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科学学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导航切换
科学学研究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科技论坛
开展科学评论促进学术繁荣
朱大明
2009 Vol. 27 (2): 161-165.
摘要 (
)
简要论述科学评论的广泛性和意义,分析科学评论不景气的原因,提出促进科学评论的基本对策,包括加强“科学评论学”研究,积极开展科学评论活动,遵守科学评论的学术规范。
科学学理论
技术威胁理论研究
汪雪锋;赖院根;朱东华
2009 Vol. 27 (2): 166-169.
摘要 (
)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在对经济、军事、政治、外交等各领域产生前所未有的渗透、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对技术弱者的利益、安全甚至生存构成威胁与危害。本文探讨了技术威胁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技术威胁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面对技术威胁的应对策略。
创新文化、科学精神与城市技术人才吸聚力
伦蕊
2009 Vol. 27 (2): 170-175.
摘要 (
)
城市独特的创新文化是其吸聚技术人才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在对沪、穗两市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发现经济因素对城市的技术人才吸聚能力并不具有充分的解释力,而城市创新文化对技术人才的流动和聚集发挥了引致作用,形成了一种人才集聚的自组织机制。通过深入考察沪、穗两市创新文化的现实特色及其历史渊源,本文发现,海派文化能够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异质文化和新事物,因而成功实现了向现代理性主义的转变。而由来已久的弱包容性文化特质使得岭南文化既没有强烈的儒家人文文化作背景,又未能在开放契机中充分吸纳近代西方科技文化中的价值理性。相比之下,海派创新文化更重视基础科学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方面,具有自由探索的纯科学倾向;而岭南创新文化则更重视实用技术和科学的社会功能,具有功利化的倾向。正是城市文化品格的不同导致沪、穗人才创新模式与流动向度的差异。
面向新产品开发领域知识表示方法的比较研究
李海刚;尹万岭
2009 Vol. 27 (2): 176-179.
摘要 (
)
分别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知识表示方法,在讨论了知识表示方法选择所应考虑的因素后,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分别指出了其优缺点。进而提出了利用本体来表示新产品开发领域的知识以解决其知识共享和知识重用的问题,并对其优势进行了分析。
软件开发方法的创新发展过程研究
高禹;冯相忠
2009 Vol. 27 (2): 180-186.
摘要 (
)
根据对结构化和面向对象这两种成熟的软件开发方法的创新发展过程的研究,总结出了软件开发方法创新发展过程的规律性——软件开发方法的创新发展过程有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是:(1)找到软件开发活动中现存的某些问题;(2)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思维观念创新;(3)按照新的思维观念来构建软件开发方法的核心部分;(4)按照新的思维观念来完善软件开发方法。按照这个规律,敏捷软件开发方法和面向Agent软件开发方法处于发展中,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h指数的数学解读和h指数数列
蒋新;张逸新
2009 Vol. 27 (2): 187-189.
摘要 (
)
文章对Hirsch的h指数进行了数学解读,阐述了h指数的数学基础和原理,并提出可以提高h指数的精度的h指数数列方法。
中国重点大学的网络影响力评价研究
邱均平;程妮
2009 Vol. 27 (2): 190-195.
摘要 (
)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逐步普及,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在悄然改变。大学既要传播知识,又要服务于社会,还要传承文化。在网络环境下,一所大学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扩大其影响力,进一步服务公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通过学校网站规模、学校网站被链接数量、学校的网络显示度、学校网站内容丰富度和网络学术影响力等5个指标,对中国重点大学的网络影响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发现中国重点大学在上述5方面发展不均衡。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我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李兵;王铮;李刚强;初钊鹏
2009 Vol. 27 (2): 196-201.
摘要 (
)
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科技投入变量构建生产函数模型。采用1990-2005年的数据估计全国和部分省市生产函数,并通过所估计的生产函数确定各投入要素对产出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引进科技投入要素后,全国和各地的生产函数中劳动L的弹性β的值都要远远大于资本K的弹性α的值,这说明在考虑科技投入的前提下,我国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国家;北京、上海和天津科技投入效率排在前列,同时受外来技术溢出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地科技投入效率较低;从科技投入要素的贡献率来看,所研究的全国和各地区的结果差别不明显。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我国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李丽;陈迅
