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科学学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ISSN 1003-2053 CN 11-1805/G3
导航切换
科学学研究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东亚地区社会科学学科学术水平比较研究 —基于文献被SSCI收录情况的定量分析
金贞燕
2014 Vol. 32 (2): 161-169.
摘要 (
)
通过对我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与韩国学者近十年来在“经济学”、“管理学”、“商业?财政学”、“社会学”、“政治学”、“图书情报学”、“教育学”与“法学”8个社会科学学科领域发表的论文被SSCI收录情况的定量分析,客观揭示我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与韩国5个地区社会科学主要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为增进内地与港台、日本和韩国之间的了解、促进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提供必要的基础。
基于互联网的国家/区域“发现—创新”体系的理论构建
陈悦 刘则渊 苏立新
2014 Vol. 32 (2): 170-177.
摘要 (
)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和地区对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建设国家及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都予以高度重视。本文结合技术科学思想、新巴斯德象限理论、协同创新理论,借鉴英美e-科学与CDI创造的关于网络环境下推进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一体化的新鲜经验,深化和拓宽目前国家及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考虑到“知识发现对创新系统的支持”、“知识源公开和计算思维对知识发现的支持”,以及“技术创新对知识发现的需求”三个方面,将“国家/区域创新体系”改革重建为基于互联网的国家/区域“发现-创新”体系。
基于形态分析法的创新导图构建及应用研究
汪雪锋 李兵 许幸荣 杨帆
2014 Vol. 32 (2): 178-183.
摘要 (
)
面对全球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必须具备深入了解所在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快速识别并把握技术创新机会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本文提出了基于形态分析的创新导图构建方法,并以中国专利数据为基础,描述了技术机会识别过程,构建了风电技术领域的创新导图。该方法提高了分析过程的客观性,能为领域专家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有助于为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和政府技术创新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保障。
“洛瑞悖论”与引文分析评价学术的可靠性
李冲 张丽
2014 Vol. 32 (2): 184-188.
摘要 (
)
引文分析指标用于个体学术评价的可靠性程度较低。以全世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学者、美国生物化学家洛瑞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悖论”为案例,使用引文规范理论的分析表明:引文分析指标用于个体学术评价,总被引用次数与学术贡献不能等同;不同类型引文对施引文献知识创新的作用程度是有区别的;对形式性引文、程序性引文和实质性引文进行区分,能够提高引文分析指标用于个体学术评价的可靠性。
图书引用对学术绩效h指数的影响—以图书情报学领域为例
张晓阳 方友亮 宋新平
2014 Vol. 32 (2): 189-194.
摘要 (
)
采用期刊和图书数据库统计了中国图书情报学领域50位学者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数及其被引数据,对增加图书引用数据与其学术绩效h指数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综合h指数和论文h指数既高度相关又显著差异,综合h指数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价科研绩效。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创新政策评估理论方法研究——基于公共政策评估逻辑框架的视角
赵莉晓
2014 Vol. 32 (2): 195-202.
摘要 (
)
创新政策评估从本质上属于公共政策评估,文章从论述公共政策评估的要素出发,基于韦唐的“效果模式”下的“综合评估模式”,设计了公共政策评估的一般性理论方法框架。然后基于创新政策的理论基础,从创新政策概念、理念、创新过程、创新活动等方面总结了创新政策评估不同于一般公共政策评估的四个特点,在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方法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了创新政策评估的理论框架。
何种类型的研发投资更有利于提高一国生产率?——来自OECD国家的经验证据
孙晓华 王昀
2014 Vol. 32 (2): 203-210.
摘要 (
)
研发投资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不同类型的研发活动对于一国生产率的改善存在着差异化作用。本文构建了反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与生产率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经合组织(OECD)23个国家1996-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宏观层面检验了不同研发投资对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从作用时期来看,试验发展活动对当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应用和基础研究的功能发挥则存在一定的时滞,且基础研究的滞后期更长;从影响效果来看,基础研究的偏效应大于应用研究,而试验发展的作用显现虽然非常迅速,但其对生产率的带动效果相对较弱。因此,过多地依靠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投资并不是提高一国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应充分重视基础研究的投入和积累,以发挥其在促进生产率中的核心地位和长效作用。
