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海燕 徐君言 李玲娟. 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现状与统计口径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3, 41(10): 1812-1821. |
[2] |
吴菲菲 李一苇 苗红 黄鲁成. 中国重点技术领域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效率评估[J]. 科学学研究, 2021, 39(12): 2160-2169. |
[3] |
任静静 赵兰香. 合作性学术研究及其绩效实证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19, 37(5): 795-802. |
[4] |
龚旭 方新. 中国基础研究改革与发展40年[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12): 2125-2128. |
[5] |
苏竣 眭纪刚.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12): 2132-2135. |
[6] |
李宁 赵兰香. 从《科学:无止境的前沿》到美国科学基金会 —— 美国科技政策过程的一个经典案例[J]. 科学学研究, 2017, 35(6): 824-833. |
[7] |
陈凯华 张艺 穆荣平. 科技领域基础研究能力的国际比较研究——以储能领域为例[J]. 科学学研究, 2017, 35(1): 34-44. |
[8] |
张艺 陈凯华 朱桂龙. 中国科学院产学研合作网络特征与影响[J]. 科学学研究, 2016, 34(3): 404-417. |
[9] |
陈劲,汪欢吉. 国内高校基础研究的原始性创新:多案例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4): 490-497. |
[10] |
李平 李蕾蕾. 基础研究对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的视角[J]. , 2014, 32(5): 677-686. |
[11] |
陈光,方新. 关于科技政策学方法论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4, 32(3): 321-326. |
[12] |
孙晓华 王昀. 何种类型的研发投资更有利于提高一国生产率?——来自OECD国家的经验证据[J]. , 2014, 32(2): 203-210. |
[13] |
陈实 章文娟. 中国R&D投入强度国际比较与分析[J]. , 2013, (7): 1022-1031. |
[14] |
连燕华 于浩 郑奕荣. 基础研究活动执行主体行为特征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13, (5): 647-0. |
[15] |
刘则渊 陈悦 朱晓宇. 普赖斯对科学学理论的贡献——纪念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逝世30周年[J]. 科学学研究, 2013, (12): 1761-1772. |