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郁冰 伍静. 企业生态位对跨组织技术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0, 38(6): 1108-1120. |
[2] |
高少冲 丁荣贵. 首席专家项目匹配度、组织网络特征与协同创新绩效[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9): 1615-1621. |
[3] |
姜永常. 知识融合转化集成多元认知的协同创新机制[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11): 1946-1951. |
[4] |
王峥 龚轶. 创新共同体:概念、框架与模式[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1): 140-148. |
[5] |
夏丽娟 谢富纪 王海花. 制度邻近、技术邻近与产学协同创新绩效——基于产学联合专利数据的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7, 35(5): 782-791. |
[6] |
李艾丹 朱东华.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的可拓服务模型[J]. 科学学研究, 2016, (2): 220-227. |
[7] |
周密 孙浬阳. 专利权转移、空间网络与京津冀协同创新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6, (11): 1736-1743. |
[8] |
李斐 杨育 于鲲鹏 谢建中. 基于UWG的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系统稳定性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4, 32(3): 464-472. |
[9] |
陈劲 吴航 刘文澜. 中关村:未来全球第一的创业集群[J]. 科学学研究, 2014, 32(1): 5-13. |
[10] |
涂振洲 顾新. 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研究[J]. , 2013, (9): 1381-1390. |
[11] |
刘志迎 单洁含. 技术距离、地理距离与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效应——基于联合专利数据的研究[J]. , 2013, (9): 1331-1337. |
[12] |
张学文. 开放科学视角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制度逻辑、契约治理与社会福利[J]. , 2013, (4): 617-622. |
[13] |
解学梅. 协同创新效应运行机理研究:一个都市圈视角[J]. , 2013, (12): 1907-1920. |
[14] |
张军荣 袁晓东. 技术创新“范式”之争[J]. , 2013, (11): 1601-1605. |
[15] |
陈云. 产学研合作相关概念辨析及范式构建 [J]. , 2012, 30(8): 1206-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