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当期目录

科技论坛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 知识计量学的交叉学科属性研究
  • 侯海燕;陈超美;刘则渊;王贤文;陈悦
  • 2010 Vol. 28 (3): 328-332.
  • 摘要 ( )
  • 知识计量学是以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为对象,运用定量分析和计算技术对社会的知识能力和知识的社会关系进行综合研究的一门交叉学科。为了推动知识计量学的成熟发展,利用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最新版CiteSpace 2. 1. R16,进行学科领域共现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绘制了学科领域共现图谱和关键词共现图谱。学科领域共现图谱清晰地展示了知识计量学的交叉学科属性、以及计算机科学、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知识工程等的核心学科地位。关键词共现图谱展示了知识计量学的15个重点研究领域,其中最为核心的研究领域是知识管理与知识域的可视化问题。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
  • 孔婷;孙林岩;冯泰文
  • 2010 Vol. 28 (3): 357-364.
  • 摘要 ( )
  •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投入,其快速发展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运用1996-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引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本存量、经济发展水平与制造业效率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未直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水平,其对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与制造业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其中,当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高时,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金融保险业对制造业效率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 高校科研项目完全成本补偿问题研究
  • 湛毅青;欧阳花;刘爱东
  • 2010 Vol. 28 (3): 374-380.
  • 摘要 ( )
  • 高校科研项目的完全成本由包括科研人工在内的直接成本以及分摊的科研间接成本构成。研究发现,科研项目完全成本补偿程度直接影响项目的完成质量、高校科研教学事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受托经济责任的正确履行。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政府均不断改革其科研项目资助政策,对科研人工和间接成本的补偿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现行的科研项目资助政策规定不补偿科研人工,且只少量补偿间接成本,使得科研质量、教学质量均无法得到保障。研究适合我国高校的科研项目完全成本计算模型及资助政策对于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十分必要。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 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理论与实证
  • 郑素丽;章威;吴晓波
  • 2010 Vol. 28 (3): 405-411.
  • 摘要 ( )
  • 基于知识的视角构建了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理论体系,提出动态能力是企业获取、创造和整合知识资源以感知、应对、利用和开创市场变革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涵盖知识获取、知识创造、知识整合三个构面、16个题项的动态能力测度量表,并对218份调查问卷运用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理清了数据的基本结构,检验了该测度量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为动态能力实证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 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团队共享心智模型为中介
  • 王黎萤;陈劲
  • 2010 Vol. 28 (3): 429-435.
  • 摘要 ( )
  • 通过对57个研发团队的现场研究,对基于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的研发团队创造力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了研发团队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型和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型构思;多元回归和层次回归结果表明:两类共享心智模型与团队创造力存在显著正相关;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型在目标明确和任务规范与团队创造力之间是完全中介作用;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型在成员多样性和工作依赖与团队创造力之间是完全中介作用;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型和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型在领导信任、组织保障、角色期待、成员互动与团队创造力之间是部分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管理建议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原始性创新:效率、分布性主体间的交互机制
  • 舒成利;高山行
  • 2010 Vol. 28 (3): 436-443.
  • 摘要 ( )
  • 首先,依据知识的分布性,提出了原始性创新具有分布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原始性创新效率系数的概念,而这一效率系数又是决定原始性创新成败的关键。其次,原始性创新分布性主体之间通过社会网络形成社会交互机制,并妥善解决了分布主体之间的知识产权问题、增强了组织柔性、降低了不确定性以及提升了组织资源的互补能力。最后,研究表明差异化的政府激励机制有利于协调原始性创新的分布性问题;纯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和应用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的匹配是原始性创新可持续性的关键;“科学共同体”内部信任机制是解决原始性创新分布性的枢纽;知识溢出区域的形成是原始性创新互动机制存在的重要环境。
  • 环境、氛围与外部取向管理创新模式:理论与案例
  • 苏敬勤;崔淼;张竟浩
  • 2010 Vol. 28 (3): 459-466.
  • 摘要 ( )
  • 构建了行业环境、组织创新氛围影响下,我国企业外部取向管理创新模式的选择机理框架;通过质性数据分析方法对行业环境变动程度的测度指标进行了细化;在此基础上基于对行业环境变动程度和组织创新氛围的测度,分别选择了高、低变动行业环境,强、弱组织创新氛围四个维度下的不同案例,通过远大、三洋、森禾和华英的外部取向管理创新案例对构建的研究框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变动程度的行业环境是外部取向管理创新的驱动因素;创新氛围通过创新能力的溢出促进了外部取向管理创新的实施;原创型、改进型和模仿型模式选择是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基于SFA方法的实证分析
  • 韩晶
  • 2010 Vol. 28 (3): 467-472.
  • 摘要 ( )
  • 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地位。应用SFA方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呈改善的趋势;其中,电子计算机及相关行业创新效率最高,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最低;科技人员在高技术产业创新中的产出弹性弱于科研经费的产出弹性,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主要是经费拉动型的。在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企业数量对于创新效率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产业内三资企业总资产、〖JP2〗产业利润对于创新效率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为此,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创造性;提高产业集中度,组建大型产业集团,为产业创新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适当提高产业开放度,促进中资企业获得技术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