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科学学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导航切换
科学学研究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科学合理性的新理解——一种基于实践规范观的探析
于金龙
2010 Vol. 28 (7): 961-967.
摘要 (
)
科学合理性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讨论的核心论题;基于实践规范观的科学合理性探析有助于把握科学合理性的新内涵。不同的规范观,决定了对科学合理性的不同理解;从哲学史的视角概述了两种规范观及其与之对应的科学合理性理解要旨。与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所秉持的抽象理性规范观不同,科学实践哲学主张一种实践境况规范观,从而使重新理解科学合理性的本质及其评价问题成为可能。进一步阐明了实践境况规范的历史性和地方性在存在论意义上所决定的科学合理性评价的实践性理解;揭示了由规范适用范围、适用时间和规范力量三个基本维度构成的科学合理性评价体系,并基于此探究了科学合理性规范评价的若干尺度。
以伦理学说为灵魂的多维立体型知识体系建构
黎志敏
2010 Vol. 28 (7): 968-974.
摘要 (
)
中国现行知识分类体系是在模仿西方的基础上建立的。西方知识体系以追求客观科学真理为基本原则,缺乏“伦理道德”关怀的品质。中国现行知识分类体系较好地承袭了西方“追求真理”的精神,不过同时也导致了中国学术在伦理道德关怀品质方面的种种问题。为了改革这一状况,我们需要将伦理道德学说作为知识体系的灵魂重构中国学科分类体系,以“求善”原则规范“求真”精神,促进人类知识的良性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改革中西方现行的“平面化”的僵化学科分类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科发展、易于操作、易于数学模型化的多维立体型学科分类体系。
精神生产视域下我国产业结构的内在演变
韩顺法;李向民
2010 Vol. 28 (7): 975-980.
摘要 (
)
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表现为经济增长从主要依赖传统的物质生产要素转移到技术、知识、文化等精神生产要素上来。精神生产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传统产业的生产环节出现了分化,形成了专门从事精神生产的行业,并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精神产品的生产、传播与扩散深刻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演变。为适应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本文依据精神产品的分类对产业结构体系重新做了划分,提出分别以精神生产、服务生产以及物质生产为主的创意产业、服务产业和物质产业的划分方式,并对此做了验证性分析。
杰出科学家行政任职对科研创新的影响——以诺贝尔奖获得者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比较为例
徐飞;汪士
2010 Vol. 28 (7): 981-985.
摘要 (
)
比较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大群体,研究杰出科学家行政任职对科研创新的影响,对于深入认识科学家科研创新的一般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统计结果显示,上述两大群体的行政任职状况呈现出明显的反差,科学家行政任职与科研创新之间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与此同时,中外杰出科学家行政任职也呈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据此,可提出我国杰出科学家社会角色定位对科研创新影响的几点思考。
科学活动中意象思维方式的结构因素分析
滕瀚;孙超
2010 Vol. 28 (7): 986-989.
摘要 (
)
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对620名被试科学活动中的意象思维方式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揭示了科学活动中意象思维方式具有意义性、表象性、情感性三因素模型,并针对模型进行了相应讨论。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我国大学知识产权政策困境及其完善
肖尤丹;苏竣
2010 Vol. 28 (7): 990-1000.
摘要 (
)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部分,大学在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科技政策和知识产权法律之间长期的逻辑隔阂与理念差异,使得我国大学在知识产权运用以及基于知识产权的技术转移受到了明显的政策限制。从科技成果管理体制与知识产权客体制度的概念差异、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转移的功能缺失与中介缺位、大学国资管理与知识产权利用的政策冲突和调整交叉、大学人事制度与权利利益分享的制度空白和机制失调等主要方面阐述了政策困境的形成原因。并以发达国家大学知识产权管理经验为参考,针对我国大学知识产权政策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知识过滤、创业活动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31个地区的实证研究
李华晶
2010 Vol. 28 (7): 1001-1007.
摘要 (
)
知识过滤是新知识与最终实现商业化的知识之间存在的屏障,导致知识投入与创新成果乃至经济增长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基于我国31个地区2003至2007年的统计数据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制度过滤还是市场过滤,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作用,而创业活动是突破知识过滤的有效路径。其中,生存导向创业会降低市场过滤程度,机会导向创业则会降低制度过滤程度,同时,创业活动对知识过滤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对此,可以通过学术创业等活动,突破知识过滤的屏障,进而对知识过滤、创业活动与经济增长三者关系进行优化。