城镇化、非农技术与农业技术变迁——基于SVAR模型的研究
刘维奇 韩媛媛
2014 Vol. 32 (2): 211-217.
摘要 (
)
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城市生产的农业新技术,再一个是非农产业技术向农业的转移,本文通过建立SVAR模型研究城镇化、非农产业技术与农业技术变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响应关系,认为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但是城镇化的持久动力,也会对非农产业技术产生长期作用,我国城镇化对农业技术水平的短期效应不明显,而非农产业技术对农业技术的短期效应比较明显,所以,要加大城镇化对农业技术的促进作用,倡导适应性的农业技术创新,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技术从非农部门向农业的转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
区际CO2排放不平等性及与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 ——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分析
郑佳佳
2014 Vol. 32 (2): 218-225.
摘要 (
)
运用经典的不平等性测度方法计算了1990-2011年间我国收入差距和CO2排放分布差异性,发现:22年间,我国地区间CO2排放分布比GDP分布更为不平等,但两种不平等性程度都在逐渐降低;通过拟基尼系数建立起CO2排放分布与GDP分布之间的联系,发现:以人均GDP排序的省际间人均CO2排放分布较其自身分布更为公平,且比GDP分布更平等,这意味着高排放与高收入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区间以碳排放强度为代表的减排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然而,以收入分组进行Theil指数分解的结果显示:高收入组对GDP分布和人均CO2排放分布的贡献较大,而中高收入组对碳排放强度分布差异性的贡献最高,降低地区间碳排放分布的不平等性不仅需要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同时更依赖于地区间节能减排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技术能力、东道国经验与国际技术许可——外国企业对中国企业技术许可的实证研究
熊磊 吴晓波 朱培忠 陈小玲
2014 Vol. 32 (2): 226-235.
摘要 (
)
基于企业资源观视角,本研究构建了技术能力和东道国市场经验影响企业国际许可中使用排他性策略的模型。以2002年至2011年中国知识产权局专利许可备案数据中收集到的529份外国企业对中国企业进行专利许可合同为样本,检验了许可企业的技术能力构成对其采取排他性许可的倾向的影响,以及东道国市场经验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企业技术能力越强,在国际许可中采取排他性许可的倾向越低;企业技术深度越大,在国际许可中采取排他性许可的倾向越低;东道国市场经验越丰富,企业技术能力与采取排他性许可的倾向间的负向关系越强;东道国市场经验越丰富,企业技术广度与采取排他性许可的倾向间的负向关系越强。
中美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环境比较分析—基于关联产业的视角
吴利华 纪静
2014 Vol. 32 (2): 236-241.
摘要 (
)
本文以中美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关联比例法度量产业间的关联强度,并对中美电子信息制造业上下游关联产业及关联强度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产业环境的角度探讨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策略。研究表明:美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主要为生产性服务业,且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居多,而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大多为传统制造业;美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下游受政府公共采购政策的需求拉动明显,且与高技术产业的关联强度远高于中国。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上游的核心元器件主要依靠进口推动,下游的终端产品主要为出口需求拉动。因此,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其上下游产业环境、市场及政策环境的改善。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
创业型科研机构初探
曾国屏 林菲
2014 Vol. 32 (2): 242-249.
摘要 (
)
“新型科研机构”近来备受关注,结合对于科技研发、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死亡谷”和创新价值链与科研机构关系对它们进行了讨论,尝试将之称为“创业型科研机构”,进而探讨了它们的特点、作用和未来。
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的企业知识产权策略研究
薛元昊 王重鸣
2014 Vol. 32 (2): 250-256.
摘要 (
)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作为知识最主要的表达形式和法律依据,成为了企业保护创新、获取利益、赢得领先地位的竞争利器,也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着知识产权方面的多种挑战,亟需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产权策略。然而,现有关于知识产权策略的研究多是对国外企业实践的总结,缺乏理论构建和实证检验,难以切实指导中国企业的相关实践。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组织学习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企业知识产权策略的研究框架,通过对35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案例数据进行内容分析,归纳出了企业知识产权策略的三个核心维度及其关键特征。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也对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启示进行了讨论。
“二元论”视角下的技术获取战略与吸收能力——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
樊路青 刘雯雯
2014 Vol. 32 (2): 257-266.
摘要 (
)
从“二元论”的角度来看,企业在获取技术时需要权衡技术的内部获取和外部获取,统筹新技术的开发和已知技术的利用,同时技术获取战略也受到企业自身吸收能力的影响。回顾国内外文献,本文通过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合理的技术获取战略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提高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我国制造业应着力增加研发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
