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辛国斌.共促产学研深度融合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2020(1):5-6.
[2] 柳卸林,常馨之,魏江,刘洋,陈劲,余江,陈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笔谈[J].经济管理,2021,43(01):5-17.
[3] 谢富胜,王松.突破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主体、社会条件与主攻方向[J].教学与研究,2019(8):46-56.
[4] 李健.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回眸[J].中国科技产业,2018(10):17-19.
[5] 邵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探索与思考——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5(8):7-9.
[6] 陈海鹏,刘红斌,张顺.产学研深度融合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于51所高校及88家企事业单位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9(3):4-8.
[7] 沙其富,任媛媛.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产学研融合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9(7):75-78.
[8] 张羽飞,原长弘,王涛,等.产学研深度融合演化路径分析——基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纵向案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20(7):87-98.
[9] 胡承嘉,胡大立.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内生动力缺失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3):28-29.
[10] 陈峰.论国家关键核心技术竞争情报[J].情报杂志,2019,38(11):1-5.
[11] 辜胜阻,吴华君,吴沁沁等.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突破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J].中国软科学,2018(10):9-18.
[12] 余江,陈凤,张越,等.铸造强国重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规律探索与体系构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3):339-343.
[13] 肖广岭.以颠覆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驱动创新发展[J].学术前沿,2019(7):55-61.
[14] 陈凤,余江,甘泉,张越.国立科研机构如何牵引核心技术攻坚体系: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8):920-925.
[15] 李显君,熊昱,冯堃.中国高铁产业核心技术突破路径与机制[J].科研管理,2020,41(10):1-10.
[16] 张杰,吴书凤.“十四五”时期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障碍与突破路径分析[J].人文杂志,2021(1):9-19.
[17] 黄宦霖.职业教育集团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0(Z1):1908-1911.
[18] 于畅,邓洲.工业化后期国产替代的方向调整与推进策略[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55-62.
[19] Eisenhardt K M.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 14(4):532-550.
[20] Eisenhardt K M, Graebner M E. Theory building from ca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50(1): 25-32.
[21] 苏敬勤,刘静.案例研究规范性视角下二手数据可靠性研究[J].管理学报,2013,10(10):1405-1409+1418.
[22] Yin R K.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M]. 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2013.
[23] 刘晓彦,简兆权,刘洋.制造企业服务平台如何创造价值?——日日顺与琴趣平台双案例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0,32(5):82-96.
[24] 王黎萤,吴瑛,朱子钦,等.专利合作网络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机理研究[J].科研管理,2021,42(1):57-66.
[25] 刘斐然,胡立君,范小群.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J].经济管理,2020,42(10):120-136.
[26] 高霞,其格其,曹洁琼.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开放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9,40(9):231-240.
[27] 张冬梅,史雅楠,徐雨森.复杂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技术能力序贯性演进——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纵向案例分析[J].科研管理,2019,40(11):123-133.
[28] 李林,杨承川,何建洪.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赶超中的技术能力阶段性跃迁研究[J].管理学报,2021,18(1):79-90.
[29] 苏敬勤,林菁菁,张雁鸣.创业企业资源行动演化路径及机理——从拼凑到协奏[J].科学学研究,2017,35(11):1659-1672.
[30] 李显君,孟东晖,刘暐.核心技术微观机理与突破路径——以中国汽车AMT技术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8(8):88-104.
[31] 孟东晖,李显君,梅亮,等.核心技术解构与突破:“清华-绿控”AMT技术2000~2016年纵向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18,39(6):75-84.
[32] 江鸿,吕铁.政企能力共演化与复杂产品系统集成能力提升——中国高速列车产业技术追赶的纵向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9,35(5):106-125+199.
[33] Zheng Y, Yang H. Does familiarity foster innovation? The impact of alliance partner repeatedness on breakthrough innovation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15, 52(2):213–230.
[34] Bi J , Xie E , Jin J L. Ties' repeatedness, partners' social value, and alliance portfolio performance in emerging economy: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firm-government linkage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20, 91:537-550.
[35] Wirsich A, Kock A, Strumann C, et al. Effects of university industry collaboration on technological newness of firms[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6, 33(6):708-725.
[36] 许庆瑞,李杨,吴画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基于海尔集团1984—2017年的纵向案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39(10):68-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