网络能力与创业能力——基于东北地区新创企业的实证研究
马鸿佳;董保宝;常冠群
2010 Vol. 28 (7): 1008-1014.
摘要 (
)
基于东北地区368份有效调研问卷,研究了新创企业的企业网络能力对创业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网络能力的三个维度,即网络构想能力、关系管理能力以及角色定位能力均与创业能力的两个维度,即机会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结果启示我们,可以从网络能力的培育着手来提高企业的创业能力,是新创企业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路径之一。
高技术虚拟企业技术标准形成动因与运行机制——基于动力分析、主体管理和策略体系的视角
高长元;单子丹
2010 Vol. 28 (7): 1015-1021.
摘要 (
)
从联盟参与成员间合作风险角度揭示联盟技术标准的形成动因,分析联合研发与管理、技术创新、标准确立的互动关系,给出高技术虚拟企业合作专利与知识产权的管理方法,规范研发核心主体、关联主体以及其他成员的成果占有与使用行为,通过建立联盟个体成员间动态奖惩机制和内部信任机制,综合衡量标准配置、执行过程中多主体协商的可信程度,为高技术虚拟企业技术标准的全面推广与优化提供可行的策略支持。研究表明,其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应用对联盟合作各方获取超额经济效益,群体综合竞争优势的提升,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不完全竞争、R&D投入与成本加成变动——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研究
孙辉煌;韩振国
2010 Vol. 28 (7): 1022-1027.
摘要 (
)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形态中,利用中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R&D投入对边际成本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证结论显示,整体上中国工业行业处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形态,我国工业行业的R&D投入对成本加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R&D投入主要是通过创新新产品机制对成本加成产生正面影响。
基于价值链的R&D资金控制研究
梁莱歆;马如飞
2010 Vol. 28 (7): 1028-1034.
摘要 (
)
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研发资金管理松懈的现象,结合研发活动特点及其性质探讨了R&D资金的控制问题。将价值链思想引入到企业R&D资金控制的过程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价值链的R&D资金控制模式。该模式将价值链分析贯穿于研发资金控制过程的始终,在价值链思想指导下,通过制定科学的研发战略与研发资金计划,利用信息反馈机制对R&D过程的资金运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使提高企业R&D资金使用效率,并最终实现企业R&D战略目标。
国内研发阻碍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吗?
李宾
2010 Vol. 28 (7): 1035-1042.
摘要 (
)
研发活动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似是一个常识,但对于我国,这一常识受到了质疑。文献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方认为我国国内研发对TFP的提高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甚至起着阻碍的作用。这里以近期文献对TFP的重新测算为基础,观察了国内研发和国外技术溢出对我国TFP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考虑了序列平稳性、内生性、残差序列相关性等细节。所得的结果支持质疑这一方的观点。进而,通过对比国内外研发状况,对这一悬疑给出了一个直觉解释。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开放环境下区域技术知识存量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葛沪飞;仝允桓
2010 Vol. 28 (7): 1043-1051.
摘要 (
)
开放环境下区域技术进步研究是发展中国家追赶的重要问题。区域技术能力可认为其所具有的能有效参与竞争的技术知识存量。自主R&D和FDI是区域技术知识积累的重要来源。技术差距、吸收能力等因素是开放环境下技术知识流入的重要因素,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区域技术知识存量模型,并应用Vensim PLE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发现,(1)FDI技术溢出与自主R&D投入对区域技术知识存量均有正向影响,但是效率存在显著差异;(2)在不同周期下,自主R&D与FDI替代与互补呈现不同特征;(3)技术差距调节自主R&D与FDI对区域技术知识存量影响;(4)FDI技术溢出存在“虚假效应”。
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黄蕴洁;刘冬荣
2010 Vol. 28 (7): 1052-1059.
摘要 (
)
知识管理的问题已经受到管理者和管理理论界的重视。在已有的知识管理理论和企业核心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知识角度认识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和知识本质,就企业知识管理对核心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以统计软件SPSS14.0进行资料分析,使用典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各层面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AMOS6.0统计软件进行线性结构模式分析,来验证本研究整体架构的适合度,从定量的角度对知识管理与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管理建议。
