 900-908.
  • 摘要 ( )
  • 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演进机制一直是学、商、政三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创新生态系统的目的性为切入点,认为创新生态系统目的的更迭、演变是创新生态系统实现动态演化的一种重要机制。基于政府和企业视角,归纳出创新生态系统持续演进的四种模式,具体来说,作为国家和区域层面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核心主体,政府具有设定创新生态系统目标并让其适应环境的作用,能够保证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演进。与此相对应,企业常通过调整自身战略、开放资源能力边界的方式来设定产业层面的创新生态系统目的。所以,跳出创新生态系统中主体之间的互动机制,关注创新生态系统的目的对分析创新生态系统的长期演进机制将和构建动态演化的创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 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特征与异质性——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
  • 王珍愚 曹瑜 林善浪
  • 2021 Vol. 39 (5): 909-919.
  • 摘要 ( )
  • 摘 要 基于2004-2015年中国沪深股市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建立环境规制综合衡量指标,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特征与作用机理,分析绿色专利类型、企业所有制性质与行业类型的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有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特征;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中,环境规制会促进价值更高的绿色发明专利创新;非国有企业对于环境规制容忍度较低,“U”型拐点到来较早,且倾向于价值更高的绿色发明专利创新;环境规制对清洁行业与污染行业绿色技术创新的“U”型影响特征存在差异,清洁行业多体现“U”型曲线右半段,拐点较早,污染行业则完整体现了“U”型曲线全过程,拐点较迟。因此,采取灵活性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促进绿色创新与绿色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 数字技术背景集成电路产业颠覆创新模式构建
  • 张璐阳 戚聿东
  • 2021 Vol. 39 (5): 920-929.
  • 摘要 ( )
  • 数字技术背景下集成电路产业颠覆性创新模式是什么?现有理论鲜有系统性研究。为弥补空白,基于颠覆性创新理论并有机整合数字技术文献、产业技术轨道理论、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对欧比特与乐鑫两企业运用探索性多案例法,首先界定数字技术背景集成电路产业颠覆性创新概念,然后形成3项研究成果:①阐释数字技术创新轨迹与产业技术轨道“螺旋同构上升”机制,提出“双轨匹配结构”;②揭示商业模式创新“螺旋迭代上升”机制,提出“价值闭合循环系统”;③明晰“双轨匹配结构”与“价值闭合循环系统”作用机制,构建数字技术背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双螺旋同构迭代上升”颠覆创新模式。
  • 能力演化、制度供给与企业突破性创新
  • 臧树伟 陈红花 梅亮
  • 2021 Vol. 39 (5): 930-939.
  • 摘要 ( )
  • 突破性创新作为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创新赶超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正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从能力演化、制度供给视角探讨企业如何开展突破性创新。研究发现,突破性创新的实现需要内在能力和外在制度的共同作用,当内在能力实现由常规能力到高阶能力、由使能能力到赋能能力的动态演化,以及外部制度实现由干预政策向服务政策、由单一政策向政策合集的变迁,企业也将逐渐完成由创新跟随到创新突破再到创新引领的转型跨越。上述研究发现揭示了企业能力、制度供给与企业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协同共演规律,对于深化理论认知以及开展理论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海外研发地理多样化与创新绩效:组织学习视角
  • 李梅 陈鹿
  • 2021 Vol. 39 (5): 940-950.
  • 摘要 ( )
  • 海外研发是新兴经济体企业通过“走出去”寻求技术和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战略选择。本研究以中国开展海外研发比较活跃的知识密集型行业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组织学习视角,探讨了海外研发的地理多样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以及国际化经验和组织学习方式对海外研发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显示中国企业海外研发的地理多样化程度和创新绩效之间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企业拥有的国际化经验和探索式组织学习方式则增强了这种倒U型关系。基于以上结论,最后对于中国企业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海外研发的地理多样化布局以及利用有效的组织学习方式和国际化经验取得创新优势给出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