2009 Vol. 27 (2): 202-208.
摘要 (
)
运用1997至2006年我国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分析,藉由天际图分析法及产业关联分析中之向前、向后关联效果及乘数积矩阵分析法,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跨期变化及变迁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服务业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力呈扩张趋势,而制造业的影响力则下降;初级加工业的生产资源正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或高附加值产业及高级化服务业部门转移;各产业关联程度差异有明显上升趋势,产业总需求矩阵依然存在不对称的产业关联程度关系;产业间相互影响效果差异增大,且相互影响程度呈上升趋势,尤其表现在非制造业中。
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各行业出口的影响——基于调节变量的实证研究
何哲;孙林岩;刘旭园
2009 Vol. 27 (2): 209-213.
摘要 (
)
根据1994—2004年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产品进出口值数据,采用向后回归法并引入调节变量,检验汇率对制造业25个细分行业出口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汇率的变化对低技术产业出口影响明显,而对技术含量较高产业出口影响不大。
企业集群风险分析:基于产业生态的视角
李中东;王发明
2009 Vol. 27 (2): 214-220.
摘要 (
)
基于产业生态的视角,以企业集群模式的进化为逻辑分析起点,运用和生态学的类比方法,考察了企业集群的风险及其形成机理,最后就产业生态层面如何有效地进行风险防范和改进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基于专利地图的企业研发定位方法及实证研究
武建龙;陶微微;王宏起
2009 Vol. 27 (2): 220-225.
摘要 (
)
专利情报分析是企业研发定位的关键,基于专利地图信息整合功能,构建企业研发定位分析框架,并以哈尔滨医药集团为例系统阐述了企业研发战略分析与选择方法,同时给出了哈尔滨医药集团研发战略,旨在从专利视角为企业研发战略管理提供理论方法指导与实例参考。
基于可视化的三阶段技术跟踪模型及实证研究
康宇航
2009 Vol. 27 (2): 226-233.
摘要 (
)
技术跟踪是对传统技术管理方法的有益补充,通过技术跟踪,可以了解某一技术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态势,为技术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支持。基于此,文章从企业竞争策略的角度,从内部基础、中间交流合作,以及外部依赖三个层面,构建了一个“优势——合作——依赖”的三阶段技术跟踪模型。同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发实践层面的技术跟踪工具,并以公路工程领域为例,从技术优势、技术合作和技术依赖三个维度进行技术跟踪模型的可视化实验,以此判别技术领域的深层次组群结构,以期为相关技术策略的制定做一些基于工程技术分析的支撑性工作。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关联及其检验方法研究
宋河发;穆荣平;曹鸿星
2009 Vol. 27 (2): 234-239.
摘要 (
)
研究了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之间的异同,技术标准与各类知识产权的关联,尤其是技术标准与专利权的关系。技术标准与专利权的关联包括有权利影响的关联和无权利影响的关联两种,有权利影响的关联是实质性关联。与知识产权产生关联的技术标准制定主要有 “知识产权推动型”、“技术标准拉动型”、“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互动结合型”三种模式。检验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是否结合进技术标准应采用专利侵权判定原则,只有对技术标准产品造成侵权的专利才算与技术标准产生了实质性关联。
国际科技政策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栾春娟;侯海燕;王贤文
2009 Vol. 27 (2): 240-243.
摘要 (
)
以国际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权威期刊Research Policy(《科研政策》)1974-2007年发表的全部1 792篇文献题录作为数据样本,通过高频主题词的分析确定国际科学技术政策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检测词频变动趋势显著的主题词确定国际科学技术政策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并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出科技政策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为科技政策研究者提供重要参考。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影响——知识整合的调节作用
陈建勋;潘昌才;吴隆增
2009 Vol. 27 (2): 244-249.
摘要 (
)
:将知识整合作为调节变量引入外部社会资本与核心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北京和广州企业的样本为研究对象,以外部社会资本为前因变量,探讨在不同的知识整合水平下,它对核心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外部社会资本对核心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对于低水平的知识整合水平而言,高水平的知识整合水平更能促进外部社会资本对核心能力的影响程度,更有利于外部社会资本对核心能力的作用的发挥,知识整合在外部社会资本与核心能力的关系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
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评价研究
郝生宾;于渤;吴伟伟
2009 Vol. 27 (2): 250-254.
摘要 (
)
分析了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交互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M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M企业的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处于中度耦合、低度协调耦合状态。
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网络探析
单伟;张庆普;刘臣
2009 Vol. 27 (2): 255-261.
摘要 (
)
隐性知识高效流转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企业内隐性知识流转是一个崭新的视角。本研究从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出发,将企业内部成员之间隐性知识流转关系作为社会网络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以HRB部门隐性知识流转网络为例,对该网络的结构及特征进行测度和分析,揭示了网络结构及特征对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的影响作用。