网络惯例形成的影响因素探索及实证研究
孙永磊 党兴华 宋晶
2014 Vol. 32 (2): 267-275.
摘要 (
)
本文主要探索技术创新网络背景下影响网络惯例形成的主要因素,在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之上,首先应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三次深度访谈,发现组织间关系、组织间学习、网络能力、网络位置、合作经验以及网络权力是影响网络惯例形成的主要因素;同时,以西安高新区高技术企业合作网络等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除合作经验之外,其他因素与网络惯例之间的相关关系均通过验证。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的了解网络惯例形成的驱动因素,进一步揭示技术创新网络运行的内在规律,能够使企业更好的融入网络之中获取和利用网络资源,以及维持网络的稳定、有序运行,对于指导企业网络化合作创新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政府科技资源配置的问题分析——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
阿儒涵 李晓轩
2014 Vol. 32 (2): 276-281.
摘要 (
)
缺乏理论框架的指导是目前政府科研资助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不足。针对该问题,作者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将政府科研资助关系纳入到委托代理理论研究框架之下的可行性。其次,借用委托代理理论的框架,以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委托代理双方的效用研究为出发点,结合对我国政府科研资助实践的研究,提出我国政府科研资助关系中的“嵌套的双层委托代理模型”。再次,应用该模型从稳定拨款模式下的委托代理关系和竞争性项目资助模式下的委托代理关系两方面我国政府科研资助现状。最后,基于理论模型和现状问题分析提出对未来我国政府科研资助模式的思考。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内涵与本质
王瑜 任浩
2014 Vol. 32 (2): 282-288.
摘要 (
)
技术模块化催生了以模块为基础的网络组织的诞生。作为新型的价值创造系统,模块化组织以结点模块编织价值链上的资源分配,利用自身能力禀赋为企业和顾客创造价值。文章首先厘清了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了组织价值创新的基础、立足点、途径和关键,旨在深化对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的研究和认识。
外部研发机构联系能否提升企业创新?——跨界搜索的中介作用
张文红 赵亚普 陈爱玲
2014 Vol. 32 (2): 289-296.
摘要 (
)
外部研发机构联系能否提升企业创新?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结合社会网络理论和创新搜索理论,系统研究了外部研发机构联系、跨界搜索以及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利用270家制造企业的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与外部研发机构建立联系能够提升企业创新,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的跨界搜索在外部研发机构联系和企业创新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外部研发机构联系促进了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的跨界搜索,这两种知识的跨界搜索反过来增强了企业创新。研究还表明外部研发机构联系对技术知识跨界搜索的影响比对市场知识跨界搜索的影响更大。
面向工程技术项目的群体创新方法集成研究
张爱琴 侯光明 李存金
2014 Vol. 32 (2): 297-304.
摘要 (
)
创新方法数量众多,必须在集成管理的思路指导下进行系统化应用。本文调研工程技术项目群体创新管理者、创新专家、创新团队成员对创新方法的认识、选择和应用情况,分析了不同主体创新方法应用决策的特点和规律,从组织维度、过程维度、知识维度三个维度研究创新方法的集成应用和集成管理,构建了面向工程技术项目的群体创新方法集成应用三维框架模型,给出了群体创新方法集成应用的思路和途径,为创新方法的理论剖析和实践应用提供了较清晰的路径指导。最后通过案例讨论和验证了该模型。案例分析结果显示:根据不同创新主体、创新阶段和知识活动类型集成应用群体创新方法,将更能够实现方法的系统性和集成性。
联盟网络中企业创新平衡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基于网络结构的视角
王建 胡珑瑛 马涛
2014 Vol. 32 (2): 305-313.
摘要 (
)
企业通过平衡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来保证短期和长期的发展,如何选择适合的创新平衡模式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适度景观理论和复杂网络理论,在NK模型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双元和间断两种创新平衡模式建模,通过仿真模拟考察联盟网络结构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平衡模式的选择。结果表明:(1)当网络结构有利于企业获取知识时,企业选择双元模式有利于提升创新绩效;当网络结构不利于企业获取外部知识时,企业选择间断模式能够获得较高的短期绩效,选择双元模式能够获得较高的长期绩效。(2)创新复杂程度和环境的变化不会影响企业在网络中创新平衡模式的选择,但随着创新复杂程度或环境变化程度的增加,双元模式越来越有优势。
中国区域创新的俱乐部收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潘雄锋 杨越
2014 Vol. 32 (2): 314-319.
摘要 (
)
本文首先构建出能有效打破东中西部的预先设定而对俱乐部成员进行识别的时间序列收敛检验方法,在此基础上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1990-2010年的数据为资料,对中国区域创新的俱乐部收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存在包括12个省份在内的向以领先省份北京为稳态水平收敛俱乐部,并且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对俱乐部收敛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书评
《转型发展 创新驱动》丛书出版
张伟
2014 Vol. 32 (2): 320.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