技术管理内生复杂性的来源与测度研究
吴伟伟;杨莹;于渤
2010 Vol. 28 (7): 1060-1066.
摘要 (
)
在不确定性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应对技术管理内生复杂性是进行有效技术管理的重要任务。从复杂性的基本特征入手,在建立技术管理内生复杂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技术管理内生复杂性的来源进行了研究,构建了技术管理系统内生复杂性的测度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管理内生复杂性来源于知识、参与者、工具和过程四个要素的复杂性;每个要素的复杂性来源于其自身的构成状况和关系状况;各要素复杂性概率的均等化分布会导致内生复杂性增大。实证研究还展示了技术管理系统内生复杂性的评价和管理过程,表明本研究能够为技术管理复杂性的分析与评价提供有效工具。
知识型企业智力资本结构维度研究——基于知识创造过程的实证分析
谢晖;雷井生
2010 Vol. 28 (7): 1067-1076.
摘要 (
)
智力资本已经成为知识型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在多层次行为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性因素、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方法检验了知识型企业智力资本的结构维度,以及知识创造过程对智力资本的影响机制。本实证研究表明:知识型企业智力资本更倾向于四维结构,同时创造过程积极影响知识型企业智力资本的形成,这对于清晰界定知识型企业智力资本内涵和建构定量化的智力资本测量模型具有积极参考价值。
风险承担与环境不确定对新产品开发的研究
肖婷;李垣
2010 Vol. 28 (7): 1077-1081.
摘要 (
)
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企业家希望通过新产品开发带领企业走出困境。环境不确定和企业家风险承担是影响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因素。然而,长期以来的研究却始终没有将两个重要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文章在分析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承担的基础上,挖掘出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与企业家风险承担的内在相适应的匹配关系,并将其运用于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实例考察,分析结果与结论一致。
基于企业视角的促进校企合作效果的实证分析
王艳丽;薛耀文
2010 Vol. 28 (7): 1082-1087.
摘要 (
)
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研的基础上,从企业角度了解校企合作状况,分析了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形式、路径以及动力因素。并在对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后向逐步回归分析法,提取出影响校企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促进校企合作效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策略与方式服务。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技术来源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生产率——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中国数据实证研究
孙玮;王九云;成力为
2010 Vol. 28 (7): 1088-1093.
摘要 (
)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1996-2007年间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来源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生产率分解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集中表现为纯技术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规模经济对创新生产率的作用并不显著。外商投资企业R&D溢出是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外部力量,在促进纯技术效率提升的同时可能会阻碍要素自由配置。直接引进国际技术不仅没能帮助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反而呈现出显著的逆向技术扩散。相比于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对策建议。
网络结构、关系互动对创新活动的影响——苏州IT产业集群实证分析
杨锐;李伟娜
2010 Vol. 28 (7): 1094-1103.
摘要 (
)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中间性网络组织,其生产力的增进与竞争的持续,都是在企业网络互动中进行,因此,从网络视角来探讨产业集群的创新议题就尤为重要。以跨国公司主导的苏州IT产业集群为案例,借助网络理论及其分析工具,分析从先进国家或地区转移过来的集群所呈现出的结构特征及其关系联结对集群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网络结构具有中心势不高、强的关系联结、小团体互动和中介协调等特征;(2)基于不同知识基础的创新活动需要建构不同的网络关系组合和相应调适的网络结构;(3)网络互动是基于技术相似性和技术关联性在行业内部和行业间展开。
基于企业产品创新的知识安全控制系统研究
李龙一;张炎生
2010 Vol. 28 (7): 1104-1111.
摘要 (
)
网络化创新平台的出现,使知识安全对于产品创新具有重要基础意义。针对企业产品创新的知识安全及防范问题,从基本的知识安全认识、发生机理、安全需求等问题出发,对企业知识安全控制系统的构建、实现及管理等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是把企业产品创新的信息安全提升到知识安全,为企业提高产品创新绩效、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平台,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知识管理的针对性。
企业家视角下外部取向管理创新决策——基于探索性多案例识别的实证研究
苏敬勤;崔淼;张竟浩
2010 Vol. 28 (7): 1112-1120.
摘要 (
)
旨在探讨企业外部取向管理创新的决策机理。通过宝钢、首钢和太钢的战略创新,三洋、海尔和美国哈斯曼的服务创新,以及淘宝、易趣和网盛的商业模式创新三组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析出了企业家在进行外部取向管理创新决策时重点考量的因素;并据此构建了外部取向管理创新决策机理框架,通过对北京、天津和东三省地区30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对框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企业家在进行外部取向管理创新决策时并非对企业内外部因素进行系统性考量,而是重点分析客户需求、资源约束、技术能力等关键因素;企业家对因素的不同认知决定了外部取向管理创新决策的异质性;得出了企业规模、而非性质决定创新决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