组织学习方式对隐性知识创新的影响——来自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
陈晓静
2009 Vol. 27 (2): 262-268.
摘要 (
)
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可谓当前的一大研究热点,但是国内外学者尚未真正展开对组织学习方式与隐性知识创新相关关系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以上海、浙江、北京、江西等地几百家公司高层管理人士为调查对象,从实证角度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干中学学习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2)从经验中学习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3)反思学习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4)忘却学习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5)学中干学习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知识冲突学习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7)交互式学习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8)试错学习对隐性知识创新有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
工程咨询企业知识创造过程的ε型模型研究——以江苏电力设计院为例
吉敏;胡汉辉
2009 Vol. 27 (2): 269-273.
摘要 (
)
在野中郁次郎(Nonaka)描述知识创造过程的SECI模型基础上,针对工程咨询企业知识活动的特征,建构了“ε型”动态知识创造的扩展模型:工程咨询企业知识创造的过程受到分别来自组织目标和组织知识创造现实因素的双向驱动力影响,企业知识创造活动是一个从组织目标出发、经个人知识活动实现组织知识创造的过程;同时,受知识创造现实因素的影响,会在组织实现知识创造的过程中,会对个人、团队、组织层面的目标进行不断的修正。结合江苏电力设计院的案例分析,描述了工程咨询类企业专用知识创造的动态过程。本文的结论可以推广至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
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开发的障碍研究
邱钊;黄俊;李传昭;陈明锐
2009 Vol. 27 (2): 274-278.
摘要 (
)
制造商通过实施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开发能够有效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国内此领域的相关定性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是对于供应商早期参与实施过程的实证研究却付之阙如,尤其是缺乏对于阻碍供应商早期参与的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以及统计研究发现,国内汽车业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开发的主要障碍因素是缺乏信任。
企业战略导向的选择:市场导向或创新导向——基于湖南省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的实证研究
杨智;张茜岚;谢春燕
2009 Vol. 27 (2): 278-288.
摘要 (
)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探索性地构建了以营销能力为中介变量和环境不确定性作为调节变量的市场导向和创新导向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并以湖南省高新技术开发区197家企业为实证样本,对模型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发现:(1)市场导向和创新导向透过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营销能力具有完全中介效应;(2)环境不确定性调节市场导向和创新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创新气氛的概念界定与量表验证
刘云;石金涛;张文勤
2009 Vol. 27 (2): 289-294.
摘要 (
)
创新气氛越来越受到学者和企业实践者的关注,但是创新气氛的概念和测量工具的混乱严重阻碍了研究的进程。首先,本文对创新气氛进行详细分类和界定。然后,在国外成熟量表的基础上构思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创新气氛量表,并通过实证检验了该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最终确定的量表包括5个维度,15个条目。最后,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企业R&D外包的模式、测度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伍蓓;陈劲;吴增源
2009 Vol. 27 (2): 302-308.
摘要 (
)
研发外包是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整合外部技术资源,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速度的一种新型研发模式。研发外包模式的划分、测试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乃是各外包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技术、战略、创新性角度划分效率型和创新型研发外包模式,引入R&D外包强度指标,并对研发外包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效率型研发外包模式下,研发外包的强度越大,企业创新绩效越高。而在创新型研发外包模式下,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二次性曲线相关关系,当外包强度超过一定阈值后,强度越高,创新绩效越差。同时,环境动态性对两者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研发/市场职能整合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张永胜;刘新梅;王海珍
2009 Vol. 27 (2): 309-314.
摘要 (
)
目前学者的研究认为研发/市场职能整合和产品创新绩效之间是一种正向促进关系,没有考虑过度的职能整合对产品创新绩效的负面影响,以及最佳职能整合状态的存在性。作者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运用统计分析软件,揭示了研发/市场职能整合与产品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并通过曲线估计拟合出两者之间的倒U型曲线。实证结果表明,研发/市场职能整合对产品创新绩效并不是单纯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存在最优研发/市场职能整合点。研究对于职能整合理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企业产品创新实践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书评
科学学在中国的历程——《科学学在中国》评介
樊春良
2009 Vol. 27 (2): 319-320.
摘要 (
)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自主创新补贴政策的效应分析——考虑税收的抽肥补瘦因素
刘和东;梁东黎
2009 Vol. 27 (2): 615-318.
摘要 (
)
补贴政策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激励手段。补贴政策有收益、有成本。只有其收益大于成本时,补贴政策才会具有生产效应。补贴政策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可区分为分配效应与优化结构效应的影响。补贴政策是否具有生产效应,受到以下诸因素的影响:初始企业结构、补贴政策力度、补贴政策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